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藁城区常安镇耿村:小小村庄有200多个“故事家”

2017-02-08 10:25: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藁城区常安镇耿村:小小村庄有200多个“故事家”

靳春利在耿村的故事书场给村民们讲故事。

藁城区常安镇耿村:小小村庄有200多个“故事家”

村民王发礼一家几代都会讲故事。

燕赵都市报记者 马南/文 张昊/图

夕阳西下,村民们团团围在村口,听一位老人讲故事,生动的语言将大家带入故事的情境中……这就是“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耿村的日常生活。

网络时代,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耿村仍有不少村民还在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故事,已经深深融入耿村人的生活中。2006年5月20日,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耿村起源就是个故事

位于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的耿村,隶属于藁城区常安镇。2月6日,记者来到这个著名的“故事村”。

村口一座写有“中国故事第一村 耿村”的牌楼,骄傲地向来访者介绍着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村庄。

耿村民间故事演讲协会会长靳春利告诉记者,耿村的起源就是一个故事。相传这里本来没有村子,明太祖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臣死后,封王葬于此地,朱元璋派本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守墓人世代繁衍生息,异乡人也来此定居,渐渐形成了村落,取名耿村。

耿村自古以来地处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每逢一六集日,街市更是热闹非凡。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大小商贾、三教九流全都聚集于此,真正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当时人们都说是‘一京二卫三耿村’,将耿村与北京、天津相提并论,可见那时候的繁荣。”靳春利感慨。

繁荣的经济也活跃了耿村的文化。四面八方的客商不仅带来了各地的商品物资,还带来了他们的故事、歌谣;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服役,也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久而久之,耿村已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集散地,更成了一个民间文学的集散地。丰富多彩的耿村民间口头文学应运而生。

故事都刻在脑袋里了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耿村已不再是交通要道,浓厚的文化底蕴却保留了下来。

“虽然现在人们的娱乐项目很多,但是茶余饭后、农闲时节,耿村人唠嗑时,说的聊的听的乐的最多的,还是世代相传的一个又一个故事。”靳春利告诉记者,耿村现在有1300多名村民,其中会讲故事的就有200多人。

“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口齿尚不清楚的孩子,张嘴都能给你讲上一段。”如今,耿村被藁城文化局确认为“民间故事讲述家”称号的就有50名村民。

在耿村,有一家五代都会讲故事的,还有许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故事母女”“故事兄弟”。在耿村的故事书场里,靳春利专门请来了村里的几位“故事家”。

86岁的张才才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记忆力还很好,口齿也很清晰,讲起故事来中气十足。用老人自己的话说,“这些故事都刻在脑袋里,忘不了”。肚子里故事太多了,老人经常会用故事和亲朋好友开玩笑。

村民王发礼一家子都是讲故事高手,他本人也是石家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爷爷就是大故事家,我大伯也是,传到我是第三辈,我又传给儿子、孙子,一家五代都是讲故事的。”王发礼自豪地说。

王发礼不仅会讲故事,还能编故事。在家与邻居聊天,打工时与工友聊天,只要听到有意思的事,他都会赶紧编成故事。

在采访过程中,王发礼就给记者讲了一个《黏糊赌》的故事,故事讽刺了一个爱赌钱的村民。那是他在外出打工时,听一位工友聊起老家的一件趣事,他就把这件事编成了故事,还给起了题目,“希望能用这个故事来教育人们不要赌博”。

靳春利告诉记者,耿村的故事家们现在不仅在村里讲故事,还走出耿村,到外面去讲故事。“周围县里有什么活动,经常会邀请他们去讲故事。很多故事都已经走出了耿村,流传到很远的地方。”

让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村民靳瑞菊的母亲孙胜台是耿村的大故事家,老人如今已经过世,但年过六旬的靳瑞菊对年幼时听母亲讲故事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纺棉花。因为爱听我母亲讲故事,大家都聚在我家,一边听故事,一边嘻嘻哈哈地干着手里的活儿。那时候我觉得母亲特别厉害,张嘴就是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好听,引得人不停地想听。”

靳瑞菊小时候也喜欢听村里其他老人讲故事。“有一次听村里一个老人讲神话故事,说从烧炕的炕洞里飞出来好多长翅膀的怪兽。故事讲得太好了,我一回家就找东西要把炕洞堵上。母亲问我干嘛呢,我说我怕有怪兽从炕洞里飞出来。”说起童年的趣事,靳瑞菊忍不住笑起来。

靳瑞菊现在也是一个故事家,她还把自己的女儿和外孙都培养成了故事家。“这些故事都是从我母亲那里传下来的,我也要把它们传给后人,让故事一直传下去。”

王发礼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闲下来,都会聚在村口听故事。“现在虽然娱乐项目多了,村里的孩子们还是喜欢听故事,一有时间就让我们这些讲故事的‘讲一个’。有时候邻居们没事了,也会跑到我家来,让我给他们讲故事听。”

如今在耿村的小学里,村里的故事家不定期都会来给孩子们讲故事。“文化要传承下去,绝对不能断掉。我们也在做培养下一代的工作,让孩子们喜欢听故事,进而喜欢讲故事,让这些孩子们成为新一代的故事家。”靳春利告诉记者。

耿村有了外国的故事

“耿村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口相传。因为都是使用的俗语、方言等,群众的接受度非常高。”靳春利这样总结耿村故事的特点。

耿村民间故事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包罗万象,历史典故、人物传奇、神话传说、爱情伦理、飞禽走兽、妖魔鬼怪无所不及。据专家考证,耿村故事已有600多年的流传历史。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主持下,1987年,一支由国家、省、地、县专家学者组建的普查队伍进驻耿村,开展了民间故事的普查工作。2015年,专家学者先后在耿村进行了12次大规模的普查,被专家称为“耿村文化工程”。

如今的耿村故事,已不仅仅再依靠口口相传。为了使故事更好地流传下去,耿村将口头故事整理成了文字书稿。耿村的故事家们先后出版了故事专集《花灯疑案》《卧牛山恩仇》《靳正新故事百篇》等。靳春利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耿村已经整理出大小故事7000余篇,约6300万字,关于耿村民间故事的内部和公开发行的专著有18部,共计955万字。”

耿村民间文化现象也引起了海内外文化研究者的兴趣。“经常有外国代表团来耿村访问交流,村民们给外国学者讲故事,外国学者也给村民们讲故事,现在耿村的故事里也包括了不少外国故事。”靳春利说。

用故事带动旅游发展

振华路是耿村的一条重要街道,如今这里修成了仿古一条街,房屋都是青砖灰墙的仿古建筑。墙上画着精美的壁画,每幅壁画讲述一个故事。《时迁学艺》《张医生治病》《罗子福遇仙》……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进入耿村,就像是穿 越了时空,置身于故事林中。

如今的耿村故事已成为石家庄市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如何以故事为媒,将耿村建设得更好,也是耿村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靳春利说,耿村将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开展“耿村民俗文化游”,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耿村体验民俗,聆听故事。

“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耿村民间故事的发展与旅游项目的开发,这两年来特别拨款用于村里的建设。”靳春利指着壁画告诉记者,“这些壁画和村口的村标、牌坊,还有故事书场等,都是近两年修起来的。”

靳春利告诉记者,耿村的文化底蕴丰厚,“希望可以借故事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耿村旅游,用文化带动经济,再用经济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文化,让耿村故事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