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唐山】八旬幸存者眼里的唐山速度

2016-07-28 11:15: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震后40年,唐山交通的发展堪称奇迹。如今,唐山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人们在便捷的出行中,见证着飞速发展的唐山速度。

动车生产线。

动车生产线。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

    文/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中平 张辉 师源 图/新华社

    要庭良,唐山市交通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研究地震和抗震防震,还到各学校去讲座,普及地震常识,增强公众的防震意识。同时,作为一名交通干部,他见证了唐山震前震后交通的变化,也感受着唐山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庭良今年81岁,经历了两次地震:一次是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他身先士卒,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另一次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全家人均被埋在废墟中,自己险些丧命,但二女儿和儿子永远离开了。

    要庭良老人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桥梁被毁、公路被震断,市内交通完全瘫痪,11条向外出口路线多数路段路基下沉、坍塌、开裂。他被救出废墟后,立马打起精神开始救人、积极向上级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当时,为清除路障、修复公路,唐山交通职工和幸存者,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支援下,艰苦奋斗在修路第一线。终于在1976年8月10日前,抢修和维修公路444.8公里,其中沥青路面286公里。之后,各条干线都基本恢复通车。”要庭良说,震后唐山交通重建考虑到新唐山恢复生产、经济发展、提高民生、加速建设的需要,必须旧路展宽、再修新路,必须架设永久性桥梁,必须修建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必须发展立体性交通。震后,唐山首先扩宽了至古冶的公路并新建了多条公路。

    1978年初,唐山全市沥青公路通车里程超出震前320公里;1979年7月27日,唐山市区新建道路名称确定为“东西走向的称‘道’,南北走向的称‘路’”,并以建华道为界分南、北路,建设路为界分东、西道。2008年4月11日,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下线,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2010年7月13日,唐山三女河机场首航成功,唐山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空中彩桥”;唐山新火车站投入运营后,接连开通多组动车,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形成。

    震后40年,唐山交通的发展堪称奇迹。如今,唐山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人们在便捷的出行中,见证着飞速发展的唐山速度。

    “住在这个城市,身为交通人,40年唐山交通的变化可以用‘突飞猛进、四通八达’来形容。”要庭良老人说,震后唐山建成了国内首条跨城高速,而且县县通高速,密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兴建唐山港、开发曹妃甸,唐山经济崛起的速度翻倍,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高铁密集,从时速60公里的“抗震号”机车,到时速487.3公里的“中国第一速”动车组,交通的发展给唐山建设增加了无穷动力。“所有这些,都是老百姓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民生唐山】住宅演变,难忘“唐山特色”

2016-07-28 11:11:37

许新民今年64岁,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从震后最初的简易房,到唐山特色“点式楼”,再到现代化的商品房,他亲身经历了唐山住宅40年的演变,“一步步往好里走,在这座城市居住,我很满足。”

40年,唐山演绎凤凰传奇

2016-07-28 11:00:53

英雄的唐山人民用他们不屈的品格演绎了凤凰涅槃的传奇,经过“十年重建,十年恢复,二十年快速发展”,美丽的凤凰城奇迹般地从废墟上崛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