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展空间 关注河北天津——北京应届生求职见闻

2016-12-11 18:39:41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田士威
近日,在“2017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上,704家用人单位有1.6万个岗位虚位以待,为北京今年最大规模招聘会。招聘会还专门设立了“津冀招聘专区”,近50家来自天津、河北的单位现场招聘。

     近日,在“2017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上,704家用人单位有1.6万个岗位虚位以待,为北京今年最大规模招聘会。招聘会还专门设立了“津冀招聘专区”,近50家来自天津、河北的单位现场招聘。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强介绍,参会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事业单位294家,民营企业367家,外企43家,主要招聘岗位集中在计算机、机械电子、营销管理、生物医学、法律、建筑工程、语言等方面。

    在北京求学多年之后,是努力留下,还是在京外寻求发展?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走是留,目光放长远、看中发展机会是当前毕业生求职的普遍趋势。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一线城市,择业更加理性、务实。

    早上10点半,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摊位前排起了20来人的长队。“起薪高只是一方面。大企业有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个人未来还有更好的发展可能。”队伍中一位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

    中国地质大学的两名应届毕业生有不同的就业计划。一名男生觉得,“能留北京是最好的,视野宽,晋升空间大。”而一名男生则更看中回家乡的发展新机遇,“我准备回江苏工作,因为我学的是机械专业,北京这类企业许多都外迁了,在江苏反而有不错的机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津冀两地对北京的高校毕业生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中国地质大学一位女生向天津两家企业投了简历,“看重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潜力大。”

    记者发现,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人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人才支持措施。

    2016年7月,河北省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拓展‘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吸引名校毕业生来河北工作,省市财政5年内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房租补助”等多项鼓励机制。

    北京化工大学研三学生雷庭俞徘徊在河北招聘专区,向石家庄的企业投了简历。“做多手准备,京津冀三地的工作都在考虑范围内。我是山西太原人,如果去石家庄工作,离家近,也挺好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苗雪和同学黄慧婷都在现场和石药集团的招聘负责人沟通咨询。“我更看重企业能给我一个比较好的、自由的发展空间。毕竟本硕读了这么多年,我倾向于从事研究分析类的专业岗位。”苗雪说,“我家在辽宁,北京和家乡的工作都考虑。石家庄不仅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制药行业也形成了集群效应,石药集团知名度也很高,因此我觉得是很不错的选择。”

    数据也反映着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变化。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成为主要就业去向,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5届的55%。新华社记者林苗苗、梁天韵、李放

相关新闻

求职跳槽的看过来!河北近期这些招聘会千万别错过

2016-11-17 15:37:58

还在为没工作发愁吗?最近河北这些招聘会在路上,好机会、好工作多多!小编为你盘点的这些招聘会,千万别错过。

我省举行人才交流会 不少求职者呼吁放松“经验”要求

2016-11-07 08:24:59

省人社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11月5日、6日举办了“塔坛英雄会——2016年河北省秋季人才交流会暨塔坛国际商贸城万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有5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000余个,参会求职人员近1.5万人次。

百余万求职补贴惠及500余名高校毕业生

2016-11-04 10:38:40

11月3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承德市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正在陆续发放中,5所高校共523人将领到求职补贴合计104.6万。

数百求职者被骗“高价集训” 花2万多后“高薪梦”碎

2016-10-31 06:50:08

当赵楚(化名)走进位于重庆沙坪坝的“公司”时,眼前的布局让她感到困惑,说好的招聘网络运营岗位,却变成了“高价培训”。

秦皇岛:高洽会上万名求职者应聘

2016-09-12 10:56:18

9月10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内人头攒动,作为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第六届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高级人才洽谈会当日在这里举行。

范进式赶考是病态的求职标本

2016-08-18 10:03:06

现代社会个人都有选择理想职业的权力,要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特长、劳动强度、收入报酬等综合因素,一味地瞄准公务员职业,非公务员不干,则反映出职业选择上的不成熟不理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