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徒

2016-12-02 08:42: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薇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批评有些人不谦虚,自以为有学问,好在别人面前以老师自居。不过,世界上也有另一种“好为人徒”的人,虚心好学,从不自满,譬如,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陈鲁民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批评有些人不谦虚,自以为有学问,好在别人面前以老师自居。不过,世界上也有另一种“好为人徒”的人,虚心好学,从不自满,譬如,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金庸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却始终不满足,诚心向一切值得为师的人学习,甘愿为徒,即使他已名满天下,也是如此,好像他有“好为人徒”之瘾。他少年时代因为战乱,学业屡屡中断,始终没拿到正经文凭,属于自学成才。晚年他功成名就后,为弥补这一缺憾,一路求学,在英国剑桥大学认真读了硕士,然后又去念北京大学的博士,老老实实当了几回徒弟。他的那些导师都比他年轻得多,名气也远没有他大,但他仍恭恭敬敬地执弟子礼,殊为难得。

    聂卫平也在回忆文章里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庸突然托人转告他,要拜他为师。结果一见面,比聂卫平大二十多岁的金庸就要正儿八经地给他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聂卫平大为吃惊,推辞说:“这怎么受得了!”他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立刻阻止了他。我说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磕头了。就这样我成了金庸的老师,以后金庸一见到我就以师父相称。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韦小宝就是个“好为人徒”的典型,曾先后拜陈近南、九难师太、海大富、洪安通、澄观等为师,遇到个高手就不放过,定要拜师学艺。因为杂学旁收,融会贯通,他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受封一等鹿鼎公。还有郭靖,老老实实拜哲别、江南七怪、洪七公、周伯通、黄药师等为师,多次为徒,终于学成盖世武功,成了武林一等高手。就“好为人徒”这一点来说,从这两个人身上,都能看到金庸先生的影子。

    其实,古往今来一切真正有学问、有造诣、有成就的贤者,都有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甘为人徒的美德。孔子是名闻天下的礼仪专家,但来到鲁国祭祀周公旦的大庙,还是每件事都要向庙里的执事问个明白,因而留下千古美谈:“子入太庙,每事问。”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也有“好为人徒”之瘾。他先拜著名小生演员朱小霞为师,又给青衣演员吴菱仙当徒弟,继而跟武生茹莱卿学习,跟花旦秦稚芬学习,跟大腕谭鑫培学习。即使他已如日中天大红大紫了,仍坚持向行内高人学戏取经,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代大家。

    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及文学家郭沫若、茅盾等人,也都有虚心下问,拜他人为“一字师”的佳话流传。

    人生在世,没有先知先觉,也没有生而知之,都会在“徒”与“师”的两个角色中不断变换,一般都是先当“人徒”后当“人师”。只要能恰如其分地扮好自己的两种角色,当好“人徒”后再当“人师”,就是无可指责的。怕就怕那种“好为人师”者,其实“人徒”还没怎么当好,学问不过半瓶子醋,却到处炫耀吹嘘,对人指指点点,俨然以大师专家自居,甚至故弄玄虚,招摇撞骗,这种人注定难成大器。还有一些人则“好为人徒”,虚心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即便自己学问本事很大了、能耐很高了,仍不满足,放低身段,四处求教,充实自己,他们的成功是早晚会到来的,造化也一定会非同凡响。

    “好为人师”者,失去的是学习求教的机会,得到的是可怜的虚荣自傲;“好为人徒”者,失去的是所谓面子身价,得到的是知识与学问。孰重孰轻,明眼人一望可知。

相关新闻

专家聚首孟子故里探讨乡村游发展 建言留住乡愁

2015-05-31 21:49:17

“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品牌提升研讨会5月31日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图为会议现场。邹城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故里,近年来,邹城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品牌。

重庆艺考考题:《小苹果》出自哪里 孟子哪国人

2014-12-14 16:02:43

13日,南岸邮电大学,走出考场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考题。重庆晨报记者 王鑫 实习生 肖咏 报道  昨日,重庆市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编导类统考在重庆邮电大学开考,2800余名考生分成47个考场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考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