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事】瞧这一家子

2016-10-12 11:04: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至今,老太太还记得,当时手捧着印着自己文章的报纸,她激动了很长时间。而“喜事儿”到这里还没画上句号,因为最后公布获奖名单时,老太太的文章还获得二等奖。从此,老太太一有时间就写文章,家里人不仅不再阻拦她,还开始向她学习。

【河北故事】瞧这一家子

杜明骏每天读报雷打不动。

【河北故事】瞧这一家子

杜连凤老人每日读报并且笔耕不辍。

【河北故事】瞧这一家子

皮英老人参加征文活动获得二等奖。

【河北故事】瞧这一家子

一家人获得的各种证书。

    燕赵都市报记者 孙磊 文/图

    在涞源县,一户人家与《燕赵都市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年来,男主人杜明骏不仅每天看书读报雷打不动,还爱上了写作,从完全不会写作的人,变成了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

    而且,在杜明骏的带动下,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女儿都爱上了写作。他父亲、母亲和妻子的文章都曾经登上《燕赵都市报》。阅读《燕赵都市报》、参与《燕赵都市报》互动,成了一家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拿《燕赵都市报》当教材学写作

    杜明骏今年53岁,在保定市涞源县一家银行工作,业余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文章。在网上简单一搜索,杜明骏在许多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就会映入眼帘,有的发在保定本地的报纸上,有的发在全国性的报纸上。

    别看杜明骏现在文章写得好,年轻的时候他最怵头的就是写作。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写作结缘。杜明骏回忆说,他所在的单位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可又苦于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后来领导把单位中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召集到一起,下了命令:“你们都苦练写文章。”杜明骏是大专学历,虽然不算低,却也犯了难,因为他大学学的是理科,写作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但真的不是他的强项。

    但是,既然接受了任务,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当时,杜明骏就拿《燕赵都市报》当教材,拼命学习写作,白天在工作的间隙写,晚上回家照顾好父母孩子后继续写。如此坚持了三个月,他的一篇“豆腐块儿”终于在《燕赵都市报》上发表了。

    虽然这篇“豆腐块儿”只有几十个字,却是他所在单位多年来在省级媒体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立刻在单位内引起了轰动。“真是破天荒的感觉啊。”杜明骏说,“当时领导还拿着这张报纸的复印件到处散发,我也成了县里小有名气的名人。”

    “破天荒的感觉”极大地鼓励了杜明骏,他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了自信。从那以后,他写作训练更加刻苦,常常一个人独自写作到深夜。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杜明骏却说,“写作让我充满了活力,我觉得比以前更充实。你就放心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杜明骏勤奋好学,又接受过高等教育,很多知识一点就通,写起文章来也愈发自如。加上从小就在农村生活,对生活有着很深的感触,他所写的文章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他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其中有的发表在本地报纸上,还有几篇发表在《燕赵都市报》上。杜明骏说,“虽然有很多报刊都采用过我的文章,但是感情最深的还是《燕赵都市报》,因为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在《燕赵都市报》上,这让我终生难忘。”

    读《燕赵都市报》了解世界

    随着发表文章越来越多,杜明骏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同事们都对他勤奋、好学、上进的精神赞不绝口。不仅单位的同事对他刮目相看,他的父母亲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杜明骏的父亲杜连凤也拿起了笔杆,写起了文章,而且也是越写越上瘾。巧的是,杜连凤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在《燕赵都市报》上。

    杜连凤退休前在法院工作,退休后一下子不大适应闲适的生活。孝顺的杜明骏很快意识到了父亲的情绪,就为父亲订了一份《燕赵都市报》。没想到,杜连凤说,“这正中我的下怀。我想知道啥,报纸上就有啥;我需要了解什么,报纸上就会刊登什么。所以和年轻人不管聊什么话题,我一点也没感觉自己落伍,对方一般都会觉得我的想法很新潮。上了年纪的人,大脑都是不用则废,所以我把《燕赵都市报》当成自己学习知识、修炼和完善大脑功能的教材,从上面学习新闻知识、写作知识、健康养生知识、金融知识、理财知识,有时候脑子转得比年轻人还快。”这在无意间也帮了杜明骏。每当写作没有灵感时,杜明骏总爱和父亲聊聊天,从父亲那里挖点“宝贝”。

    2015年9月,《燕赵都市报》的“周末”推出了“找对象”专题策划,同时征集读者故事。杜连凤想起当年自己和妻子恋爱时的情景,并讲给了儿子。杜明骏一听,觉得父母当年的故事非常感人,立即伏案写作。可当故事写出来拿给父亲看时,老人家却觉得写得不好,便亲自动手写起自己当年的爱情故事。

    其实,杜连凤不会打字,每次写作,都是一字一句地写在纸上,然后再由儿子杜明骏输入电脑,最后发送到《燕赵都市报》的电子邮箱。由于本身就有文化,再加上有儿子杜明骏帮着润色,杜连凤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仅在最近的几年中,老人家竟然在《燕赵都市报》发表了五六篇文章。

    杜连凤说,“我从心里把《燕赵都市报》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记得上次住院治病,一连几天没有看到《燕赵都市报》,我心里一直没着没落的,好像耽误了什么大事儿似的。如果当初没有这份报纸,我很难想象会如何打发退休后的漫长时光,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能比与《燕赵都市报》相识相知更有意义。”

    把和《燕赵都市报》的故事写出来

    看着老伴儿和大儿子杜明骏经常一起聊写作,杜明骏的母亲皮英也感到十分开心。杜明骏还有一个弟弟,可能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比较累,回家后就看电视、玩手机等。有一天,皮英对小儿子说,“你多向你哥学习学习,回家了别总是一味地吃喝玩乐,多干点有意义的事,比如学你哥写作。”可是小儿子说,“妈,写文章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事儿。我没那个天分,写不出来。”

    小儿子的话让皮英哑然,但也觉得写文章应该不是那么难,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写出好文章来。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以身作则,自己先试着写、试着投稿,证明给小儿子看。知道了老太太的决定,全家人都大吃一惊。

    原来,皮英本来是一位小学教师,执教口碑也非常好。可不幸的是,30多年前,她曾遭遇车祸被撞成重伤,头部做过开颅手术,昏迷23天之久才侥幸捡回一命,并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一点点恢复了行动能力。平时,都是家里人照顾她,什么也不让她干。

    这次听说老太太要学写文章,一家人喜忧参半。可是皮英坚持自己的决定,说,“人活着总要有点奔头。我决定了,你们要支持我。”随后,老人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读报,生活的主要精力也都用在学习写作上。

    2015年年底,《燕赵都市报》喜迎创刊二十周年,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我与都市报》征文活动。看到征文启事,皮英很激动。杜连凤似乎看透了老伴儿的心思,就鼓励她参加。杜明骏也点拨说,“写征文不是为了获奖,就当和老朋友说说话、唠唠嗑儿。”听了儿子的话,皮英就开始张罗写作。五六天后,老太太终于写成了《七十四年等来的处女作》一文,并由儿子杜明骏输入电脑,按照征文启事要求发了出去。更让她喜出望外的是,这篇文章第二天就上了《燕赵都市报》。

    至今,老太太还记得,当时手捧着印着自己文章的报纸,她激动了很长时间。而“喜事儿”到这里还没画上句号,因为最后公布获奖名单时,老太太的文章还获得二等奖。从此,老太太一有时间就写文章,家里人不仅不再阻拦她,还开始向她学习。

    如今,杜明骏的妻子、女儿也早已养成了读报的习惯,有时间也都写写文章。杜明骏说,“咱们这种有生活体验的文章这么受欢迎,说明《燕赵都市报》真是咱们老百姓的报纸。”

相关新闻

【河北故事】师恩:“五分钱”电影激活公益人生

2016-09-23 13:55:19

虽然容士彦年龄越来越大,但助学的脚步却没有放缓。他说,现在岁数大了,做公益更得争分夺秒,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因贫困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

河北故事:张家口程德庆,一个人的观测站

2016-09-19 14:01:42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程德庆初中毕业了,在外晃荡了几年后,接替了在这里值守的父亲。在此之前,他也来这找过父亲,但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来这里上班,没想过自己的青春会全部融入这个观测站。

河北第七批对口援疆接力天山脚下的“河北故事”

2016-09-17 08:44:00

穿行于城乡间,一座座以“河北”冠名的学校、小区、产业园引人注目;餐桌上,有引种自河北的山药、红薯;在张家口市援疆干部的名片上,天山与大境门的图案被设计为一体;在秦皇岛援疆前方指挥部,北戴河鸽子窝景区的巨幅画面让人备感亲切……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兵团第二师采访,随处可见的河北元素,让我们感到千山万水并不遥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