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无关爱情的女人戏

2016-10-13 11:03: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如同剧名传达的意味,《桃花庵》讲的本是一段绯闻故事:有妇之夫张才,恋上了尼姑陈妙善,在桃花庵内暴病身亡。妙善生下遗腹子,被知州苏昆收养。十六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发现线索,到桃花庵盘问妙善问出真相,带着妙善去苏府认回了儿子。

    唐晶/文

    《桃花庵》在很多剧种都有上演。除此之外,还有南方地区流传的《玉蜻蜓》的诸多版本,人物名字虽与《桃花庵》不同,故事情节却大概都是脱胎于类似的故事。

    如同剧名传达的意味,《桃花庵》讲的本是一段绯闻故事:有妇之夫张才,恋上了尼姑陈妙善,在桃花庵内暴病身亡。妙善生下遗腹子,被知州苏昆收养。十六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发现线索,到桃花庵盘问妙善问出真相,带着妙善去苏府认回了儿子。

    这个故事几乎每处情节都留下了可供发挥的余地,因此各大剧种的改编移植,香艳苦情面目不同,悲剧喜剧各有擅长。

    如何让十六年前的那段禁忌之恋为观众接受,大概是《桃花庵》改编的最大难题。流传于冀南豫北的武安平调落子,与豫剧渊源甚深。剧中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也与豫剧类似,都是删去了十六年前的情史,让张才成为不出场的背景,同时大大加重了张才之妻窦氏的戏份。

    梆子的剧情一向干净利落,这一剪裁,戏的重心不再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戏,而是窦氏与妙善的女人戏。

    窦氏与妙善的对手戏,无疑是本剧最大的看点。平调版把豫剧版的“搜庵”、“盘姑”合二为一,冲突更加集中。桃花庵里,窦氏满腹疑虑,却不知实情;妙善洞明一切,却有口难言。窦氏步步为营,逼妙善吐露真相,而真相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打击。从希冀到绝望,从悲愤到谅解,窦氏心理的转变,撑起了这个人物甚至整出戏的深度。

    这场戏的尺度其实很难把握。窦氏这个角色,心机太过就成了王熙凤,苦情太多就成了秦香莲;而陈妙善,再天真些就是“白莲花”,再妖媚点就成了“狐狸精”。互不嫉恨太假,一味争风太俗。要演得两个角色都能得到观众同情,最后两人的和解才能入情入理。

    桃花庵中的情敌相见,中间隔了一个已死之人和十六年的岁月。《桃花庵》对前尘往事的淡化处理,不只是剧情上的删减,更是模拟了时间的流逝。窦氏和妙善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一个独自支撑经历了多年等待,一个默默忍受了多年隐痛的煎熬。比起这十六年的艰难人生,当年的爱恨是非实在有些微不足道。没有什么爱恨情仇不能随时间而去,最难面对的永远是当下的生活。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京剧是人生问题剧。曾几何时,对于戏台之下的观众们而言,窦氏面临的人生问题,远比才子佳人的爱情烦恼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正因如此,梆子戏的《桃花庵》往往会少了些少女情怀,而多了层粗砺的生活底色。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子嗣问题会成为传统地方戏中一个特别突出的内容。《桃花庵》结尾三母争子的矛盾和骑门双祧的化解,其实不过是社会心理的折射。只是时移世易,社会观念和受众审美都在发生着改变,这出戏的内容或许仍有改进的空间,也有改变的必要。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舍命梆子腔”唱响省城 《古城女人》演绎民族大义

2016-10-13 10:05:04

上世纪30年代,一座山东古城,一个平凡女人……10月12日,由山东省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排的《古城女人》亮相市人民会堂,唱响了一个有关民族大义的故事。该剧曾一举斩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和三个单项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