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活多久?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寿命均值极限约为115岁

2016-10-27 08:33: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田士威
近日,关于人类寿命极限的争论被再度点燃,导火索是《自然》杂志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其研究结论显示:人类寿命已经接近“天花板”,人类寿命的理论极限可以明确,均值约为115岁。

法国老太太让娜·卡尔芒,终年122岁。

    □河北日报记者刘荣荣

    “尽享天年”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但“天年”到底是多少岁,长期以来并没有科学定论。

    近日,关于人类寿命极限的争论被再度点燃,导火索是《自然》杂志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其研究结论显示:人类寿命已经接近“天花板”,人类寿命的理论极限可以明确,均值约为115岁。

    115岁就是“生死大限”?通过基因改造等新的科学工具,人类能否延缓衰老,突破生存时间屏障?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触摸人类寿命 的“天花板”

    全世界最长寿的人是谁?

    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法国老太太让娜·卡尔芒,她出生时埃菲尔铁塔还没有建造,她还见过大画家梵高。卡尔芒在1997年逝世,终年122岁。

    尽管长命百岁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像卡尔芒这样的百岁人瑞仍然只占极少数。随着医学进步和科技发展,人类寿命是会不断延长,还是存在一个天然极限?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人类的寿命存在一个天然极限——均值约为115岁,而卡尔芒这样的人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异常值”,想要比卡尔芒更长寿,这种概率是极低的。

    “多年来,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和计算人类寿命的极限。”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庆宝告诉记者,此前,已有不少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寿命计算理论。

    法国生物学家巴丰提出的理论认为,可按生长期推算寿命。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至7倍,由于人的生长期为20至25年,按照巴丰寿命系数计算,预计寿命可达100至175年。

    俄罗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穆尔萨基和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教授库兹明则认为,人的生命周期时间是15.15的倍数,经计算,167岁是他们认为的寿命极限。

    美国科学家海弗利克选择用细胞在体外分裂次数推算寿命。他认为人的细胞分裂到50次时就会出现衰老和死亡,照此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还有日本科学家提出按性成熟的时间推断寿命。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时间的8至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至15年,寿命因此可达110至150岁。

    “此外,俄罗斯科学家还有一种更为大胆的‘800岁’之说,这种说法是建立在通过抗氧化物控制自由基的活动,以达到长寿效果。”田庆宝说。

    此次为了调查人类寿命的极限,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遗传学家扬·维吉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人类死亡率数据库”进行了分析。这个数据库的数据覆盖38个国家。

    维吉指出,如果人类寿命没有上限,那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高年龄段老年人的存活率应该不断提高。但数据分析发现,1920年前后,85岁老年人的存活率提升最快;到1950年前后,90岁老年人的存活率提升最快;1980年前后,99岁老年人的存活率提升最快;但这个数值达到99岁之后,就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仅在缓慢小幅提升。也就是说,在1980年之后,尽管医学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但99岁以上老人与疾病和衰老抗争的“胜算”没有太大改观。

    研究小组随后又分析了“国际长寿数据库”的数据。结果发现,法国、日本、美国和英国这4个人瑞人数最多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早期,最长寿者的死亡年龄快速上升,也就是说最长寿者的存活年限不断延长。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数字也进入“平台期”,稳定在114.9岁左右。

    作为专门研究11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国际研究机构,“老年医学研究组织”也认同这一说法,他们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超级人瑞”们截至目前的死亡年龄峰值约为115岁。

    人类极限寿命

    的实证难觅

    “这一结论令人吃惊,毕竟世界人口仍在不停增长,人类的健康状况还在不断改善。”据媒体报道,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同维吉研究小组的结论,他们认为,现在就提出所谓人类寿命上限还为时过早。

    “在一些国家,人们寿命的上升都已经进入‘平台期’,但还有很多国家未进入“平台期”,比如日本、法国或意大利。”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学研究所专家詹姆斯·沃佩尔说,除未考虑这一变量外,维吉研究小组也并未把未来医学进步这一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关于人类寿命的命题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因为从目前来看,要找到能确定人类极限寿命的实证很困难。”田庆宝分析说,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然而,要追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完整生命过程有很大困难,实际计算中,往往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替代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同理,极限寿命也是按照公式进行的推算,现在还需要更多实证加以佐证。”田庆宝认为。

    事实上,不论是115岁,还是120岁,目前还都是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的“理想状态”。生命的车轮总是在行进到大半时便戛然而止。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4.6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7.6岁。

    “衰老,无疑是阻挡生命车轮前进的重要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陈乃宏说。

    陈乃宏运用经济学上的“木桶效应”解释了人为什么活不到理论上的“天年”:包括脑在内的主要人体功能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在漫长的生命活动中,其中任何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会成为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人体有些器官出现问题或许还能补救,但一旦以上提及的这些器官出现障碍,后果就将相当严重,因为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肝脏是解毒器官,肺支撑人的呼吸功能,脾造血,肾排毒,大脑指挥行动,犹如一台机器,一个重要零件出现问题就无法运转。”陈乃宏指出,在人的一生中,所有的器官不可避免地会迈上“老化”的道路,再加上环境污染等自然界中多种因素影响着这些重要的功能器官,使之不断衰竭,以致大多数人无法达到自然寿命期限——“天年”。

    那么,衰老是否等同于死亡?生活中常说的“老死”现象是否存在呢?

    “从科学角度来讲,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老死’,所谓‘老死’,也一定存在诸如疾病等诱因。衰老不代表死亡,但衰老却与癌症、心梗、脑梗等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密切相关。”田庆宝说。

    突破“死亡之墙”

    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铁律”,但仍有大批科学家试图改变人类生命原本的轨迹,延缓衰老进程,甚至敲开生命不死之门。

    中美两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叫做异染色质的致密型染色体结构失去稳定,可能是导致衰老的关键原因。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使人类干细胞中的WRN基因发生突变,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成年早衰特征的干细胞。这种干细胞不仅表现出生长速度减慢、DNA损伤反应加剧和分泌大量炎性因子等衰老特征,而且表现出异染色质的加速缺失。通过比较健康老年人和年轻人体内分离的干细胞,也可见老年人干细胞中WRN水平的下调以及异染色质结构的异常,说明异染色质的重塑可能是正常细胞衰老的驱动力之一。

    “利用该研究成果,对人类衰老进程进行干预,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多种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相关专家指出。

    此外,英国布莱顿大学老年学专家理查德·法拉格表示,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人类寿命必然会有上限。但以蠕虫、老鼠等为例,研究者通过抑制参与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基因或是限制食物等方法,彻底地延长了这些物种的寿命。

    对于改变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可以人为提高寿命的说法,田庆宝并不认同:“寿命由太多基因控制。你可以堵上其中一个洞,但不可能一下子堵上随后出现的数以万计的洞。并且,延长老鼠、果蝇这些实验动物寿命的方法很难在人类身上奏效,如果进行试验,还将涉及伦理等多方面问题。”

    维吉也阐述道,对抗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深层进展可以持续推动平均期望寿命的增长,但最长寿命并不会提高,因为提高人类寿命极限需要克服许多共同决定人类寿命的遗传变异,难度极大。

    此外,还有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永无止境的长寿对人类究竟是喜是忧?

    “对生命伦理规则和自然规则的破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在不断追求长寿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或许,现在用来延长生存寿命的资源更应该用以延长健康寿命,让老年人享受健康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田庆宝说。

相关新闻

到2020年河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

2016-10-26 18:20:26

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30年“健康中国”预期寿命再增3岁

2016-10-26 09:08:18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