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40周年特刊•筑梦之城】工业新路:钢煤谋聚变

2016-07-28 09:09: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百年前,沿着资源开采的道路,唐山创造了许多引以为豪的辉煌,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兴盛与崛起。

    摒弃粗放发展,拥抱循环经济

    记者眼前这座3200立方米的高炉需仰头才能看到全貌,1200℃的热风将矿石吹成了铁水,火花在高炉底部的风口处跳跃成一道风景。

    工人艾华正守在高炉旁,操作着铁水出口的摆动流嘴。他身边地板洁净得能反射出身影来。

    艾华所在的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已是唐山市重要的“会客厅”之一。企业外宣主管贾成宁记不清这里接待过多少外来访客了,但他知道这里已被誉为“世界最清洁钢厂”。

    1978年9月19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唐山。同样是在这个企业,他问:“你们钢厂、煤矿的余热是怎么回收利用的?”当时的市委负责同志回答:“这个有规划。钢厂震前就利用余热供应生产用气和职工住宅暖气,开滦煤矿的瓦斯也准备都取出来,供职工烧煤气。”

    邓小平很满意,说:“要利用,要给职工用,都要收回来,解决污染问题。对‘三废’要搞综合利用,要不又是一个一个烟囱,而且也不节省。”

    38年过去,这样的对话音犹在耳。但回答好中央领导的提问,回答好全市人民的期盼,并不容易。

    “唐山钢铁产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当地一位多年从事经济工作的老同志介绍,依靠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人力条件,加上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2000年至2003年间,唐山市一批率先完成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家投入钢铁行业。其后,这一队伍一直在扩大。终于,产能过剩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伴随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同期而至。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钢铁需求已经不再刚性。钢铁行业由量的积累转到了质的盘整期,钢铁企业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发展方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河钢唐钢在反思中,开始了“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总动员。

    拆掉高炉,绿化厂区,推行能源成本管理和二次能源高效综合利用,使二次能源实现自发电比例75%以上,年节水量可注满一个西湖……河钢唐钢的改变,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钢铁企业的传统认识。2013年,这里还成为了全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典范。

    污染,从根本上是对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唐山全市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道路,谋求告别粗放发展模式。

    2008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这部规划寄托了唐山市探索绿色发展的梦想。

    该《规划》提出,要在曹妃甸示范区形成结构合理的循环经济型产业示范体系和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其中,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工业余热利用率90%。

    唐山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其中的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精品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现代港口综合物流产业链分别处于初步形成、显现效果、发挥效益的阶段。

    在更广阔范围内,一场去产能、治污染的战役业已打响。

    2013年至2015年,唐山市已压减炼钢产能2357万吨,炼铁产能1087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1140万吨。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26.1%,2015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6.1%。

    震后40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开滦昔日采沉区上建设的南湖公园举办。

    凤凰涅槃处,花开正烂漫。

    告别“傻大黑粗”,迎接创新驱动

    “能造这个高速动车三维流线型司机室的,全世界只有空客、西门子和唐车三家。”在中车唐山公司,该企业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公司科技创新的产品。

    从地震废墟中爬起,当年唐车的任务是“以修为主”,“上级没有过高要求,甚至允许亏损”。

    “我们要向世人证明,我们会修车,更会造车!”唐车人不甘心在市场的竞争中被边缘化,他们自力更生,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在取得一个个突破之后,敲开了高铁市场的大门。

    2006年唐车年销售收入不足14亿元,2010年迅猛增长为102亿元,2015年更是突破200亿元。而今,唐车制造的动车组,不仅是唐山的骄傲,也是中国的名片。

    唐车的发展,也为该市的工业道路选择提供了新样板。

    唐山人认识到,过去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形势好的时候,对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致使新兴产业未能真正“兴”起来。

    “唐山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既要抓紧又要抓实,还不能急于求成,要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力促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尽早挑起唐山发展大梁。”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曾如是说。

    人才和技术成为应对新挑战的基础。在唐车,曾派出580多名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学习高铁制造。依靠这批“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唐车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企业再造。

    依靠前沿技术的支撑,智能装备产业开始在唐山起步,该市聚集了开元集团、开诚集团等一批机器人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用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目前正在重点发展焊接机器人、矿用探测抢险机器人、陶瓷施釉机器人等产品。

    煤炭之后,又一种“黑金”石墨烯也开始被纳入唐山工业发展的轨道。2014年12月,唐山建成了国内第一条低成本、高品质年产100吨石墨烯全自动生产线,在全球化竞争中率先赢得了一席之地。

    而今,围绕这种被认为具有无限拓展空间的“新材料之王”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集群发展。唐山市先后开建了石墨烯产业园区、石墨烯专业众创空间,除投放市场的含石墨烯的空气净化喷剂、润滑油、防腐涂料等产品之外,石墨烯橡胶补强剂等14项产业化项目进入中试和产业化阶段。

    唐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吕志玉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梳理了唐山震后40年的发展。“如果说没有了解前,我对未来发展很担忧,现在担忧还在,但信心已经胜过担忧。因为在了解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吕志玉所说的希望,是该市新兴产业的蓬勃崛起,也是唐山正在进行的一场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今天,创新精神已经融为唐山发展的血脉,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的强大推动力。

相关新闻

【唐山抗震40周年特刊•筑梦之城】开放新声:凤舞东北亚

2016-07-28 09:01:26

波涛涌起,大潮激荡。从曹妃甸向东,400余海里到韩国仁川港,680余海里到日本长崎港;向西,经冀蒙铁路又与广阔的欧亚大陆相连。处于东北亚经济区中心地带的唐山也因此有了新的发展定位。

【唐山抗震40周年特刊•筑梦之城】刊首语:凭海临风筑新梦

2016-07-28 08:34:20

于大劫难中重生,唐山用40年发展,证明了这座城市的决心和意志,这是“中国力量”的生动体现。

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纪实文学《血脉》广获好评

2016-07-27 17:08:20

7月26日,由唐山市丰南区委、丰南区政府主办的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纪实文学《血脉》研讨会在丰南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唐山市文学界、丰南区直单位和乡镇代表、赴川抗震救灾代表及热心读者代表参加研讨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