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燕赵文化

《大山教授》《幸福播撒太行山》创作访谈:用文学为楷模树一座纪念碑

2016-10-13 15:50: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报告文学《大山教授》作者李春雷,《幸福播撒太行山》作者贾兴安、高玉昆,在为读者签名。 记者霍艳恩 赵永辉摄

    □河北日报记者梁韶辉 实习生商越

    10月12日,在我省第四届惠民阅读周暨2016惠民书市上,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5年,开展科技扶贫、绿山富农奉献一生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大山教授》《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扶贫纪事》,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李春雷及贾兴安、高玉昆亲临现场,与读者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心得,并表示要用文学为时代楷模树起一座纪念碑,希望李保国精神在河北乃至全国遍地开花。

    今年上半年,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全面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保国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以身报国的精神,更是成为广大党员学习的典范。今年6月,由李春雷创作、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山教授》以及由贾兴安和高玉昆创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扶贫纪事》,先后与读者见面,更进一步掀起了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

    谈及创作初衷,三位作家表示,李保国的事迹给他们带来了强烈震撼,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原动力。

    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说,自己最早知道李保国,是因为享受到了他的劳动成果。“他指导农民种出的浆水苹果,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他带领农民种出的薄皮核桃,改变了我对于核桃的认识。他的许多成果,不仅改变了太行山农民的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细细碎碎的变化,这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李春雷说,他一直遗憾未能在李保国生前对其进行采访,他也一度因为李保国再三推辞自己的采访要求,而删除了他从网上搜集的李保国资料。但当他得知李保国逝世的消息,赶到保定参加完追悼会后,便决心一定要写这个人。“客观地说,城市里学研精深的专家为数不少,但大多只是坐在书房和实验室里,而少有人像李保国那样,揣着梦想和深情,穿着胶鞋和背心,双脚走进深山,胸膛贴紧大地。”正是带着这些激情和思考,李春雷调动自己的文学思维,尽力用最适合的结构和语言,去设计,去表达,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在省作协副主席贾兴安的记忆中,李保国始终是衣着朴素、身先士卒的形象。“我认识李保国是在2006年,当时我在临城县挂职,去乡里调查,有人把他介绍给我,他当时正带领绿岭公司的同志在临城县东北一处荒山上种核桃。在那一群人中,根本看不出他是农民还是教授,吃穿都一样,干的活儿也一样。”在以后的岁月里,贾兴安也不断地听闻李保国带领农民致富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与李春雷一样,我省青年作家高玉昆也曾被李保国拒绝采访,但媒体对于李保国的报道却一直让他心绪难平,写李保国的念头一直没有放弃。“其实,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他已经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我们相约在邢台见面。但我最终等来的却是他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让高玉昆的创作欲望更加强烈,他和贾兴安深入到邢台前南峪、岗底以及临城、南和等李保国生前重点扶贫的地方,采访了上百人,从细节上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然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推出这部作品,并把它命名为《幸福播撒太行山——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扶贫纪事》。

    李保国的骤然离世为他们的创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媒体的详尽报道更让他们的创作难上加难。如何避免重复,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表达,成为他们创作中的一个难点。“新闻停歇的时候,正是文学创作出发的时刻。如果说新闻让受众了解了李保国这个人,知道了他的事迹,那么,作家的责任就是利用文学的表达,为读者展示一位楷模的心灵世界,从而让他的精神更深一步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个人生路标。这正是文学的力量所在。”李春雷表示。

    贾兴安则认为,作家的职责是为人民写作,为社会写作,李保国是从河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模范人物,他和那些在战争年代牺牲的英雄一样,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了一生。文学不关注这样的人物,还如何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河北作家有责任把李保国的事迹记录下来,用文学为他留下一座纪念碑。

    两部书问世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访谈活动结束后,从事图书销售的许慎激动地买下这两本书,并请三位作者一一签名。“我听过李保国事迹报告会,也读了这两本书。我对李保国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非常感谢三位作家的努力。”

    对于读者的认可,三位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示,是真实的力量让作品拥有了厚重的基础。

    “报告文学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李保国的事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我们所采用的文学方式根本不需要过度地渲染、夸张,让人们在自然阅读中,去认识这样一位楷模,感知他身上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李春雷说。

    贾兴安则认为,我们既然要为时代楷模树一座文学纪念碑,就要对历史负责。事实上,没有什么故事比真人真事更具生命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李保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聂书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