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评剧艺术节开幕:评剧艺术的盛会 人民群众的节日

2016-11-03 08:17:49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秦秋朵
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这是评剧故里的骄傲,更是英雄城市的荣光。

    评剧艺术的盛会 人民群众的节日—写在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开幕之际

第十届评剧艺术节开幕:评剧艺术的盛会 人民群众的节日    

唐山评剧团将在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演出的现代评剧《喊一声妈妈》剧照。

    □ 李永龙

    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这是评剧故里的骄傲,更是英雄城市的荣光。

    鲜红的大幕一次又一次地拉开,从新世纪的第一场国家级评剧艺术盛会到今天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16年的发展历程,正像滦河水一样,一路欢歌笑语,澎湃向前。

    回首前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从筹办第一届以来,作为艺术节的东道主,唐山敞开真诚的怀抱,热情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剧艺术家和评剧爱好者,共享评剧艺术的精神盛宴,共谋评剧艺术发展的大计。在这里,国内评剧院团云集,精品剧目荟萃,青年才俊辈出。在这里,评剧高手过招,交流经验心得;舞台上,老中青同台亮相,切磋表演技艺;生活中,师授徒、弟学艺……丰富多彩的评剧艺术活动,使唐山真正成为了艺术家的汇聚地、理想的放飞场和创新的大舞台,集中展示着我国评剧艺术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数以百万计的人民群众在这场艺术盛会中享受了这丰富而精美的艺术盛宴。

    百年评剧故里情

    “拉大锯,扯大锯,姥儿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外甥外甥女也要去”,满含童趣的歌谣飘荡在村落和街巷,在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人们的生活,温暖着人们的记忆。从清末至今的100余年间,以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月明珠等人为代表的唐山籍艺术家,在冀东民间艺术“莲花落”的基础上,借鉴河北梆子戏曲形式,创立了“平腔梆子戏”——评剧。

    评剧艺术来源于群众,语言通俗易懂,音乐富有地方特色,表现形式生动朴实,唐山老百姓喜欢它,评剧艺术在这里扎了根发了芽,它不仅诞生了成兆才等评剧创始人,而且诞育了倪俊生、张化龙、张凤楼、金开芳、刘子熙、白玉霜、韩少云、花淑兰、魏荣元、洪影等著名评剧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评剧艺术的辉煌发展,唐山评剧也步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评剧成为唐山文化的重要元素,是“冀东文艺三枝花”中鲜艳的一朵,也是唐山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唐山除了有专区评剧团、市评剧团以及遵化、玉田、迁安、乐亭、滦县等县级剧团外,还有开滦、唐钢、启新、华新等企业评剧团,专业和业余评剧团达到上百个。这些剧团活跃在市县乡村和厂矿企业,给当时社会极其贫乏的文化生活带来一抹光亮。彼时,人们把欣赏评剧当做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后,评剧很快进入天津和东北地区各大城市,在华北、东北各地赢得了观众的普遍青睐。评剧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在全国戏剧界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享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的美誉,深受各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姹紫嫣红的戏曲百花园中,评剧堪称是一朵绚丽奇葩。

    2006年6月,评剧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党和国家扶植传统文化保护发展的政策,对于评剧生存与发展非常及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评剧故里弘扬评剧艺术的自觉性。

    多年来,唐山市直和各县区评剧团,积极求生存、谋发展。不少县区评剧团,夏暑、冬寒、节假,常年坚持营业演出,有的剧团不拿国家一分钱,全靠演出维持生计,一年平均演出400场,极大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许多剧团在坚持演出的同时,积极创编新剧目。如唐山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评剧《香妃与乾隆》,丰润区评剧团创作演出的评剧《刘姥姥》《小英雄雨来》,滦南成兆才评剧团创作演出的评剧《三进门》,迁安市艺术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评剧《山沟里的明星》等,多次在省和国家级艺术节荣获大奖。

    评剧节的举办,不仅繁荣了创作,促进了交流,也树立起了评剧活动品牌。16年来,唐山精心打造评剧节这一活动品牌,努力使其成为全国评剧院团展示艺术实力的大平台,唐山对外宣传“三个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

    传承发展勇担当

    随着市场大潮的冲击和文化传媒的多元化,在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文化消费水平日趋提高的情况下,评剧与其他戏曲形式一样走向低迷,都面临着如何紧随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课题。面对新文化形式的竞争和戏曲艺术的滑坡,评剧艺术如何传承发展是摆在评剧人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现实问题。

    为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尤其是作为评剧故乡人,市委、市政府感到唐山有责任扛起评剧摆脱困境、繁荣发展的大旗。在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唐山市举办了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迄今为止,共展演了来自全国40余个院团的200多台剧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极大的社会效益,也彰显了评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承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评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评剧艺术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前九届评剧艺术节市财政安排专项办节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了全国评剧院团所在地不同程度加大对评剧的投入。仅唐山市扶持全市评剧院团整理、改编、新创剧目就达40余台,恢复排演优秀传统折子戏上百出,培养青年表演人才100余人,演出超过400场,直接惠及群众40余万人。

    开启多元化评剧精品创作之路。前九届评剧艺术节累计有近200台剧目上演,这些剧目既有《花为媒》《刘巧儿》等在原剧基础上的加工复排,又有《八女投江》《林觉民》等展现爱国情怀的现代戏,更有《城邦恩仇》这样的吸收借鉴国外戏剧的创新戏等,逐步形成了评剧剧目加工复排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的多元化创作之路,为评剧艺术宝库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

    培育德艺双馨评剧艺术家和艺术新星。冯玉萍、曾昭娟、罗慧琴、张俊玲等一大批评剧艺术工作者,从评剧艺术节唱响全国,成为一代名家。何静、王晓宇等一批评剧新星在这里崭露头角。评剧节这个平台,为广大评剧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评剧节涌现的艺术家和艺术新星,造就了评剧艺术的长盛不衰。

    激发评剧艺术勃勃生机。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16年来,在文化部艺术司、省文化厅和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我国传统戏曲节庆的重要文化品牌。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剧院团在评剧节的舞台上竞相交流展示,让评剧节真正成为了评剧保护的平台、传承的载体和评剧艺术发展的龙头。通过几代评剧人的不懈努力,评剧艺术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为培养评剧后备人才,2010年,我市实行了免收学费的优惠政策,在唐山市艺术学校免收学费招收了一批评剧学员,目前,教学成果已经初步显现。我市还设立了唐山评剧传承基地,成立了唐山市红星娃娃评剧团,坚持从小培养,以便把传统戏曲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评剧,喜欢评剧,我市积极组织评剧下基层活动,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展览、讲座、演出等多种方式宣传评剧。积极组织评剧团体、评剧演员、票友进社区、进厂矿、进企业、进校园、进集镇、进乡村,让人民群众免费欣赏评剧等优秀地域文化。还积极组织评剧名家进校园、进课堂,向青少年讲授评剧知识,表演评剧片段,让学生了解评剧艺术。

    在评剧节举办的同时,我市积极组织举办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剧本创作大赛,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评剧创作和表演,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和两届唐山市剧本创作大赛。通过举办评剧票友大赛,涌现了许多好的业余评剧演员。由于连续举办评剧艺术节和采取上述措施,在唐山,喜爱评剧的中青年观众逐渐增多。普通群众对评剧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通过评剧艺术节、评剧票友大赛和评剧下基层等活动,全市的评剧人才得到了极大锻炼。唐山演艺集团评剧演员罗慧琴、张俊玲荣获了中国戏曲表演最高奖——梅花奖,我市小票友郑伊蔓、宋雨桐等荣获中国戏剧小梅花奖。目前,唐山许多评剧青年演员正在茁壮成长,逐渐成为舞台上的中流砥柱,让人们看到了评剧的新希望。

    续写评剧新篇章

    百年来,英雄的唐山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无论是在反帝、反封建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唐山大地震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唐山都涌现出数不尽的惊天动地的人和事,为以评剧艺术形式打造经典作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创作题材。评剧艺术家们用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戏曲百花园续写了新的篇章。

    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开幕在即,让人民享受艺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透过一个个细节、一项项具体措施,体现在评剧节的方方面面。

    主题鲜明,意义重大。本届评剧节有16个院团16台剧目参加演出,其中有11台是现代戏,如《母亲》《焦庄户》《烽火宁城》《火种》等,精品荟萃。讴歌英雄人物,展现爱国情怀的现代戏,成为本届评剧节一道独特的风景。本届评剧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后的首届评剧艺术节,评剧节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厉行节约,勤俭办节。以优秀剧目展演代替开幕式晚会,凸显简约不简单、节俭更精彩的办节特色。另外,本届评剧节还将本着“卡住上限,据实核员,限定标准,热情服务”的原则,对参演院团经费实行包干。

    协同发展,促进交流。本届评剧节结束后,将组织精品剧目赴京津冀“公共文化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的相关市(区)进行展演,进一步扩大评剧艺术节影响,彰显中国评剧艺术节品牌效应,开启京津冀文化合作交流新里程。

    文化惠民,好戏连台。本届评剧节的16台剧目,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戏并举”,能满足百姓个性化的欣赏需求。门票全部实行10元、20元、30元的惠民低票价,让更多百姓能走进剧场。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将优秀剧目进行多媒体数字化传播,利用图书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网络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共享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评剧节带来的实惠,从而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取消评奖,增加评论。本届评剧节将取消评奖,加强评论的审美价值引领作用。通过专业评论指导评剧院团对展演剧目进一步打磨、提高创作水平,由“高原”向“高峰”攀登,成为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精品。

    全民参与,贴近基层。本届评剧艺术节期间将同时举行第九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票友大赛已在全国进行了初赛,上千名票友参加了选拔,初赛上至剧场,下至田间地头,参赛人员既有70多岁的老人,又有四五岁的孩童,充分体现了评剧艺术广泛的群众性。同时,为更好的发挥评剧节的品牌导向作用,本届评剧节更贴近基层,参加演出的16个院团中,除中国评剧院外,都是地级市、县级和民营等基层团体,是评剧节史上最多的一次,致力于让评剧回到发展的源头,引导基层院团扎根人民,为民写戏、为民放歌。

    评剧,积淀了冀东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评剧舞台上那种优美悦耳的声腔、明白如话的念白、淳朴鲜活的表演,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代替不了的,这是前辈留给唐山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评剧故乡人,既深感无比自豪,同时也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伴随着国家日益昌盛的大好形势,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唐山将以大力弘扬评剧艺术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化奋进,在建设国际化沿海强市的征程上写就新的篇章。

相关新闻

评剧艺术欣赏讲座在唐山市群艺馆开讲

2016-11-02 10:01:20

为进一步促进评剧艺术的普及与交流,11月1日上午,评剧艺术欣赏讲座在唐山市群艺馆开讲,来自全市的60余名戏迷和评剧院团业务骨干聆听了讲座。

全国评剧琴票名家在唐山“粉墨登场”(图)

2016-11-01 19:43:22

10月31日晚,全国评剧琴票名家联袂《粉墨登场》名票群英演唱会在唐山燕山影剧院隆重上演。首届(中国)唐山评剧板胡琴票大赛10强选手和戏曲节目《粉墨登场》的导师及优秀选手到场表演,为戏迷票友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评剧视听盛宴。

评剧小戏《月缺月圆》荣获第十七届群星奖

2016-11-01 08:52:07

记者日前从省群艺馆获悉,我省评剧小戏《月缺月圆》荣获文化部第十七届群星奖(戏剧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