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你吃饭了吗

2016-08-12 07:40: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孔思远

    许 晨

    连续50多个小时没有回家了,实在忍不住发了条短信问候孩子的父亲。家里停水、停电,两个年幼的孩子辗转于各个亲戚家里……亲爱的,我不是想告诉你我的难处,只是想问一句:“今天,你吃饭了吗?”

    灾难压顶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7月19日,一夜之间,水已经淌过台阶漫进房间,车库里浸满了水,接送孩子的车子在倒灌的洪水中“呜咽”。与此同时,城市内涝导致地道桥断交,突如其来的洪峰导致城乡公路断交。我家先生是邢台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那一夜,车不能开,没有可以打到的出租车。他把干衣服用塑料袋裹好,穿着雨衣,拿着长杆探着水步行去了医院。他和所有的医生一样,顶着大雨,迎着洪水,进入临战状态。

    凌晨5时20分,第一批受难的市民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医护人员分工上阵,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第一位患者抢救未结束,第二位患者又送来了,当天共接诊了27名灾区伤者。面对集中到来的伤者,急诊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了作用,所有的伤者都在未缴纳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得到了急诊处理与入院治疗,保障了最好的治疗效果。

    邢台市人民医院是我们这里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医疗救助方面就是一个城市的生命脊梁。随之,医院迅速成立灾区医疗小分队,成为邢台市首批进入灾区,进行一对一入户检查身体的医疗团队。我先生所在的小分队,几经转折,抵达灾区。如何最快速地实现医疗救治与伤病人员转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一方面,医生、护士蹚着一米多深的洪水,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现场医疗救治;另一方面,救治重症病人时只得又顶着洪水,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到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及时治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命令。交替上场,互相替补,医疗小分队的队员被灾区群众亲切称为“泡面哥”,这在灾区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7月31日15时50分,来自北京武警交通部队的战士冀文弦,被送进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室进行救治。医生考虑这名战士是因为连续作战,过度疲劳导致晕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像我们的战士以生死时速救助洪水灾害中受难的乡亲们一样,医护人员的所有专业动作都是刻不容缓的。在场的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救护车全力护送。

    大灾面前,生命的救助与爱的传递是至高无上的阳光雨露。住院手续、治疗费用、所需药品……“我们哥几个来负担!”说话的赵麦良,是急诊室的老大。这些所谓的“哥几个”是在抗灾一线、救护一线、急诊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铁血“战士”。赵麦良还有一个头衔——邢台市抗洪救灾医疗一队副队长。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职位,意味着责任、奉献与坚守。从洪灾发生的第一天开始,赵麦良就带领着他的“哥几个”战斗在了医疗救援的最前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张旗鼓,他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自己分内的责任。

    如果你不曾经历,且不要评价他们,他们是病患心目中的坚强战士。“哥几个”心甘情愿,他们不仅仅要负担医药费,连吃的也要管。来到医院就是来到自己的家,来自己家就要吃自己家的饭。小战士感动了,他说:“我想出院,尽快和战友们一起抢修堤坝,把落下的活赶回来;但是,又真的不愿意离开,你们是我异乡的再生父母!”

    许多文学作品将医院形容成“白色恐怖”。然而,冀文弦们却成为不愿离开“白色恐怖”的患者。这中间,夹杂着多少大恩不言谢的兄弟深情。然而,院方并没有给“哥几个”自掏腰包的机会,医院已有部署,对洪灾中所有的救援人员,全部免费救治。

    到了全市发起志愿者前往一线的志愿书,并开始搜集典型事迹时,他们已经在一线奋战了两天两夜。面对志愿者征集令,他们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肯把自己列到典型的行列中。“千万别提我的名字!”赵麦良一再嘱托。

    走进灾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灾难面前的医生,在灾难中超负荷工作。其实,如果你有过急症手术的经历,你就会明白,即使不是灾难的时候,所有的医务人员也不会高枕无忧,医院的急诊室和手术室即便是夜晚也会灯火通明。白天和夜晚对于医生来说没有明显的区分。

    “今天,你吃饭了吗?”不仅仅是我,也是普天下所有医生的亲人们最常问的一句话。医者,唯有仁心,才会让他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愿。“让自己的每一个患者尽快康复”,这是每一个医生毕生的追求。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