【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把个人追求融入为民事业之中" />
河北新闻 政务 时评 国内国际 原创 雁阵 视频 娱乐 财经 专题 数读 图库 房产 汽车 教育 投诉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把个人追求融入为民事业之中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7-09 08:58:42 责任编辑:张娜

    榜样树标尺,明镜正衣冠。在社会各界追思李保国同志生平,品读李保国同志事迹的同时,探究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内涵更为重要。在6月28日中共河北省委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座谈会上,如何以“从后思索”的态度,从李保国的精神境界认识李保国,学习李保国,引发与会者深入探讨。

    □本报记者 闫锐 王巍

    本期嘉宾: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郭金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 胡木强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王利迁

    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贡献

    本报记者:从实现个人价值的层面,李保国事迹中蕴涵怎样鲜明的特点?

    郭金平: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满足个人合理需要,或者只讲满足个人需要而不肯为社会作出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贡献,贡献越多,价值越大,只有为社会多作贡献,才能实现人生意义。李保国同志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是一个党员知识分子,其事迹之所以反响强烈,我体会最深的是: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胡木强:李保国同志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做点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理应把事情做得更好。”这鲜活的世界观,是李保国同志内心的真实表达,他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着自我价值。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科技工作者的榜样,他将自己的理想、百姓的幸福、国家的使命高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自我实现之路。

    王利迁:从李保国教授去世到现在,两个多月来,网上有2亿多次的点赞称颂,无任何杂音。我一直在想,李保国教授身上到底有什么力量,能够收获亿万民众的崇敬?在深入思考之后,我认为,他的特殊是因为他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春风化雨、能够点石成金。这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何方?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让我们找到了答案: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35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李保国教授力量的源泉。

    对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

    本报记者:从价值理念到付诸实践,李保国的人生追求体现了怎样的思想逻辑与实践逻辑?

    郭金平:把党的事业、社会价值与个人的责任担当统一起来,是李保国同志的思想逻辑与实践逻辑。他真心爱民,生前大部时间住在农村,大部精力用在农村,大部工作是服务农民,可以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太行山人民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新中国的教授,作为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太行山脱贫致富干几件事情。”“你的幸福我包了。”“活着干,死了算。”这些是李保国常说的话,为了农民的事他风雨无阻、马不停蹄、不眠不休、忘我奉献,以实际行动使得太行荒山变绿、绿野成金,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操境界。

    胡木强:李保国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35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坚守理想信念。他打通了书斋与百姓需求的通道,理论与实践的通道。他深入实际、沉潜生活、熟谙市场规律,在实践中确立研究方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互动中寻求真理,获得成果。这些成果,在人民群众的应用实践中得到直接检验,进而实现再升华、再应用。当他对成百上千农民群众传授技术,面对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的眼神时,当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的收益,面对他们满脸笑容时,就会有一种摆脱了功利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这时,理想就会得到升华。

    王利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他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追求。每年在山区农村累计达200多天,但是从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经常为了赶时间来不及换衣服,带着满身泥点子站在课堂上。他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对论文的质量从来都是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作为一名科技专家,他致力于经世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

    保持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本报记者:很多人说,在如今浮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做到像李保国教授这样非常困难。这种“难”如何看待?

    郭金平: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不断铸就的。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履职尽心尽责,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李保国作为党员知识分子的代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对山区开发有利、对群众脱贫致富有利的事,都践行无悔,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操境界。

    王利迁:到过李保国教授办公室的人们都会很诧异,他在学校里的办公室小得不能再小。作为二级教授,他本可有一间宽敞的独立办公室,但他却坚持和3位助手挤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说这样工作起来方便,有什么事一扭头就交流了。到农村讲课,农民给他报酬,他不要;到企业,科技攻关,公司给他股份,他不要。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是李保国的人生境界,也应该成为全体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胡木强:他把农民当做自己的兄弟,把老百姓事装得满满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百姓情怀,与总书记重要批示中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是一致的,他是新时代的焦裕禄,新时代的雷锋。

    点击进入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562054
  • 河北日报广告热线(刊登声明):0311-67563500 燕赵都市报广告热线:0311-67563200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