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留住燕赵乡音

2017-01-26 07:45: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乐亭、平山两地方言发音人拜年录音。

“太阳”各地不同方言说法。

“昨天”各地不同方言说法。

献县方言发音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平山方言发音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乐亭方言发音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昌黎方言发音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你把碗洗一下”各地不同方言说法。

“前面走来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儿”各地不同方言说法。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编辑记者方言大拜年。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阅读提示]

春节将至,在外工作、学习的人们陆续返乡,对他们来说,久违的乡音也许是故乡最亲切的符号之一。

方言,是一个地域流行的一方之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

方言,也是一个人身上抹不去的故乡烙印。

然而,随着近年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传媒手段的快速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方言这一地域文化的承载工具,正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很难说一口纯正的家乡方言,有的人甚至不再会说方言。

为了更好地保护方言,自2013年起,我省先后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河北库”建设试点工作和“语保工程河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至2017年1月17日,“语保工程河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第一批启动的10个调查点,已经有9个点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验收。

为什么要保护方言?河北方言有什么特点?方言保护工作又是如何进行的?带着相关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抢救:保护一种方言,就是留住一种文化

做了半辈子教育工作、曾经参与过普通话推广的乐亭县退休干部孙兴琦从未想到,已经退休多年的他,居然还会参加一场特别的“方言测试”。

“身体要坐正,眼睛看着镜头,不能随便动。”年逾花甲的孙兴琦至今对半年前那个炎热的下午记忆犹新。

2016年7月,在唐山师范学院录音室内,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他正襟危坐在摄像机前,开始用地道的乐亭话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镜头后面,是唐山师范学院汉语专业讲师侯建华和他的方言调查团队。

这就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乐亭方言调查点录制现场。“测试”的目的,是录制原汁原味的乐亭方言。孙兴琦,则是方言发音人之一。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级项目。孙兴琦录制的乐亭话语音视频,将会在语保工程的数据库里永久保存。

“方言,是各地特有的文化资源。我国方言的形成历史非常悠久,有些方言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河北省语保工程首席专家、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吴继章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加快、传媒手段的快速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方言被消磨得越来越快,如果不加以保护,若干年后,许多方言有可能会很快失传。

“但我们如果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方言消失的速度会变慢。而保护一种方言,其实就是留住一种文化。”吴继章说。

为了科学保护方言,2015年5月,国家正式启动语保工程,旨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全面掌握语言国情,抢救、保存濒危语言及方言。

这项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立项、国家财政支持的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

“作为开展方言调查和保护工作较早的省份,2013年,我省就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河北库’建设试点工作,唐山的滦南县、玉田县、迁西县和古冶区以及承德滦平县等5个县(区),作为河北省的首批试点进行语言资源调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省语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此基础上,2016年1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河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正式启动,由8所高校的10个调查团队对魏县、平山县、平泉县、满城区、巨鹿县、乐亭县、献县、无极县、昌黎县、北戴河区等10个调查点,依照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展开调查。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孙兴琦参加的那场“方言测试”。

那么,在我省众多地区的不同方言中,这10个调查点是如何确定的呢?

选点:和普通话差别越大的方言区,调查点分布越密集

“在方言研究领域,河北的地位十分特殊。”吴继章告诉记者,“我省环京津、沿渤海,和山西、天津、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市接壤,加之历史交流融合的原因,使河北方言无论是与山东、山西、河南方言,还是与北京、天津方言以及普通话,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形形色色的细微差别。要进行方言之间尤其是北方各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细致、深入的比较研究,河北方言的作用是任何别的方言都无法替代的。”

“因为地理和历史原因,河北各地方言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甚至可以说‘十里不同音’。总体来讲,河北方言跨晋语与官话两大区,官话又跨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三区。河北的晋语区主要分布在与山西毗邻的太行山沿线,中原官话区只有与河南接壤的大名、魏县两县,北京官话区则分布于与北京相邻的承德、廊坊、保定三市,其余县市为冀鲁官话区。”吴继章告诉记者。

“因此,我们在确定首批10个调查点时,首先要做到几大方言区都要有点儿。另外考虑的主要就是和普通话的差别了。由于和普通话差别越大的方言区,调查点分布越密集,因此和普通话差别越大的方言,入选几率就越高。”吴继章介绍。

乐亭就是这些调查点中的典型代表。

“老辈子啊,有这么一家子,哥儿俩,大的娶咧媳妇儿咧,老二没娶媳妇儿……”在唐山师范学院的录音室内,孙兴琦一本正经地面对镜头,用不快不慢的乐亭方言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严肃的场面,严谨的录制,像唱歌儿一样的语调。这样的反差,让人忍俊不禁。这,也正是乐亭方言的魅力。

“乐亭话就是唱歌,这是很多外地人对乐亭方言最初的印象。乐亭方言的语调里天生就富有歌唱性,爱拐弯儿,儿化音又多,因此呔味十足。”语保工程乐亭调查点负责人侯建华介绍。虽然不是乐亭当地人,但是在唐山生活工作多年的经历,加上长期研究汉语方言的专业积淀,让他对唐山各地方言如数家珍。

“从方言划分来说,乐亭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中的滦昌小片。乐亭偏安沿海地区,古时交通不便,在这种特殊环境中,乐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也正因为如此,乐亭方言很多语音保留了古音,螃蟹的‘蟹’读‘该’的音,大河的‘河’读‘活’的音,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是这样读的。”侯建华介绍,独具特色的方言,加上之前开展方言保护工作较早的优势,乐亭的入选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他调查点的方言也都各具特色。”吴继章说,“另外,为了提高效率、使项目进展更加顺利,在各调查团队的组成或人员选择上,我们遵循就近原则,即尽量让每个点的调查团队成员都是本地或长期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人。拿我本人来说,因为老家在魏县,我就兼任了魏县调查点的课题负责人,而平山调查点的课题负责人、石家庄学院教授盖林海就是平山人。”

录制:报名的人很多,符合条件的却很难找

如果说确定调查点和调查团队的程序十分严格的话,那发音人的遴选和方言的录制过程则称得上“苛刻”。

根据项目方案要求,每个方言调查点需要4名方言发音人、3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其中,方言发音人包括老年男性(调查项目中称其为老男)、老年女性(老女)、青年男性(青男)和青年女性(青女)各一名。

“老男、老女是为了采集最纯正的方言,青男、青女因受普通话影响相对较大,主要是为了通过比较,观察方言的变化。在方言发音人中,我们最重视60岁以上的男性,因为他们的语言较地道,受其他方言干扰一般也比较小。他们的发音将直接影响到语料采集的质量。”吴继章说。

正因为如此,想成为方言发音人,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会说方言”就可以,首先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老年发音人年龄在55岁至65岁之间,青年发音人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未曾在外地长住,能说地道方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声音洪亮清晰;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及配偶均为本地人。甚至,对其文化程度都作出了细致的要求——老年发音人要具有小学或中学文化程度,但一般又不宜选择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

“正式录制开始后,发音人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严格按照《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的要求,在专业录音棚等处进行录制。发音人需要面对录入设备读出1000个常用汉字、1200个常用词汇、50句话以及讲一段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因此发音人不能完全没学历,但又不能学历太高,学历高了,发音方式、说话方式就会有所改变,就可能不是调查所要求的合格方言了。”谈起这个貌似有些自相矛盾的学历要求,吴继章笑了。

这些苛刻的条件,让方言发音人,尤其是老年方言发音人的遴选颇费周折。“在魏县调查点,报名很踊跃,符合条件的人却凤毛麟角,尤其是老男。曾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各方面都理想的老年男性,却因为他年轻时在外地当过两年兵,结果还是被刷掉了。”吴继章回忆。

乐亭方言发音人的招募过程也与魏县类似,“报名的人很多,符合条件的却几乎没有。”侯建华说。

在一筹莫展时,孙兴琦经人推荐,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乐亭唯一一位合格的老男。“确实挺巧的,正好我各项条件都符合标准。非常有戏剧性的是,我以前曾经在县教育局当过教研室主任,曾经还深入各个学校做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录制工作同样不轻松。

“语保工程是国家项目,对录音、录像过程有严格要求。对声音的大小,尤其是对噪音的控制等,都有严格规定。”吴继章介绍。

“录的时候要求很高,眼睛要直视镜头不能偏,声音不能大也不能小,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一旦有点差错,就得重新录。就这样,前后录了有十几天,经常录到晚上10点多。”回忆方言录制过程,孙兴琦更多的感受是劳累和枯燥。

今年59岁的李花芹是平山方言发音人中的老女,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她坦言:“面对镜头经常紧张、容易出错,有时候一个词都要重复好几遍。”

“我们的录制多数是去年夏天进行的,天气很热,为了保证录像、录音的效果,既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开电扇,有时甚至发音人翻页的声音或者我们记录时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响大了,也要重新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原汁原味的方言永久保存。”吴继章介绍。

传承: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把活着的方言语音保存下来

“方言录音、录像工作结束,并不意味着调查工作的完成,还有整理、校对核对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要做。”吴继章介绍。

“这些后续工作既专业又繁琐,甚至有些枯燥,大概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侯建华说,方言保护工作是必须尽快做的,毕竟各地的纯正方言正在发生变化、日渐式微,“甚至走向消失”。

侯建华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无论是调查者、方言发音人,或者是普通人,都能从身边生活的细微变化中,体味到纯正方言的逐渐消失。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10年前给研究生上方言课,每次让学生们说家乡方言时,大部分人还能说得比较纯正、流利。而现在,再让这些90后的新生们说方言,已经有很多人说得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了。”长年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工作的吴继章对方言的式微有切身体会。“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魏县人,又是专业搞汉语方言学研究的,但是由于长年在外,我自己的魏县方言也不见得那么标准了。”

就连“百里挑一”当选乐亭方言发音人的孙兴琦,也自认“乐亭方言不是完全的纯正”。

“我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发音人标准,按说方言应该算纯正,但跟那些岁数更大的老人相比,还是有些字词说得不一样,也可能以前说,但是后来逐渐不说了,也就遗忘了。在被选为方言发音人后,我特意和这些岁数更大的老人多接触、多聊天,这才想起来很多已经不再说的方言词语。”孙兴琦不禁要问,他这岁数的人都忘掉的方言字词,年轻人还能会说吗?

在和平山方言发音人李花芹的交谈中,记者对她流利的普通话颇感意外。在记者想象中,李花芹这样一个已经59岁、各方面完全符合条件的老年方言发音人,普通话似乎不应该说得这么好。

“我是地道的平山人,这辈子基本没离开过平山,也没出过远门。可是现在这环境,谁还不会说两句普通话呢?电视节目基本都说普通话,身边的人说普通话的也越来越多。就拿我孙子孙女来说,基本上从小都说普通话,跟他们在一起时,可不就得说普通话吗?”李花芹告诉记者。

“以前不懂,通过这次录制才知道了方言保护还有这么大意义,看来我的方言不能丢啊。”李花芹笑着说。

正因为了解了语保工作的意义,面对高强度的录制工作,众多花甲之年的发音人才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没有退缩或者怨言。“现在不记录下来,怕再过几十年,就真找不到能说纯正乐亭话的人了。”孙兴琦说。

“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是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把活着的方言语音保存下来。”吴继章现在经常鼓励学生讲方言,“如果你既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又会说自己的方言,对方言有准确的语感,那你在对许多语言学问题的理解上,就比别人占优势。”

至2017年1月17日,“语保工程河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第一批启动的10个调查点,已经有9个点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验收,剩下的一个点也已基本完成。

“按照国家语委统一规划,我省将用未来两三年时间共完成30个调查点工作。其余20个调查点,省项目组将根据国家语保中心提出的调查点设定原则和河北方言分区实际,依据专家论证而设点,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省语委办相关负责人说。

(感谢河北省语委办对本报道的大力支持)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秦秋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