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这些人,这些书

2016-12-23 08:32:3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小茹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将过去的2016年,哪些人和书值得回味和珍藏?本文从不同侧面回顾2016年的读书热点,为读者的阅读生活带来一份沉淀和思考。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将过去的2016年,哪些人和书值得回味和珍藏?本文从不同侧面回顾2016年的读书热点,为读者的阅读生活带来一份沉淀和思考。

杨绛:优雅而高贵的灵魂

杨绛,是钱锺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过《唐吉诃德》等作品。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博学多才,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用千万稿费资助寒门学子……杨绛的文人风骨、治学态度与社会担当,是当代人身上所稀缺的闪光点。

杨绛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在把钱锺书数量惊人的手稿整理出来并交付出版后,她写了《我们仨》,写尽了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96岁时,她又推出《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103岁时,九卷本《杨绛全集》问世,其中就有她为《洗澡》创作的续作《洗澡之后》。2016年5月,她安然离去,留下身后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中国百年史。

钱理群:坚守并传承人文关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钱理群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近年来他不断与青年人以各种方式交流对话,从校园到社会,从书斋到企业,每次登台演讲,都融合了专业发现与现实省思,震撼了无数听众。

钱理群深情地关注着民族与人民的命运,坚守并传承着人文关怀。2016年2月出版《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7月出版《一路走来——钱理群自述》与《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8月出版《岁月沧桑》,以生命体验书写知识分子精神史。即使他隐入养老院,即使他说自己已经逐渐放弃了“教育”,退出了学术界,但他还是放不下青年:“在做完了可以、可能做的一切之后,将我的祝福送给年轻的朋友。”

贾平凹:记录乡土中国的变迁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有长篇问世。他的《秦腔》《古炉》《带灯》《老生》,总能让人感受一个时代的命运。2016年4月出版的《极花》,表面上是写被拐卖的女子,实则是写作家内心的恐惧与无奈,更是写作家对乡村沦落的担忧。书中,贾平凹用真情的文字记录着乡土中国的世纪变迁。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2016年5月出版《自在独行》,11月出版《愿人生从容》,他从生死、慈悲、天地、人事等角度,以朴实而又睿智的笔触,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孤独焦虑者以心灵的抚慰,让人们了悟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真正意义。

曹文轩:确立中国儿童文学的自信

2016年4月,曹文轩获得素有“小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中国作家第一次站上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领奖台。正如颁奖词所言:“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曹文轩的获奖,无疑确立了中国儿童文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份自信。

在中国文坛,曹文轩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写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以读的作品,孩子们读到的是精彩的故事,而成年人则能从中感受到美学的境界。曹文轩作品的力量在于感动,在于悲悯的精神。其代表作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其中《草房子》出版18年来,一直未从孩子们的书架上消失,印刷了300多次,销售超1000万册,诠释了经典文本的魅力。

格非:坚守心灵的故乡

格非与苏童、余华并称“先锋作家三驾马车”。早年,格非因短篇小说《迷舟》蜚声文坛,后凭借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是当代实力派作家。

2016年6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望春风》中,格非以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身份,为自己生活的乡村立传。故乡是维系远方游子的根,是纾解乡愁的魂,更是我们每个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格非在小说中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故乡画”,而且构筑了一幅触及中国农村境遇的“嬗变图”。他写出了每个异乡人心中的乡愁,同时引发了人们对现当代中国农村变革、发展的思考。

王树增:永不言败的理想信念

201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军旅作家王树增的《长征》在出版10年后,又迎来了最新修订版。修订版新增7万余字,分上下卷,全景式展现了长征的历史。王树增说:“寻找历史是为了寻找心灵着落点,而我也想让年轻人从中获取力量。”他所看重的,不是介绍历史常识或揭秘什么历史真相,而是去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以及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当代年轻人的意义。

王树增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谨的作家,他创作的《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解放战争》等作品,注重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描写永不磨灭的信念。《长征》是一本士兵的史诗和悲歌,不管司令员还是炊事员,都是历史的主角。《长征》在写什么?王树增说:“四个字——永不言败。”

邵燕祥:历史性的思考与自省

邵燕祥是当代杂文大家,却不是文化时尚人物,他的书一般很难“疯售”。然而,2016年8月出版的《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却一个月卖了一万多册。该书通过个人经历,呈现从1945年到1958年的中国思想文化断代史。这样一本严肃的大部头,实在考验人们的阅读耐心,但是却不炒作而畅销。

作为一个直面历史的人,邵燕祥在自传中充满反思,重新审视自己、解剖自己。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正是自省精神在当下的显现与“畅销”。因为一个民族能够正视自己的历史,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其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尤其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困惑、颓废与骂街,远不如历史性的思考与自省更加有力量、有价值。(张光茫)

相关新闻

承德深入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2016-12-03 10:53:00

12月2日,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在隆化县召开,会议回顾了全市第二十三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安排部署第二十五届读书教育活动。来自各县区的相关代表交流了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开展“书香班级”系列读书活动

2016-12-09 11:15:56

为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高二(6)班 展开了“书香班级”系列读书活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