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承德市大学老师拯救濒危满语

2017-01-17 13:41: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承德市大学老师拯救濒危满语

张庆威老师用满文写的“新年快乐”。

承德市大学老师拯救濒危满语

张庆威老师用满文书写。

承德市大学老师拯救濒危满语

河北发展民俗旅游为满文化发展提供契机。

燕赵都市报承德记者 陈宝云 文/图

2010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全球濒危语言地图”,其中18种使用者不足10人的语言被列为“极度濒危语种”。在这份“全球濒危语言地图”中,我国的民族语言满语位列其中。为了拯救“濒危”的满语,近几年来,我国在一些满族聚集区推广满语教育。地处全国满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承德,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正在进行一场拯救、推广、传承满语和满族文化的探索。

濒危的满语

1月10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期末考试结束,寒假即将到来。但张庆威老师仍在忙着组建满语歌曲、满语故事等社团,“课堂上学满语,课余时间多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满语学习效果。”

作为学校引进的特殊人才,张庆威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我是满族人,从小生活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张庆威说,出于爱好,自己从小就和长辈学说满语,但身边能够一起用满语交流的人凤毛麟角,一年也碰不到一个。“满族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我身为满族人,为满语的现状感到忧虑,所以一直以挖掘、传承满语和满族文化为己任。”

其实,张庆威此前的正式身份是岫岩地税局职工。“为了传承满语,我经常去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兼职做满语老师。”张庆威说。在他的办公室,还摆放着多本由他主编的满语教材。

“去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和我取得联系,向我介绍了学校开展满语教学、组建满语研究所、传承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计划,希望我能到学校任教。”张庆威说,出于对满语的热爱,2016年9月24日,他正式成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

历史上,承德是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目前,承德市有满族人口130多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5%,是全国满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但会说满语的人很少。张庆威说,承德的满语现状,也是全国的满语现状。

“实际上,满文仅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张庆威说,满文诞生于公元1599年,当时满族还居住在白山黑水间。为了更好地交流和记录历史,努尔哈赤命麾下的二位儒臣噶盖、额尔德尼以回鹘式蒙古字母拼写女真语制成满文,俗称老满文。公元1632年,皇太极指令满族文字学家达海对老满文进行改进,遂在老满文字母的左右酌增圈点,以区别原来不能区分的音节字母,史称新满文。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满文为国文,满语叫国语,与汉文并行,成为官方语言文字。“那是满语最鼎盛的时期。”张庆威说,满文由6个元音字母和22个辅音字母组成,与英文字母学起来大致同理。“学满文,必先学12字头,其中第一字头尤为重要,其他字头都是在第一字头的基础上加以增添字母构成。”

清代康乾时期,清政府将八旗军分别驻扎在全国24个地区。张庆威说,他们的驻地称作“满城”,军队和随军家属生活在这座语言孤岛中。但高高的城墙未能阻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过上百年的融合,八旗军从起初只会说满语,发展到满汉双语,最后到了以汉语为主。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满语逐步发展到面临消亡的临界点。

燎原的火种

张庆威说,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培养满语人才方面也曾做了大量工作。

“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满语失传,培养研究清史的人才,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开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满文学习班。”张庆威说,当时共有七八十人参加了培训,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最后仅剩下二十人左右。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满语教学长期被束之高阁,人才断档现象日趋严重。“2010年,满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极度濒危语种’,让大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张庆威说,全国共有13个满族自治县(市),辽宁省8个,吉林省1个,河北省4个、分别为承德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及秦皇岛的青龙满族自治县。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极度濒危语种相关消息后,我国在一些满族聚集区逐步开始推行满语教学,聘请满语专家,编制满语教材,配备满语师资,让满语走进课堂,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统计,目前与满语相关的13个自治县开设满语课的中小学有136所,占比为8.5%,共有满语教师233人。“这些学校都集中在辽宁和吉林两地,河北4个县的中小学还没有相关课程。”张庆威说,在他的参与下,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已有52所中小学开设了满语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尽管满语教育成效渐显,但满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数量还严重不足。“13个自治县共有223名满语教师,只占全部教师总数的0.4%。加上这些地区大都是贫困县,财政资金紧张,在满语教学的开支、教师队伍建设上力不从心。”张庆威说,这些教师中,仅有一名毕业于高校满语相关专业。另外,受资源限制,国内能提供大规模满语继续教育的高校十分有限。

“这里(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开展满语教学的高校,可以系统地培养满语后备人才。今后,这里培养的学生将成为满语教育的火种。”张庆威说,目前,该校共有1312名文科大一新生参加了满语学习,“大一年级时是必修课,从大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除了学生,该校从领导到普通教师,每周都会参加满语培训。“这样既可以营造一个学习满语的氛围,也可以从教师队伍中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今后充实到满语教学中来。”

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网站上,和往年不同,2017年的新年贺词首次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

传承与新生

学习满语有何用处,如何与现实生活融合?貌似合理的问题让人们对满语的未来心怀困惑。

“清代是中国留下档案最多的朝代,唐朝才几百件,明朝有3000多件,而清朝光满文档案就有200多万件。”张庆威说,“这些档案基本都集中在清朝前期,现在只翻译了极少一部分,绝大部分只有汉语目录。如果仅靠现有懂满文的人员,全部翻译这些档案,一百年也完成不了。”

除了满文档案翻译工作外,张庆威说,研究清史,尤其是清前史的人士,学习掌握满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处长吴元丰介绍,近年来,国外提出一个“新清史”的概念,就是用满文的原始档案、用满族人的眼光来研究清代的历史。在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很多与清史研究有关的史学工作者,都掌握三种以上语言文字,即本国语、汉语、满语或蒙语,这对中国史学界冲击很大。

张庆威说,满语要想发展,既要依赖课堂,又要走出课堂,实现“活化”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省正在打造全域旅游。在承德,一些满族聚集乡村,开始打满族特色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尽管这些满族聚集乡村都建起了满族风情的民居、挖掘了一些满族特色的民俗,但当地许多村民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也成为满族特色游从“形似”发展到“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情游的瓶颈。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或许都将为满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为了打好满语教育这张民族教育牌,2016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在引进3名满语教师、聘请7位全国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组建全国规模最大的满语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还聘请到7位满族非遗传承人,让满族非遗走进校园并在大学校园里得到传承和实践。

作为一所地方民族院校,承担着本地区民族文化引领、传承、创新的使命。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李树魁表示,目前该校正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从非师范教育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坚持‘民族性’,打好‘民族牌’,是我校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招,也是我们筑梦民族大学的根基所在。”

为了更好地“活化”传承满族文化,目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已经整理出一部含有380多项满族非遗的名册,几乎涉及满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学生们既可以学习掌握满语,又能在此基础上多学习几项满族非遗技艺,这将对满语及满族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该校成立的“承德清音会”,研究传承清代宫廷音乐,目前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还在申报国内高校第一个满语专业。“濒危”的满语,或许将以全新的样态焕发新生。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