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留学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

2016-11-06 17:08: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常方圆
伴随许多家庭的经济能力提升,以及国外对于中国低龄学生秉持的留学开放政策,低龄化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燕赵都市报记者 孙磊

    伴随许多家庭的经济能力提升,以及国外对于中国低龄学生秉持的留学开放政策,低龄化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近日教育机构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出国留学生的结构正在快速发生变化,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低龄留学群体发展迅猛。电视剧《小别离》就反映了这一现象,剧中的一些家长认为,在国内考学竞争异常激烈,出国能放松紧绷的“弦”。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什么样的教育才最适合孩子?记者采访了河北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冯铎,对留学低龄化现象给出分析和建议。

    留学低龄化

    《周末》:《小别离》中提到的低龄留学生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常见?

    冯铎:现在出国留学有几个新的趋势。首先,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相比于过去几年,呈几何级增长。这一点从许多留学机构业务量的增长也能看出来。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原来选择在大学阶段留学的人数比较多,比如出去上大学或者读研等等。现在许多学生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出国学习。

    他们和大学留学的学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而且区别很大。第一点,他们想更早地进入到英联邦或者北美等地的教育体系内。这为他们高考时申请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个主要诉求。第二,低龄留学生出去以后,在当地的文化背景中生活的时间更长,也更有利于他们适应当地的教学模式和文化环境。当然也有部分家庭是以移民为目的的。

    《周末》:如今出国留学的途径相比以往有着怎样的变化?

    冯铎:现在留学的途径和通道非常多。以新西兰为例,大家可能都想象不到,他们从小学阶段就接收国际学生。孩子最小从5岁开始就可以接受他们的教育。不过各国的要求和规定不尽相同。欧洲在几年前就有规定,中学毕业生就可以申请留学。英国一般是高中,美国一般是初中。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外对于接收国际学生的政策越来越宽松。每年在北京都有国际教育展,在这些展会上,国外的一些中小学和大学甚至直接招收中国学生。随着国际交流和信息开放程度的提高,留学变得越来越方便,费用相对以往也有所降低。

    产生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交流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以往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留学生也是如此。现在再来看,尤其是英联邦和美国,他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而国际学生的留学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和在当地的消费,对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自然而然地,这些国家对于国际学生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

    教育的选择

    周末:低龄留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都有哪些?

    冯铎: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的一点是融入。因为文化基因是深入骨髓而且根深蒂固的。就以美国为例,现在美国大选正在进行,美国人可能会比较关心,但是留学生可能对这个一点都不了解,没有切身的感受。如果融入不了环境,那么就一直是一种孤立的状态。人都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孤立的状态会非常苦闷和孤独,内心渴望的交流和互动无法实现,始终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没有归属感。

    中国学生出去之后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甚至比当地的学生还要好。留学的经历对于一个孩子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比同龄的孩子的视野更广阔了。在无形之中,便会显示出一种自信心。

    国外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之外,可能会更关注个体意识的发掘。比如自我认知的提升,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团队之间的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较为欠缺的,孩子可能在这方面得到很好的帮助。

    《周末》:除了出国留学,孩子还有哪些选择?

    冯铎: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是相关的,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应用到国内。比如在一些城市有国际学校,全部从国外引进的老师,按照国外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培养。

    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家庭教育。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无形的环境,不断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这对孩子也非常重要。

    家长为主导

    《周末》:留学低龄化作为一个近年来兴起的现象,与普通的海外留学有什么不同?

    冯铎:从留学低龄化这个现象来看,它也有一些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他们主要从子女将来所接受教育的角度考虑。从孩子也是留学生主体来说,他们大多是被动的。我认为60%以上的孩子是被动接受的。孩子毕竟年龄还小,其实可以说是家长在为孩子规划他们的人生。经常有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代理一切事务,从选择留学的国家,到高考后填报的专业,都要干涉。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还会关心孩子的就业问题,甚至越俎代庖,直接帮孩子找工作,这些现象都广泛地存在。

    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孩子是不是真正适应国外的这种教育模式以及文化环境。在考虑出国留学的时候,家长常常会忽略这个问题。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中国目前的教育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国外的教育也有它的弊端和不足。这就要求现在的家长有一个国际的视野,更客观和冷静地看待各国不同的教育,更加科学地找到某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来适应孩子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周末》: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适合送到国外学习呢?

    冯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并不适合把孩子送出去学习。但是父母依然选择了送孩子去留学,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现象呢?

    这不单是学校教育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立体化的,基于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出现的现象。我们知道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许多家庭把教育的重要性放大了。我们接触的父母中,很多都存在焦虑情绪:孩子将来怎么办?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攀比心理,看到有亲戚朋友的孩子出国了,不甘人后,觉得自己也能给孩子提供一些更好的条件,同时给予孩子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达成自己的愿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

    我们觉得在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家长的心态需要冷静下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作。对于家长来说,保证孩子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能做该做的事情。而不要急躁和焦虑。国内的教育环境也在逐渐改善,在为孩子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

    其实,出国留学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的意愿。留学主体是不是有这个想法和主动性。同时,孩子的综合素质也要考虑。语言关是第一关,也是很重要的一关,去英联邦国家需要考托福,去北美需要考雅思。这是孩子适应当地生活的前提条件。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的生活习惯。有没有自己的目标,有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出国留学没有陪读的话,大部分家庭都是孩子一个人出去。他面临的所有问题,从学习、生活到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去处理和决定。国外的文化环境与国内又有一定差异。比如在美国,教育模式比较松散、自由。学校很少会干涉学生的作息时间,所有的行为都是出自学生的自愿。同时,面临的诱惑和危险也比国内要多。在美国,未成年人吸毒现象早就存在,对性关系的态度也较为开放。那么,对低龄留学生来说,生活的动力在哪儿?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建议谨慎选择出国。

    专家简介

    冯铎,河北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有八年媒体与教育结合的跨界从业经验,多年从事青少年体验活动、冬夏令营国际游学项目组织与管理,在国际教育交流与青少年体验式活动领域有系统全面的研究。

相关新闻

京冀在河北大学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

2016-10-31 08:44:00

10月27日,河北大学与北京市人社局、北京石景山区常青藤创业研究中心签署《京津冀留学人员(河北大学)创业园共建协议》。

17名上海驴友在浙西山区遇险获救 包括4名德籍留学生

2016-10-30 19:10:59

警方获悉,走进深山的是从上海来遂昌体验户外登山运动的驴友,其中包括4名外国游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