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正文

一部惩恶扬善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2017-01-13 08:53: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一部惩恶扬善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读刘鹏长篇小说《治瑕风云》

□张凤奇

刘鹏的长篇小说《治瑕风云》(花山文艺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开篇明义,以一副对联入题:耗师三日功,还我无瑕玉。横批:治瑕有方。以此统领全书,既包含了治瑕市地名和本书书名的来历,也蕴含了我党反腐倡廉的深刻含义。

《治瑕风云》案例奇特。“9·28”贪污杀人大案的嫌疑人,是新任中共治瑕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江天柱。他根红苗正、聪明睿智,工作中屡创佳绩,人们对他的未来都寄予厚望。

但是,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思想发生了大转弯,一步步坠入了罪恶的深渊。作者选择江天柱这一奇特个案,放在我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背景下加以刻画,使这个反面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江天柱落马并不偶然,认真研读江天柱这个人物,会引导人们进行更深的思索。

形象塑造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一部作品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看人物形象塑造得如何。《治瑕风云》中的人物特色鲜明。“9·28”大案发生不久,便在侦破领导小组周围迅速集聚起一个群体,他们性格迥异,命运各不相同,彼此之间相互交织,唱响了一台紧锣密鼓的侦破大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侦破专家张大漠的形象。这位叫大漠的人,既孤又直。他才华横溢,技艺高超;他品行端正,对党忠贞。紧随张大漠之后,作者塑造的其他典型人物形象接踵而至。市《前哨》报女记者叶丹,发现江天柱有重大贪污嫌疑,经过深入调查,拿到江天柱的犯罪铁证;农村妇女阿长河成长为著名企业家后,先后资助了37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在不知不觉中,阿长河成了大案的信息中心人物;江燕是江天柱的女儿,她立志不沾父亲的光,独立开创事业,成为反贪惩腐潮流中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治瑕风云》人物心理刻画生动。书中客观描写了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严峻态势,以此烘托人物形象,显示新时期各类人物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贪污腐败人物精细的心理刻画,令人过目难忘。

江天柱把第一批赃款收入囊中后,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是悔恨。听到女儿江燕的规劝,他悔恨;读完叶丹发表的文章《小镰刀寻觅记》后,他悔恨。二是心虚。一见到老首长的面容,他就害怕得浑身出冷汗,腿软手麻;晚上一听到110的警笛声,他就“嗖”地坐起来直到天亮。三是内耗。交代和顽抗这两种心理,在江天柱脑海里纠结争斗。几次想交代真相,但又怀有一种强烈的侥幸心理,终日矛盾重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此话真切,但为时已晚。

《治瑕风云》悬念迭出。悬念是故事的神经,没有悬念的故事,不是成功的故事;有了悬念,而无惊人之笔的故事不是精彩的故事。作者遵循创作原则,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和构思故事情节,使故事紧扣读者心弦。

张大漠到塞尚县任职后,先后发生多起针对他的案件。读了这些故事,读者既心惊肉跳又疑虑重重:这些铤而走险的作案者,都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人,怎能掌握张大漠的行踪?为何组织策划如此周全?为何手段这般凶残?一直到故事结尾处,才亮出真相。原来是已沦落为贪污腐败分子的市纪检委副书记郑委,出于对张大漠的嫉妒之心,暗中策划,背后指挥,目的就是让张大漠身败名裂,尸横荒野。这个悬念的破解和惊人之笔一出,使读者恍然大悟。

读了《治瑕风云》,笔者深深感到,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充满正能量,颂扬有力度、揭露有分寸、生活有底蕴、叙述有趣味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