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传承伟人“红色气质”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8-08 08:10:07  责任编辑:周绍谦

    记者: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从周总理身上学习一些什么呢?

    郭文岭:我自己就是做文化、文艺工作的,比较重点地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总理跟他的义女孙维世之间父女情这么一个叙事线索。孙维世是烈士的后代,是总理的义女,也是新中国党培养起来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导演,有人称她是“新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总理跟他的义女日常交往当中,就非常关心孙维世的艺术创作和她的成长。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50年代初期,孙维世写了一部戏,叫《同甘共苦》。《同甘共苦》当时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有一个戏剧报的主编叫张颖写了一篇文章批评了这个戏,提出了不同意见。孙维世感觉非常地不理解,非常地委屈,后来总理跟邓大姐在百忙之中把张颖和孙维世叫到一起,跟他们吃了一顿饭,在饭桌上非常语重心长地谈到文艺批评的问题,说艺术家要有胸怀,要听得不同意见,只有听得不同意见,才能促进戏剧事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后来到了60年代,大庆油田出了油了,总理特别高兴,他就鼓励孙维世去大庆深入生活,跟老百姓一起,跟石油工人和家属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后来孙维世回来之后,创作出来一个非常好的戏,叫《初升的太阳》,在国内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后来也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总理到了邢台地震现场之后,有很多文艺工作者下去慰问演出,其中就包括一个音乐家叫李劫夫。总理跟李劫夫是老朋友,他一见到李劫夫,眼睛就特别亮,大老远就非常亲切地喊“劫夫”,这么一招呼,我心里头好像我就是李劫夫似的那种感觉,特别亲切。总理以前承诺过,说劫夫创造出特别好的作品来之后,他要演唱他的作品,他就借这个承诺,在灾区现场跟劫夫一起为乡亲们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当时是非常有时代特点的一首歌,把现场的群众那种心情、那种斗志全给鼓舞起来了,这是其他的东西没有办法替代的文艺的力量。

    所以我看《海棠依旧》还得到这方面的收获,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真应该是深深体会总理对文艺工作、对文艺工作者那种重视、那种关心、那种爱护,包括他对文艺批评提出来的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要能接受不同意见,要有胸怀。

    记者:《海棠依旧》传递的共产党人情怀,对我们当下和未来有哪些启示呢?

    杨新河:《海棠依旧》播出之后,之所以在全国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就是我们目前全民族提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跟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呼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现在看《海棠依旧》,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昭示,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像总书记今年讲话的时候提出来的“不忘初心”,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全党、全国上下正在学习、正在探讨的一个话题,我们仔细研读总书记提议讲话,其中有十次提到“不忘初心”。总书记为什么讲“不忘初心”,其实《海棠依旧》用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周总理,他的言谈举止,他处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回顾历史就是为了展望未来,从新华社十八大之后报道习总书记活动,在全国尤其是国内考察活动相关报道可以看出,总书记讲“不忘初心”是多次,他不仅仅是今年我们建党95周年提出来的话题。我们记忆犹新的是20146月,总书记到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兰考县,探讨群众路线教育,对这个问题调查研究的时候,总书记就提出来“学习焦裕禄,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展望未来”,这是总书记在学习焦裕禄调研的现场提出来的。

    2013年年底的时候,总书记到山东荷泽县调查研究,在座谈中总书记引用了一副古对联,这个古对联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总书记引用的这个对联,是河南内乡古县衙悬挂的一副对联,总书记用这个对联很浅显的文字说明一些大道理,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从哪里来,我们依靠谁,为了谁,实际上是回答了这个很深刻的道理,就是“不忘初心”。

    记者:《海棠依旧》这部电视剧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郭文岭:《海棠依旧》这部电视剧大家发自内心的愿意看,追着看。它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它贴近时代的现实政治情怀和社会历史情怀。同时它也是一部艺术质感非常好、非常优秀的作品,其思想性跟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我感觉是充分体现了主创团队孜孜以求、十年磨一剑的精品创作的精神。我除了看这个剧之外,也看一些相关的报道,也了解了他们在创作过程当中吃了特别多的苦,之后从意象、场景各个方面,细节的选择、演员的表演,都是用诚心、用匠心的真情融入在打造这部剧。

    “十年磨一剑”,其实也应该是艺术创作、艺术生产当中所具有的“工匠精神”。今年年初,国家开“两会”的时候总理专门提出来 “工匠精神”,我觉得在艺术创作当中,也必须得发扬这种“工匠精神”,精品精神。

    在这个方面,我们《当代人》杂志作为河北省重点文艺期刊,也是河北文艺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很好地向《海棠依旧》主创团队学习,努力打造精品期刊,通过我们杂志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跟文艺人才,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更好地服好务。

    

相关新闻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从电视剧《海棠依旧》看人的历史及影视存史

2016-08-05 08:29:01

毋庸置疑,《海棠依旧》有极高的品质和品位,温情,纯粹,凸显个人理想和意志,不再是历史来淹没人物,而是人物承载了历史,引人在真实的情感中自觉修为厚德宽怀的灵魂;真切,肃穆,凸现英雄主义和历史情怀,并让历史照进现实,引人在巨大的力量中自觉承担起时代的重责。《海棠依旧》正是以人格丰碑和普世价值的日常化的真实感受,确立了它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剧中卓尔不群的地位,是继《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之后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为什么人民永远用心灵动情地将您仰望 ——《海棠依旧》观后

2016-08-05 08:29:11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强烈地打动读者或观众的感情的,决不仅仅是它的故事情节,而是体现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的心灵、人格。人性的力量是伟大的。人格的力量是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从而是不可战胜的。

《海棠依旧》:初心是否依旧?

2016-08-05 08:29:20

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他深爱的人民四十年了。西花厅海棠依旧,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否依旧?每个看过《海棠依旧》的共产党员都应该严肃地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看《海棠依旧》传承伟人“红色气质”

2016-08-05 08:29:38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精神永存。敬爱的周总理是人民心中一座永久的丰碑,是人民眼里一面明净的镜子。通观全剧,如同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如浴春风,如饮甘霖。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3366,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