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雄鸡鸣春 书墨飘香 2017春节阅读好书推荐

2017-01-20 08:57: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赵振杰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农历新年将至,春节假期,我们不妨在家人团聚、亲朋问候之余,在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之外,为自己留出些许时间,沏一盏素茗,捧一本好书,趁着假日闲暇,伴着书墨清香,去聆听雄鸡的第一声啼鸣,迎接初春的第一缕曙光。

乡土中国

乡土叙事的新变与突破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尽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乡愁”仍然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根脉。回顾2016年当代文坛,我们会发现,“新乡土叙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格非的长篇小说《望春风》(译林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以一个孤儿与村庄的关系为主线,通过“过去”来观照“当下”,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实现了对乡村几次转变中人情风尚的记忆留存。小说描写家乡的村庄逐渐演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了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

《望春风》是格非继《江南三部曲》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亦是集其30年文学创作精华的成熟之作。该书因具有微缩中国乡村当代史的意义而备受文坛、媒体和读者瞩目。相较《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更为沉稳,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加关注时代洪流下乡村的人情之美。格非在对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做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回望”。

《陌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是70后实力派作家付秀莹的首部长篇力作。该小说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试图勾勒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芳村的女人个个都有一台戏。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院里的鸡、屋里的娃、婆婆儿媳、远亲近邻,你来我往,悉数登场。生旦净末丑,皆是生活的主角。这些“新村民”内心的辗转、跌宕和进退失据,在作者细腻的描绘下一一呈现,并且始终鼓荡着生命隐秘的呼啸风声。

《陌上》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芳村”的整体亮相,也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斑驳身影。小说不仅借此展露出了独特生动的个体生命体验,而且揭示出一代人的精神密码,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体认,也有对中国农村女性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还有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全新探索。作品甫一问世,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反响热烈,有评论家称《陌上》是“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

青春励志

将青春进行到底

《转身就走》(花城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是作家鲁引弓继《小别离》之后的又一部全新力作。这次作者将目光聚焦转型时代的思想观念之变。小说讲述的是在互联网席卷众多产业领域乃至个人生活的背景下,一个年轻女孩穿行在传统与新兴两个产业之间,在职业、情感的双重转身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由此完成人生第二次成长的故事。“纸媒消失前夜”“新媒体”“直播”“众筹”“网红经济”等大量当下信息随着情节进入主人公的生活,并与情感、价值观走向交融,勾勒出大转型时代令人寻味的思想、情感生活。

人海中,你在哪里?网海里,哪一个侧面才是你?转身就走,做个勇敢的小人物,这是作者藉以表达的在大转型时代对自由、真实、快乐、勇敢这些人生要素的呼告。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触,直抵人心的幽微处,将产业转型与人心、人情之变进行交融描述,呈现了新经济生态下青春价值的选择命题。小说叙事幽默风趣,带着青春咬牙向前奔的劲儿,给那些身处人生变局中的人们一些暖意。

成长有时候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才能得到生活的厚待。“出彩90后”张超凡的新作《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收录了她创作的40余篇励志随笔,记录了她人生路上各个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张超凡的经历,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积极阳光的女孩脚踏实地与自己的理想接轨的人生历程。

张超凡被媒体誉为“一个靠谱的90后”,并被评为2016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命运在她出生时就夺去了她的左臂,却不妨碍她善良乐观、努力坚强,活出自己最精彩的模样。她用6年的时间深入贫困山区、养老院、幼儿园及各大高校进行5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她用自己的经历传递着爱的正能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儿童文学

让儿童与文学结伴同行

寒假期间,孩子们枕边岂能少得了几本伴其入睡的儿童读物。《红脸儿》(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首部长篇儿童小说。作品以散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回顾了“我”与三个小伙伴之间的童年往事:“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大院里突然搬进来一个名叫大华的男孩。由于大华来历不明,且脸上长着一块十分明显的红痣,院里的“捣蛋鬼”九子给他起了个“红脸儿”的绰号,并教唆其他孩子一起孤立和疏远他,只有“我”和玉萍始终将大华视为好朋友。为此,九子与我们之间摩擦不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孩子们的嬉戏打闹之中,围绕在大华和玉萍身上的身世谜团被层层拨开,其背后所牵扯的纷繁复杂的家庭变故亦被和盘托出。一场由孩子担当主角,以家庭为背景的成长故事剧就此在大院内悄然上演。

《红脸儿》虽说只是一部儿童小说,但肖复兴在文学品质和艺术追求上却没有丝毫懈怠,尤其在叙事手法上可谓独树一帜。小说中“我”的身份具有多重复合性。“我”既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同时还具有部分作者本人的影子。这些身份各异的“我”在文本中相互融合,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肖复兴很好地处理了“成人书写”与儿童认知的分寸感,同时也在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做到了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给孩子的动物寓言》《给孩子的汉字王国》《给孩子的美的历程》是“给孩子系列丛书”2016年推出的三本经典儿童读物,其中有幽默而积极乐观的动物寓言,有知识与趣味相融的汉字文化,还有汇聚千年艺术之美的感知历程。

在《给孩子的动物寓言》(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4月出版)中,年过九旬的“画坛鬼才”黄永玉为孩子们编绘了138则动物寓言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生命、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通透的人生观与漫画交相辉映,或精辟、或讽刺、或俏皮、或温馨,在幽默中引发孩子对人生、社会、世界的智性思考。《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8月出版)是由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编写的一本汉字入门读物。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述了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特点。200多个基本汉字,从其早期的形态讲起,为孩子们开启了文化起源之门,让他们从象形结构中去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给孩子的美的历程》(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2月出版)根据美学家李泽厚《美的历程》删编而成,保留了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并配以109幅图片。该书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观点讲述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美”的发展历程,将“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清楚、具体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历史传记

历史也可以令人耳目一新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是一部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世界史的历史著作。该书由邵旭东、孙芳翻译,视野开阔,颇具新意。它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往来在丝绸之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甚至战争。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将发现,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由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卡根创作,陆大鹏翻译。这部作品还原了那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方经典战争。它是西方政治史和战争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被视为解读西方文明、国际关系的一门必修课。

公元前5世纪末,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史学家眼中,这场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这场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利用最新考古发现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继承了19世纪以来兰克学派善于讲说历史故事的文风,清晰讲述并深入剖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不仅考察了希腊城邦之间爆发这场残酷战争的起因及其对古老文明的影响,还思索了这场古代战争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滋味

中国古代诸多文人墨客亦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家,许多千古名句都与“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杜子美的“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苏东坡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陆放翁的“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充分体现出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美食也是探寻民国岁月的一把钥匙,有了它们,我们和那些闪光的名字之间,仿佛有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李舒的《民国太太的厨房》(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8月出版)就是这样一部色香味俱全的民国故事集。作者从“吃”下手,切入张爱玲、张大千、吴宓、黄侃、钱锺书、张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国时代文化名家的私生活,细数他们的口味、嗜好、趣闻、雅事,并以此理出名家私下难得一见的陌生与真实。

作者李舒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她认为食物有种巨大的力量,“普通人一起聊,觉得有一点点疏远,但是一聊吃,每个人好像都很有话题。吃的背后就是你童年的记忆、故乡的记忆”。该书在款款细述间,将文化名家们的普通一面和盘托出;浓浓烟火气中,让文人雅士的“吃货”本色一览无余。书中还原的24道私房菜谱,也让读者大开眼界。

包子为何爱炒肝?贵气的烧麦长啥样?敢叫板东来顺的那些北京涮肉……80后绘本画家张杰客,多年痴心探访皇城根下的老字号,向老师傅取经,跟少东家过招,用画笔和味蕾绘制了一本浸润了老北京百年滋味的美食图书:《回味北京老食光——皇城根下的百年老铺》(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1月出版)。这是一本全面搜罗北京传统美食的吃货指南书,集合你没听过的老北京小吃、你听过但找不到的传统老铺、网络上搜不到的独家美食,实力解答“在北京吃什么才地道”。无论你是匆匆来去的游客,还是初来乍到准备在首都打拼的北漂一族,抑或是无豆汁不欢的老北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憧憬和回忆。

作者张杰客自称是一个80后资深吃货,他热衷于把“逛吃”的旅程全部用画笔记录下来。他在博客上开辟的“杰客美食指南”栏目每次更新都引来大量关注,各大网络平台和媒体曾纷纷转发报道。

旅行游记

对于“旅行”的重新审视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近两三年来,这句话被许多文艺青年奉为人生信条,成为当下社会很火的一句流行语。在台湾作家、出版人詹宏志看来,旅行与读书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旅行与“在路上”这些文艺腔调无关,而是一场将自己置于未知与不确定中的冒险。《旅行与读书》(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9月出版)就是这样一本重新审视旅行与读书意义的随笔集。这是一本没有图片的旅行游记,不提供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却带有丰富的想象与画面感。詹宏志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靠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十场梦幻之旅,别样人生体验。

对于大多数世人来说,旅行不过是从自己住腻歪的地方到别人住腻歪的地方去。所谓旅游也普遍沦为一种“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合影留念。《旅行与读书》则提醒我们,要回答“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有必要回到那个没有旅行服务业的时代。“当旅行不再是票根上那个确凿无误的目的地时,你就会知道旅行是多么严重的事,它意味着你需要用自己对世界的一切了解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未知与可能。也就是说,旅行的目的在于脱离你原来熟悉的认知系统,去跟这个陌生的世界斗争,去设法驾驭不可知的种种变动。”

《非洲三万里》(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是作家毕淑敏乘坐“非洲之傲”游遍非洲大地后,创作完成的一部旅行札记。它以旅行为线,收录了百余张独家珍贵照片和非洲土著手绘彩图,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苍凉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专用蒸汽机车,素有“铁轨上的游轮”之称。列车行经之地,有很多非洲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她不但客观记录了非洲各地人情风物、旅游见闻,还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沟通。她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独特的非洲。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