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再谈雾霾治理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1-18 14:48:19  责任编辑:贾希希

  去年入冬以来,河北省内持续反复的重污染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给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近日召开的河北两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参加石家庄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省会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防治摆在全省的首要位置,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

  近年来,关于雾霾的应对和治理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各种观点五花八门。入冬以来的雾霾为何如此反复?公众在治霾的过程中能做些什么?日前,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访谈视频栏目,特别邀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网络名博@巴松狼王,北京市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杜少中,河北省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新闻发言人郭迎春,河北环保联合会秘书长王路光,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雾霾的形成和原因

  记者:如今,雾霾、pm2.5已经成为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关于雾霾是如何形成的也众说纷纭。杜老师,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您一直在关注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还被微博网友称为“真性情局长”。您能不能先介绍下,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巴松狼王:我们和雾霾打交道应该是多年了,说到雾霾,首先有一个概念,辞海里有明确的记载,雾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当中的水分、水滴、冰晶,霾是空气当中的烟尘也称雨土,这个是古来就有的,今天我们谈及的“雾霾”一定要带引号,中间还有顿号,因为它是两件事,而且是我们借用的,我们今天热议的“雾霾”是人造的,人为的向大气当中排放污染物的结果,因此我们说雾霾的形成还是人为的一种现象,是我们各种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使空气当中存在了大量的污染物,浓度比较高,这样才造成了雾霾。

  记者:您刚才也介绍雾霾的形成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其实大家也都在讨论,感觉自去年秋季以来,雾霾来得早、来得频繁,那么在气象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利条件呢?这些气象原因对雾霾的形成起到多大作用?请郭老师分析下。

  郭迎春:是的,去年秋季以来雾和霾来得时间比较早、来的比较频繁。

  先看去年秋天,去年秋天雾和霾日数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达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日数。去年秋季(9-11月),河北平均雾和霾日数74.8天,比常年偏多28.9天,比2015年偏多20.2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平均大雾和重度霾日数为14.5天,比常年偏多了6.6天,比2015年偏多了8.4天,所以说是历史同期最多的。

  到了去年年底又出现年内最重雾和霾。大家记忆犹新,也就是12月16-22日,受静稳天气的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了长达7天的“十面霾伏”。咱们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和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地面的相对湿度之大、能见度之低,都成为我省当年最严重的一次雾和霾天气过程。其中12月18日、19日和22日这三天最重,全省分别有160个县(市)、142个县(市)和135个县(市)出现了雾和霾。紧接着到12月29日至今年1月8日,又出现了跨年度的大雾和重度霾天气。

  去年入秋以来大雾和重度霾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天时不利,静风、逆温、弱南风等气象条件相互叠加。这使得去年进入秋冬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地面平均气压偏低,湿度明显偏高,容易形成雾。风速明显偏小,大气逆温状况明显偏重,这些因素叠加到一块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以河北省为例,受厄尔尼诺后续的影响,去年入秋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风速小、静稳天气多、逆温时间长这样一个特点,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供暖期煤炭消费量也大幅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与不利的气象条件相互叠加,这样就使得冬季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比如去年12月16-22日、12月29日至今年1月8日,这两次雾和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去年12月中旬以来,北方地区冷空气势力弱活动少,地面风力较小,逆温比较明显,大气处于一个非常静稳的一个状态,空气的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能力比较差,这样容易导致污染物在近地面不断的积累,因此形成了比较严重的雾和霾天气,这种天气现象近年来在冬季是比较常见的。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天时不利”。

  第二点就是排放增加,供暖季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尽管重污染天气过程受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但是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多,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集中,进入冬季后整个区域的燃煤采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份以来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由于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的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的严峻。

  记者:那也就是说,我省中南部地区秋冬季节的雾和霾的日数是呈现一个逐年增加的趋势?

  郭迎春:是的。气候变化是导致我们省中南部地区秋冬季节雾和霾日数逐年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河北省50多年来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气温明显升高;第二方面降水显著减少;第三方面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像高温、干旱、雾和霾、雷电、局地暴雨、城市积涝等这种灾害发生频繁、程度加重;第四,秋冬季风速减小。

  受气候变化影响,50多年来,我们省秋冬季平均风速及大风日数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风速每10年减小0.22 m/s,大风日数每10年减少1.9天,将近2天;相对湿度略呈增加的趋势,每10年增加0.04 %。简单来说,50多年来,我们省风速减小,大风日数减少,湿度有增加,这些因素都导致雾和霾天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记者:是这样的,去年冬天的雾霾应急措施可谓力度空前、史无前例,特别是石家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钢铁等企业停产,可以说治霾力度非常大,可为什么雾霾还是如此严重?采取了这么严厉的措施,为什么石家庄仍然爆表?王秘书长您给解答一下。

  王路光: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网上说的“石家庄AQI瞬间破1000”的说法是不准确的。AQ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它的中文名称叫“空气质量指数”。目前我国参与AQI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六项,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

  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到六级严重污染。当AQI指数达到500后称为爆表,按照国家标准,500是AQI的最高值。因此,AQI破1000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石家庄19日的1015是PM2.5的瞬时浓度值,它和AQI是两回事。

  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全省各地特别是石家庄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应急措施,全力应对雾霾。石家庄市的重污染天气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两个因素叠加的结果。去年12月以来,石家庄市的平均风速偏低,仅为1.2m/s;平均气温偏高,达到了2.1 °C。这种多年不遇的暖湿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是去年12月以来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诱因。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总的看,今年冬季重污染天气的污染峰值比2013年有所下降。以污染最重的12月19日为例,全省pm2.5的平均浓度为32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冬季的重污染过程降低了26%。

  此外,通过对这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源分析,石家庄市的硫酸根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表明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的二次转化对pm2.5污染贡献显著。综合分析,冬季燃煤取暖,是这次采取超常措施后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随着科学治霾、精准治霾的不断深入,冬季清洁取暖,必将是下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大举措。

  记者:刚才王秘书长用数据说明了燃煤对雾霾的影响,不过还是有许多公众认为雾霾主要是工业企业生产造成的,普通老百姓取暖所造成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对这种说法我们应该怎么看?

  @巴松狼王:我们一开始在解读雾霾概念的时候说的很清楚,这个雾霾虽然它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的,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污染排放造成的。也就是说,有这么大的污染排放量,才有可能造成浓度很高的这种雾霾。通常我们说大气污染,是四个方面,一个是机动车,一个是燃煤,一个是工业污染,还有一个是施工道路扬尘,但是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那么施工扬尘可能就多,你是一个大城市,机动车污染就重,如果你是一个北方城市,又正在采暖季燃煤污染加上工业的燃煤就更重一些,如果你既是一个北方城市,又是一个大城市,又是一个工业的城市,又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又正在北方冬季的时候,那么你的各种污染就可能表现的更充分一些。从去年以来,我们就在争论,到了冬季,以北京为例,前些年二氧化硫已经稳定达标了,也就是说燃煤的标志性污染物已经解决了,为什么这两年又有反弹,感觉煤烟味又来了,原因到底在哪?过去农村取暖就是烧柴火,加一点煤,再冷了就扛着,现在呢?农民开始有钱了,农村开始富裕了,围绕着城市周边的又盖了很多房子,到冬天都得采暖,冬天采暖首选的是燃值好的煤,一般说劣质煤,高硫煤燃值好,这种便宜煤成了当家的煤,原来城市的污染指望农村做修复,因为农村的环境容量大,现在变成了农村高于城市了,冬季的污染源农村高于城市,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大面积的污染。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21日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当中明确讲了一段话,讲了包括北方农村温暖过冬等六个问题,这都是民生问题,都是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讲话中,既指出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解决办法,就是说要清洁采暖,温暖过冬。这八个字实际上说了两个方面,我们不能不让农民温暖过冬,温暖过冬是民生,但是同时清洁取暖也是民生。所以,这样一个方法对于我们减少雾霾的出现,改善环境肯定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3366,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91037759。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