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海明威“斗牛”

2016-11-18 08:55: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秦秋朵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不仅热爱棒球、拳击和打猎,更喜欢斗牛运动。他曾在西班牙观看了一千五百多场斗牛表演,并亲自参加了两次以上的斗牛。

    □张达明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不仅热爱棒球、拳击和打猎,更喜欢斗牛运动。他曾在西班牙观看了一千五百多场斗牛表演,并亲自参加了两次以上的斗牛。

    1923年夏天,海明威和家人去西班牙度假,首次在潘普洛纳市观看了“奔牛节”。当地旧城区,有一条“奔牛之路”,那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八百多米。在市政府广场,身着白色衬衫和长裤、围着大红围巾和腰带的人们拥挤不堪,到处是喷射的香槟酒和横飞的鸡蛋。“奔牛节”开始后,上万名奔牛爱好者挤满了街道,六头重约五百公斤的公牛,从位于纳瓦拉美术馆前的围栏放了出来,在几分钟内,以二十多公里的时速,在杂乱的人群中狂奔,时常人仰牛翻,险象丛生。最后,公牛被引进斗牛场,进行更为刺激的斗牛表演。

    海明威深深迷恋上了这一融合了力与美、生与死的艺术,禁不住斗志昂扬,激情勃发。他尤其欣赏一个名叫尼卡诺·威拉尔达的斗牛士。威拉尔达身材高大,在斗牛场上如雄狮般勇猛,如猎豹般迅捷。他情不自禁地对身旁的妻子大发感慨:“斗牛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胆识、技巧和意志的机会,胜利者被当做英雄受到崇拜,这就是荣誉,而荣誉总是远远超出生命。在追求生命和荣誉之间,男人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追求荣誉。这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感受到对死亡的反抗。”

    此次旅行,让海明威铭记终生,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1926年,他出版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作品中,他详细描述了斗牛运动的惊心动魄。也正因他在小说里的描述,使得潘普洛纳这个不足二十万人的小城,扬名世界。

    为表达对海明威的感激之情,潘普洛纳市政府在斗牛场大门旁,为他建造了一尊青铜雕像。雕像的基座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地的朋友和‘圣费尔明节’的推崇者,他巧妙描述和介绍了潘普洛纳。”

    1932年,海明威又以斗牛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死于午后》,其中写道:“我觉得除了勃朗库西的雕塑作品之外,现代的雕塑艺术无论如何都不能与现代斗牛这门‘雕塑艺术’同日而语……它能使人陶醉,能让人有不朽之感,能使人入迷,换言之,这入迷虽则短暂,却如同灵魂离开躯体似的深刻。待到斗牛终场,死留给了这场表演的主角即公牛,那种陶醉与入迷如同任何激烈的情绪一样,又使你感到空虚,感到失落,感到悲伤……”

    此后,海明威还写了“斗牛题材”的小说《节日》和《危险夏日》。在《节日》中写道:“业余爱好,用斗牛术语来说,意味着激情。一个业余爱好者就是对斗牛有激情的人。”

    海明威一生结识了无数个斗牛勇士,关系最好的当数安东尼奥·奥多涅斯和路易斯·米格尔·多明金,两人是《节日》和《危险夏日》中的主人公原型。1959年春天,海明威在阿兰胡埃斯斗牛场观赏奥多涅斯的表演。不幸的是,奥多涅斯被凶猛的公牛顶伤,海明威见状,赶忙吩咐自己的秘书去帮忙。奥多涅斯养伤期间,海明威一直陪伴在他左右。

    不久,海明威又在毕尔巴鄂斗牛场,观赏路易斯·米格尔·多明金的表演。这次虽然公牛顶翻了多明金,但无大碍,这让海明威甚感欣慰,并将这一过程以新闻风格记录下来,写成了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危险夏日》。

    1961年,海明威在检查身体时被医生告知,他患有多种疾病:肝肥大、肝硬化、高血压……这位以“硬汉”著称的作家,遂决定以自杀了结此生。7月2日,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62岁。正如他在《死于午后》中所写的那样:“在得到一个伟大的斗牛士之后,可能会因为疾病失去他,这比暴力死亡要容易得多……”

相关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7月21日):海明威诞生

2012-07-21 08:04:02

1899年7月21日,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诞生。海明威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盘点名人各色墓志铭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2013-04-29 07:41:11

聂耳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数学家马克劳林是牛顿发现和培养的,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六个大字:承蒙牛顿推荐。鲁迅先生生前论敌如云,遭受四面围攻,却愈斗愈勇,毫不手软,痛打“落水狗”,威风凛凛,剿灭“夏三虫”,势如破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