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首位残疾教练员李秀清:从未离开人生的赛场

2016-12-01 09:02: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2005年退役至今,他作为河北省首位残疾教练员,带领残疾运动员一次次站上国内外赛场的领奖台。

李秀清

李秀清 赵杰摄

    □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阅读提示]

    17岁参军入伍,17次成功排雷,他在第18次执行排雷任务中不幸被地雷炸断左腿;

    22岁退伍还乡,他从一张报纸上了解到残疾人体育运动,由此开始走向赛场继续“为国拼搏”的人生梦想;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用一枚铁饼项目银牌,实现了河北省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2005年退役至今,他作为河北省首位残疾教练员,带领残疾运动员一次次站上国内外赛场的领奖台。

    他,就是河北省残疾人体育田径队投掷组教练员李秀清。

    如今,在国际赛场上屡屡摘金夺银的河北残疾人运动员中,李秀清和他的弟子们也许算不得成绩最突出的,但近30年的体育生涯,不仅让李秀清自己实现了与命运的和解,也让他亲身见证了体育运动给众多残疾人带来的改变。

    “别人按课本讲,我按自己的体会讲”

    11月21日上午,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室内体育馆“自强馆”四楼室内训练场,一节模拟课正在进行。

    这是里约残奥会之后,李秀清和他的队员们的首次训练课。几个月前,他带领4名队员赴战里约,其中,队员李翠卿夺得一枚铅球项目铜牌。

    窗外正飘洒着纷飞的小雪粒。本该到鹿泉体育馆进行的拉练课,被临时改成室内训练。

    “蹬转支撑,脚和胯用上力!脚下软绵绵的不行。”李秀清侧转身体给队员张凤菊做演示。用眼角余光瞄到李翠卿的负重后仰动作不标准,他又快步走过去进行指导。

    “下肢迅速蹬转,上体注意幅度。”紧接着,面对队员赵玉萍,他又是几个利索的下肢旋转动作演示,一气呵成……

    略显冷清的训练场里,来往穿梭的他最忙碌。

    对于李秀清来说,这样的日常工作已进行了11个年头。2005年,他出任河北省残疾人体育运动队田径队投掷组教练员,成为我省首位残疾教练员。

    李秀清面色黝黑,训练时神情冷峻,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教练范儿。今年51岁的他,身形魁梧硬朗,看起来不过40岁出头。训练场上,他身姿矫健,举手投足几乎让人看不出来任何异样。

    只有在整整两个小时的训练结束之后,回到办公室,当他坐下身来挽起左腿裤腿、褪去套在小腿上的4层浅灰色防磨套,让闷在义肢里的左小腿“晾一晾”时,才会让人恍然想起——他,原来是一个左腿膝盖以下肢体残缺的残疾人。

    1985年1月31日,随着老山前线地雷爆炸的一声巨响,年轻的特种兵李秀清失去了自己的一截左腿。

    “左腿使不上劲,全靠右腿支撑,站时间长了,右腿会哆嗦。”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右腿长期承受全身重量,近两年,李秀清的右腿开始出现疲劳性酸痛。“当年右腿虽然没被炸断,但地雷爆炸的冲击波仍对它造成了严重损伤,近两年,右腿开始出现肌肉萎缩。”

    李秀清眼下共带有6名队员——脑瘫的李翠卿、几近失明的赵玉萍、患有侏儒症的张凤菊、右腿残疾的康国锋、左臂残疾的侯战彪和左腿残疾的张扬。虽然每节课只有两个小时,但对李秀清来说,并不轻松。由于每个人的残缺部位不同,日常训练中6个队员的动作要领,几乎总是需要李秀清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来讲解。

    “张扬左腿小时候出车祸致残,下肢力量较弱,左侧支撑力小,练习时两腿的力量训练不能‘一刀切’,要成比例加力量;侯战彪左臂残疾,胸肌发育不平衡,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左部胸肌的力量训练;张凤菊身高只有1.23米,投铅球要靠腰产生扭力,不然身体就没有扭转幅度;赵玉萍的视力只有0.02,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要将动作一步步分解,让她用手感知……”

    说起每个队员的身体特点和训练侧重点,李秀清了如指掌。

    相比那些“科班”出身的教练员,残疾人运动员出身的李秀清,一度被称为“野路子”教练。

    “别人按课本讲,我按自己的体会讲。”李秀清解释说,队员残疾程度不同,采取的训练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设计训练方案时,要想让每个人的技术发挥到极致,“既要把握原理大方向,又不能完全照搬——一切一切,得从实际出发。”

    李秀清举例说,按要求,投掷的标准动作是前后脚距离保持25—30厘米,但张凤菊个子小,对她而言,这样的距离明显不合适。因此,“就得商量着来,训练后及时沟通身体感受。”

    “今天感觉怎么样?”11时30分许,训练结束。走出训练场时,李秀清拍着队员们的肩膀,挨个询问一遍。

    即便现在已经深谙每个队员的训练特点,每次训练结束时,询问队员本场训练感受,仍是李秀清的习惯。一旦队员感觉哪里不合适,他会马上思考方案进行调整。

    “残疾人运动员的伤残部位不同,投掷时身体受力点也不同。”在李秀清看来,队员要想出成绩,必须实打实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特点“私人订制”训练方案。

    “残疾人最了解残疾人,之前我们的教练都是健全人教练,很多训练方法也是从健全人田径队里搬来的,可惜听上去虽好,我们用起来却不怎么对路。”曾跟随健全人教练训练过一年的张扬是一名坐投运动员,当初因为训练效果不明显,差点被淘汰。可是跟李秀清训练、找对了路子之后,他的成绩从30米、35米到40米、50米一点一点地往上攀升。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张扬以52.16米的成绩,位列铁饼项目第四名,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眼中的一匹“黑马”。

    当然,李秀清的“野路子”并不意味着“业余”。

    “师父一直在充电,训练管理、训练恢复方面学习的书、视频,他有空就搜集、学习。”李翠卿说,李秀清教练对网络使用不太熟练,很多时候,网上买书、下载视频都是找队员们帮忙。“师父这股学习的劲头,我们就一个字——服!”

李秀清在为队员赵玉萍进行动作演示。

李秀清在为队员赵玉萍进行动作演示。 赵杰摄

    “体育,让我找回了骄傲”

    11月18日上午,李秀清接到了一位陌生脑瘫少年家长打来的电话。“是想让我看看孩子适不适合练投掷。现在他们带着孩子马上到残联。”

    因为自己没在办公室,挂断电话,李秀清马上联系得意弟子、伦敦残奥会铅球项目银牌得主侯战彪代为到大门口去迎接,并先代自己看看孩子的身体状况。末了,他还特意嘱咐:“就算孩子确实不适合练投掷,也一定要带着他去残联主管领导的办公室,看是否适合其他项目。”

    “只要有一点可能,我就希望孩子能走上体育这个平台。”尽己所能为尽可能多的残疾人打开一扇通向体育世界的大门,是李秀清最大的心愿。

    慕名而来的少年和他的家长,让李秀清不禁想起了12年前自己初见侯战彪时的情景。“大夏天,他还穿着长袖,即便袖子已经严严实实地罩住了两条胳膊,他还是下意识地把伤残的左臂藏在身后。”

    侯战彪有两个哥哥,在家中排行老三,曾经,先天残疾的侯战彪被爱儿心切的母亲“当闺女养”。“家里的农活儿有你两个哥哥,一个手指头都不用你动。”

    “其实家里人越是这么说,我心里越难受。是体育运动和师父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走出了自卑的心理阴影。”如今,曾在伦敦残奥会打破世界纪录的侯战彪说,如果得不到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自卑将伴随残疾人的一生。

    “那种深陷残疾、人生无望的感觉,我太清楚了!”李秀清说,31年前的那声巨响,炸断的不仅是自己的左腿,还有一个热血青年建功立业的梦想。

    “五六岁时看电影《雷锋》《董存瑞》,我就想,为什么人家能作出这么大贡献?我要是能参军,我也一定要做到!别人能当雷锋,我就能当雷锋。别人能当董存瑞,我就能当董存瑞。”那个年代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留给了李秀清永难改变的人生底色。

    17岁那年,怀揣保家卫国的英雄梦想,李秀清从故乡赵县参军入伍,成为当时南京军区某团特务连的一名特种侦察兵。部队开赴老山前线时,他又主动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在一次又一次的侦察、排雷的任务中,他火线入党,荣立战功。

    “18次执行排雷任务,前17次我都在腰里缠着手榴弹。当时就想,万一负了伤,我就一死了之,否则留着残缺的身体,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我还怎么为国家作贡献?”

    但命运,却偏偏跟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开了一个异常残酷的“玩笑”。

    第18次排雷中,随着一声巨响,李秀清脚下的地雷爆炸了。“弄清状况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往腰里摸,可是坏了,‘光荣弹’竟没带在身上!”

    被送往后方医院的路上,少了半截左腿的李秀清几次挣扎着要翻下路边的悬崖,战友只能用背包带将他死死拴在担架上。

    “从前线下来,各种照顾、关爱、尊敬、优待、抚恤,该得到的我都得到了,可当时的感觉却是什么都没了。”

    在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是体育,让李秀清最终找到了同命运和解的路径。

    1987年,退伍返乡的李秀清被安排在赵县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两年后的一天,他偶然在人民日报体育版的一角,看到了一篇关于当时正在日本举办的“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的新闻报道。

    “残疾人也能参加体育比赛,那我岂不是还能为国争光?”李秀清的英雄情结瞬间找到了出口,他主动找到当时的省体委群体处表示参加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决心。就这样,走下战场的李秀清走向赛场,开始了自己的体育生涯。

    2016年9月16日,当李翠卿站上里约残奥会领奖台时,这个19岁的大男孩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不时兴奋地用目光和自己的师父李秀清交流。

    而那一刻,对李秀清来说,时间正仿佛拉回到20年前——31岁的自己正站在亚特兰大残奥会铁饼项目的银牌领奖台上,独自在心底唱着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因自己在赛场冉冉升起。

    “体育,让我找回了骄傲。荣誉,让我重新收获了尊严。”李秀清说,那一刻,自己真正释怀了。

    正是李秀清当年的那枚银牌,为我省实现了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2005年,退役的李秀清申请担任教练员。“我希望能将自己在人生赛场上的这种感悟传递给更多的残疾人。”

    “对于绝大多数残疾人来说,在过往的人生经历里,残疾往往只是意味着残缺和伤害。更渴望价值认可的他们,却偏偏缺少让自己闪耀的机会。”

    然而,如同当年的李秀清一样,当一个又一个年轻残疾人在他的指导下开始接触体育运动时,神奇的“化学反应”产生了——

    “世界大了,心自然就大了。”曾经沉默寡言的侯战彪如今开朗健谈。通过四处参赛,他见识过伦敦的大本钟,在新西兰下太平洋游过泳,还在韩国的街头欣赏过美女……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自己买房、装修,没跟家里要一分钱。”甚至,如今回家帮忙秋收,他一胳膊就能抱袋粮食,“比两个哥哥都能干”。

    “刚开始走上社会时,我总觉得别人在盯着自己看。其实自己不在意了,别人也就没那么在意了。”曾经敏感内向的张扬如今不仅取得了不错的运动成绩,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我媳妇是个健全人,在她眼里,生活中的我同样是个‘健全人’。有一天,她甚至突然问我:‘张扬,你是哪条腿有问题来着?’”

    因为项目设置的缘故,侯战彪和张扬都没能参加今年的里约残奥会,“但是体育已经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舞台,这才是残疾人体育事业最重要的目的。”李秀清说。

    事实上,李秀清觉得,自己20多年的体育生涯,也恰好浓缩和见证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我年轻那会儿,县(市)一级还没有设立残联,我想练体育,还得自己‘找组织’。可现在,年轻一代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比我们那时候多多了。”李秀清说,关爱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年的里约残奥会上,咱们省的20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举重、射击、盲人门球6个大项比赛,夺得了13枚金牌、4枚银牌和4枚铜牌,8人次破6项世界纪录,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背后,是国家和省里对残疾事业的关爱和付出。”

    “明天,他们要成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上个月,李秀清给队员们下了个“新任务”——看央视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长征》。

    “看《长征》,就是看无数先烈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队员们眼中,上过战场的李秀清是个十足的“铁血”教练。

    军事化管理、军事化训练,对待这些残疾队员,李秀清用的尽是部队的一套——早上6点跑操、晚上10点熄灯。“夏天要把袜子练湿,冬天穿短袖冒汗。”

    李秀清的训练强度大——掷铁饼,训练量最大时,能达到2个小时80饼,平均不到两分钟1饼。“很多技术只有达到身体极限时,才能体会到。”

    “健全人练项目摘金夺银尚且不易,残疾人还要克服身体不便,更需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李秀清始终认为,自己就是凭借着在部队锻炼出来的这股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劲儿,才站到残奥会的领奖台上。

    “我当运动员那时候,左腿一直磨得流血,就没好过——10多年啊。”提起自己当运动员时的情形,李秀清说那时候是“一穷二白”。“不像现在,我们那时候搞体育,都是业余训练,没器材、没教练,全靠自己下狠劲儿。”

    他练投掷,一开始连铅球都没有,好不容易托人找来一个铅球,“是8公斤重的,而比赛用球只需要6公斤。我心想,重点儿就重点儿,更出成绩。”

    没有力量训练器材,他就和朋友们一起在自家院子里刨坑,浇筑水泥墩子,用铁管当卧推架,自制杠铃;没有教练,他就凭着感觉自己摸索,“只要不断练习,就一定有收获”。

    没有训练场地,他就到赵县老城墙(现已拆除)底下朝着城墙推铅球。“那时候还没有文保概念,就觉得球推出去砸在城墙上能磕回来,省点力气。”日复一日,他愣是用铅球在城墙上砸出了3个大洞,每个洞都有一米多深,里边的土顺着墙滑落,形成了一个个土坡。

    甚至,李秀清连个合适的义肢都没有。

    1994年之前,李秀清佩戴的一直是四五斤重的铝合金义肢,直到当年备战北京远南运动会,才得到了一副由企业赞助的橡胶义肢。可偏偏就在那年8月,当他在北京体院参加集训时,这副义肢又出了问题。

    “当时我自己正在操场上练习加速跑。”就像一直记得当年战场上那声巨响一样,李秀清至今仍记得自己的第一副橡胶义肢断裂时发出的那“清脆的咔嚓一声”。

    “还有半个月就要参赛了,说什么也不能摔了我发力的右肩!”就在摔倒的一刹那,李秀清奋力旋转身体,让左肩着地,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最终,他戴着修复的义肢在这次远南运动会上赢得了铁饼和铅球两项金牌。

    “是部队培养了我坚强勇敢、绝不屈服的军人气质,遭遇人生的挫折时,我才能愈挫愈勇,将苦难化为动力。我希望通过艰苦的训练,队员们同样能够磨炼出这种‘军人气质’,让他们不仅能在赛场上展现风采,也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像战士一样,敢于面对任何挑战。”

    李秀清说,作为教练,自己的任务不仅是带领队员们拿几块奖牌,而且还要带给他们持续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撑。这是他作为教练,作为这群年轻运动员的父辈,能给孩子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当初刚进队时,稍有感冒,张扬便煞有介事地请两天假。两三次后李秀清急了,眼一瞪:“为个感冒就请假——这要是在战场上,怎么为国捐躯?”

    起初,李秀清动不动拿“国家”说事,把队员们整得很不理解。“一点小事,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我们这些残疾人,不给社会当包袱就不错了,还为国捐躯?”

    可如今,张扬早已习惯把自己当成一名战士。“有一年冬天师父带我们在河北师大操场上训练,雪下了足有5厘米厚,师父穿着短袖给我们回饼,身上还直冒着热气。师父这样陪着我们练——我们身上当然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他们眼中,李秀清早已成为一种“精神支撑”。李翠卿笑着说:“赛场上有他在一边站着,就感觉心里有底;他不在,就像没了主心骨。”

    而李秀清更希望的是:“今天,孩子们以我为精神支撑,明天,他们要成为自己的精神偶像——遇到困难,他们要能够从自己的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铁血训练”之外,私下里,李秀清更像运动员们的父亲。

    “这么多年了,我对自己的孩子都没付出过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忙着训练和比赛,李秀清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家里的事几乎全是爱人一手张罗,李秀清觉得自己对得住赛场、对得住队员,但最对不住的是爱人和孩子。“可他们从没怨过我,都对我报以最大的理解。”

    最近两三年来,李秀清一直操心着侯战彪的个人问题。

    “孩子那么小就来队里了,该有的荣誉都有了,可现在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还没有对象。”侯战彪今年28岁,为给这个得意门生找姻缘,李秀清没少托人。

    “在队里,因为大家身体上都或多或少有残疾,他们相互形成了一个安全的小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你能明显感受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发着光的。”李秀清的爱人是健全人。带着女性的敏感细腻,她告诉记者,“可一出他们那个圈子,孩子们的目光还是会不自觉地有些闪躲。”

    听着爱人的分析,李秀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怎么帮孩子们拓展交往空间,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后,依然发光,就拜托你们媒体多多呼吁吧。我们,确实还需要社会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相关新闻

2016残疾人羽毛球亚锦赛落幕 魏县李红燕获2金

2016-11-29 14:41:25

11月27日,2016年BWF残疾人羽毛球亚洲锦标赛在北京顺义区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落幕,魏县籍残疾姑娘李红燕斩获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两枚金牌。

张家口四人入选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

2016-11-24 13:19:25

近年来,张家口市大力推动残疾人冰雪运动的普及,在残疾人越野滑雪项目一个项目中,便有4名残疾人运动员入选国家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