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关注春运】列车厨师老张和饺子的故事(图)

2017-01-23 10:23: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列车厨师老张和饺子的故事

老张希望自己退休后,还有人能接手继续给旅客包饺子。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萌/文 赵海江/图

1月20日,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是家家户户祭灶、扫尘、吃饺子,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日子。老张却没时间在家吃饺子,因为当天下午他要上班,而这一走就得5天。

老张名叫张立军,今年60岁,是K220/217次(邯郸—银川)和K7745/46次(邯郸—天津)列车餐车上的一位领班厨师。每年春运期间,老张如果赶上“小年”和除夕出乘,都会在车上为旅客和乘务员们包顿热腾腾的饺子。今年这两天也都赶上老张出乘,他早早就在盘算着要包什么馅的饺子了。这一回,大概是他的最后一个春运了。

1 不变的饺子,变化的馅儿

节日没法和家人一起吃饺子,虽然有些遗憾,但想到旅客们能吃上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还有自己那个心愿,老张有些兴奋。

1月20日下午,老张比平时提前20分钟来到单位,早早开始准备晚餐的物料。14时,搬面粉、领肉、拿蔬菜;14时30分,把餐料抬上汽车;15时10分,到站台卸车;15时30分,把餐料运到火车上……一下午,老张和搭档老刘、老霍忙得不可开交。

16时10分,K7745次列车从石家庄站刚开出来20分钟,老张就急忙招呼老伙计们:“老刘,你择菜、洗菜;老霍,你来和面。”

不足10平方米的餐车厨房里,三人有说有笑。老张剁馅、调馅,这是他几十年练就的“绝活”。他熟练地切了些葱姜,抓一把花椒,往盆里一扔,又往盆里倒了一些开水。“饺子好吃不好吃全在馅上,用花椒水调味儿,味儿才地道。”老张得意地说。厨刀斩过肉馅,擦擦擦、哒哒哒的声音有节奏地交织在一起,与车轮和钢轨的摩擦声相互应和,也牵引着老张的思绪。

上世纪80年代初,老张还是“小张”。那时他被分到北京—重庆的餐车上工作。每次赶上在车上过年,带他的师傅都会让他剁馅,手把手教他调馅。“那时的馅只有一种,就是白菜肉。而且白菜多,肉少得可怜。

“90年代后,生活水平提高了。虽然还是白菜肉馅的饺子,但肉多了,一咬一流油,真叫个香。再到后来,大棚种出了反季节蔬菜,饺子馅里也和上了韭菜、蒜薹、芹菜什么的,就更好吃了。这几年,人们吃素了,吃营养了,馅又有了变化。”老张指指旁边的几个盆子,“今晚就准备了4种馅,除了猪肉大葱、猪肉白菜的,还有香菇鸡肉和三鲜馅。”

列车厨师老张和饺子的故事

2 变化的饺子,不变的情感

不知不觉间,K7745次列车已经接近邢台市区。窗外的灯火多了起来,老张的思绪也越飞越远。

1981年,北京重庆之间每天只有两趟火车往返。春运期间,这两趟列车成了数百万川东地区的务工人员往来的唯一通道。当时刚参加工作的老张,值乘的189/190次列车是挂了名的超员车。

“那时我们餐车组一共有10个人。到了除夕,要和四五十斤面,剁十来盆白菜馅儿,包好几千个饺子。有一次我累得连用筷子夹饺子的劲儿都没了。”老张说,他建议师傅每年少包点儿,意思意思就得了,但师傅不同意,“他说只有让更多的旅客吃上过年的饺子,心里才踏实。”

多年以后,老张的师傅退休了,当年的“小张”成了“老张”,也成了别人的师傅。老张被调到石家庄—上海的列车上当领班厨师。在车上过年时,也要为旅客供应饺子。

说起供应饺子,是因为那几年,除夕当天提供的饺子是速冻的。“那大概是十来年以前吧,速冻饺子刚刚普及,方便,把水烧开,煮煮就得,所以就直接给旅客供应速冻饺子,不过嘛——”老张拉长了腔调,叹了一口气说,“那两年啊,老觉得心里不踏实。”

再后来,老张又开始带着徒弟们手工包饺子。“这几年每到过年就想起师傅的话,现在琢磨过味儿来了。那些年我们包的饺子虽说没什么营养,但有感情在里面;速冻饺子倒是有营养,可少了点感情。今年我们老哥仨就商量,一定要让这三十儿的饺子既有营养,更有感情。”

列车厨师老张和饺子的故事

列车进站前,老张要将所有食材、物料推上站台。

3 无言的饺子,心愿在里面

18时02分,K7745次列车缓缓驶入邯郸站,华灯把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装扮得焕然一新。40分钟后,这趟列车就要改为K220次,驶向另外一座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银川。

车内,老张和老刘、老霍以及另外两名餐车工作人员还在忙着包饺子。“过去过年的时候,俗礼儿可多呢。如今庙会少了,拜年用手机了,过年的习俗就剩下这吃饺子喽。”老张用力地捏了一下饺子皮,似乎他包进去的不是馅,而是其他什么东西。

沉默了一会儿,老张对老刘、老霍说:“老哥俩,有个事想跟你们商量。我今年7月份就要退休了,以后再在车上过年时,你们也把这饺子包下去,行吗?”“这你就放心吧,没问题。”老刘和老霍回答。“只怕是我们也包不了几年喽。”老刘接着说。

老刘今年59岁,老霍今年58岁,未来两年他们也要陆续退休了。

“咱们退了,也还会有新人接着来,应该会有人接咱们的班儿吧。”说话间,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饺子已经摆满了厨房台面。水已经烧开,老张把饺子下进锅里,蒸汽在厨房弥漫。

“一会儿开车后,就能给旅客供应饺子了。年三十儿那一天,这饺子得保证供应,让旅客们热气腾腾地过个年。”说起除夕夜,老张有些期待,有些留恋:“毕竟是在列车上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和列车做伴。这次我再亲手包一回饺子。”老张缓缓说出自己的心愿:“希望我们哥几个退了以后,还有人能接手继续包这手工的饺子。每年啊,也就是端上这刚出锅的饺子,才能让列车上的乘客感受到年味儿。”

4 永远的饺子,有爱心无限

18时43分,更换了车头的K220次列车驶离邯郸车站,向银川出发。锅里的饺子已经煮好了,一个个鼓着肚子漂在水面上。

“吃饺子喽!”老张高声喊道。列车内也传来列车广播员的声音:“今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我们的餐车为您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有需要的旅客可到餐车食用。”

忙了整整一下午,老张这才有空走出餐车,跟记者好好唠唠自己。

老张24岁就到了餐车工作,一干就是36年。30多年来,在家过年的次数加起来也不超过5次。“我们铁路上的职工都是这样,已经习惯了。今儿我出门前老伴还和我唠叨,嫌我不能在家过年。我和她说啊,明年开始,就年年都能在家守岁过年喽!”老张说,自从有了小孙子之后,他就特别想在家过年。孙子5岁多了,还没和他一起吃过一次过年的饺子。“不过平时我也经常给他包饺子,这小家伙对饺子没有我们那么深的感情,包得多了还不爱吃。”说起孙子,老张的话匣子就止不住,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包进饺子里,再吃进孙子的肚子里。

老张家里还有86岁的老父亲,这么多年,除夕总不能在家过年,等回到家中时,老父亲都要看着他吃下一盘饺子才安心。“明年和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个除夕,给旅客包了这么多年的饺子,明年该给家人包了,也陪他们吃一回三十儿的饺子。”

列车驶进石家庄站,来餐车吃饺子的旅客也多了起来。“这趟车,我要三过家门不入,5天以后再经过石家庄站时才能下班呢。”老张说。

深冬的夜晚,寒风刺骨,列车再一次呼啸着远去,车厢内温暖如春,老张那一盘盘冒着热气的饺子让人心里暖暖的。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