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养殖“两带三区”提高药材保障能力

2016-10-27 09:02: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田士威
药材兴,则中医药兴。“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等于毁掉了中医。”在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忧虑地表示,不要让中医毁在中药上。

    安国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温室大棚对天花粉、瓜蒌进行种子种苗优选繁育。裴志力摄

    □河北日报记者张淑会

中药材兴,则中医药兴。

“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等于毁掉了中医。”在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忧虑地表示,不要让中医毁在中药上。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质量安全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和中医药生存的底线。”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为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药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不仅制定了中药产业发展规划,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发展中药材种植。

育好种培好苗,高质量中药材从源头抓起

“你看,我们今年种植的六号瓜蒌,品种好,好刨收,果实整齐、产量高,药效成分含量也不错。”10月20日,在安国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基地主任裴志力指着一大片长势良好、即将收获的瓜蒌说,2014年到今年,基地对多个品种的瓜蒌进行了种植,通过对比试验,专家们一致认为六号瓜蒌的推广价值最高。

对中药材种子种苗进行优选繁育,是我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药材好,药才好。”省中医药管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中药材普遍存在种子混杂、基源不清、品种不正,种子种苗繁育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省非常重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作,并积极承接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目前,我省结合实际情况共建设了安国、涉县、滦平3个国家基地,以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走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繁育推广之路。

安国种植药材历史悠久,药材品种有300多个,其中以菊花、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等八大品种最负盛名。“安国基地主要是对八大道地药材进行种子种苗优选繁育,同时也兼顾中药材新品种的引进和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保存。”裴志力说,目前,安国基地面积达2000多亩,依托伊康药业有限公司年生产中药材种子2万公斤以上,年生产优质药材种苗300万株以上。

“建基地不仅仅是优选繁育中药材种子种苗。”据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优良品种的繁育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基地还要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目前,省中医药科学院重点进行了北沙参、薏米、荆芥、白芷等19个品种的繁育生产技术研究,其中已完成8个品种共17项标准及规程制定,并作为我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制定了多项中药材繁育生产技术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及河北省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80项。

打好规范化、规模化牌,提高药材供应保障能力

滦平中药资源丰富,境内中药材资源达120余种。近三年来,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400亩激增到8万余亩,建成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7个,集中连片打造5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示范园16个。

不只是滦平,目前我省形成了一大批初具规模的生产大县,通过示范园和基地建设,培育了一批道地品种和品牌。

“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现有药用植物资源1400多种,常年生产收购的地产中药材达230多种。”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但随着野生中药材减少,中药材逐渐变成家种,加之现在人们对中药材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使原来分散的种植模式,传统的种植经验,无法满足需要的同时,也很难保证中药材种植得到全程质量控制。

那如何提高药材供应保障能力呢?我省出台的《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建设:将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养殖“两带三区”(燕山产业带、太行山产业带,冀中、冀南平原产区、坝上高原产区),大力发展道地特色品种,加强对濒危稀缺野生药材繁育生产。深入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每年建设10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到2020年,示范园数量达到800个,面积达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0%以上。

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同时,还制定了《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和燕山(滦平)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还安排省财政资金支持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创建和核心示范区建设。

针对中药材产业特点,我省还引导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形式,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创新药企与药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中药材质量。开展园企对接活动,推动基地和药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同时,强化科技支撑,研究确定了63个全省中药材主推品种,并制发中药材各类技术规程。

目前,我省形成了“两带三区”格局,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0万亩,万亩以上中药材大县35个,规模种植面积占全省90%以上,种植5万亩以上的道地品种11个,通过GAP认证和“三品一标”认证的中药材示范基地达20个。研究制定了黄芩、丹参、远志、板蓝根等20多种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主持起草制定河北省中药材系列地方标准《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29项,为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据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省将紧紧抓住黄芩、八大祁药、柴胡、连翘、邢枣仁等道地药材质量上乘、知名度高的优势,突出单品,规模发展,进一步加大种植基地和道地品牌建设。以安国数字中药都和燕山中药材核心示范区为龙头,积极开展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效成分等质量检测,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保护种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好现有资源

目前,河北省列入国家各种保护目录的药材有60多种,列入河北省植物保护名录的有130多种。

“然而,由于采挖量远远超过自然生长量,我省分布和主产的穿山龙、柴胡、金莲花、秦艽等野生资源基本枯竭。”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裴林说,不仅是野生药材,一些常用药材资源也明显减少,药材品质也有所下降。

薏米是安国八大祁药之一。“但是,近年来受产量、生产成本、市场价格等影响,当地种植薏米的药农和药企越来越少。”裴志力忧虑地说,现在市场上的薏米大部分是外地生产的。

如果这样下去,中医药将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开展人工栽培、种植是对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对此,我省出台的《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掌握我省中药资源及分布情况,加强对野生中药种质资源的保护。构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药材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行业提供预警信息,及时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为解决这个问题,基地建设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对一些濒危、大宗等道地药材进行种子种苗优选繁育。”裴志力说,省里还建设了“河北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对普查收集的各地药用植物种苗,及时进行种植保存,同时也会进行资源保护、种植评价等研究。目前,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共保存种苗103份。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完成了省药用植物种质低温保存库建设,目前共收集保存种质材料516种,2000多份。建设了中药真伪标本室、中药资源普查网站及QQ平台,以便与各地平台交流资源共享。为普查中医药传统知识,我省还建立了省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省民间方药技术评价中心。

相关新闻

承德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

2016-10-25 09:23:03

通过积极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的推广,目前承德中药材种植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8.5万亩,总产量8.46万吨,销售额12.5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

秦皇岛市驻村工作组指导农民种药材致富

2016-09-27 17:04:38

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乡鲇鱼洞沟村口煞是热闹,村民们有的推着手推车,有的骑着三轮车,从四面八方向一辆大货车前聚拢,称重、算账、装车,成捆的莲子草很快码放在了大车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