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农村红白事中的一股“清流”

2017-01-19 10:24: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蔡晓辉

“婚丧事宜一律安排在村办事大厅,烟酒菜肴标准、酒席数量按村规民约要求置办,一律取消请歌舞团、放烟花等消费。”自开展“革除婚丧陋习 树立文明新风”活动三年来,我省邯郸市磁县路村营乡东武仕村婚丧事简办累计节约近300万元。(据本报1月17日报道)

2014年起,磁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喜庆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革除婚丧喜庆事宜中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红事白事,向来是乡村大事,最见乡风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农民不堪红白事负担之重的报道屡见报端,因婚借贷、因婚致贫的并不罕见。“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点绿”,彩礼越码越高;媒人答谢礼、见面礼、订婚礼、铺张浪费的婚宴,还有攀比之下的“一动(一辆小汽车)不动(一套县城的楼房)”,足令一个农村家庭“闻婚色变”、叫苦不迭。

结婚,是一对年轻人的人生新起点,与金钱无关;给老人养老送终,是一种延绵不绝的情感反哺,“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更不在于老人身后事的排场。近年来农村愈演愈烈的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可谓陋习,不仅愈发背离红白事的本义,更给处于攻坚阶段的农村脱贫工作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必须及早彻底革除。从这个角度讲,磁县开展的移风易俗活动,颇具积极意义,可谓农村红白事中的一股“清流”。

乡村之美,不仅美在屋舍俨然的外在风貌,更美在文明的新风尚。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去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揆诸现实,陋习从来加重贫穷,而新风则催生幸福生活。移风易俗,给农村红白事“瘦身”“减负”,不仅是农民普遍的内在诉求,更是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近期多地媒体都报道了当地农村移风易俗的新闻。河南濮阳台前县印发文件,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贵州凯里印发文件,要求公职人员复婚、再婚不得操办酒席……网友的热议声中,有点赞,也有对“公权力干预私域”的质疑。这当中,虽然有误读和断章取义之处,但反映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宣传、引导更好地敦风化俗。

陋习之所以成为陋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陈陈相因、积重难返。乡村社会中,红白事涉及一个人的“脸面”——身在“局”中,则难免身不由己、相互攀比,因此靠农民自身革除陋习并非易事,而是需要外在的助力驱浊气、送新风,进而实现农村民风的自净。磁县的移风易俗活动,亮点是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的规定》,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并辅之以集体制定的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抵制陈规陋习、树立全新风尚的自觉。如此内外结合,可称一个足资各地借鉴的标本。推而广之,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就有望形成涌动不断的乡风民俗“清流”。

责任编辑:郭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