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风生水起的古老梅花拳

2017-02-10 09:22: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风生水起的古老梅花拳

风生水起的古老梅花拳

记者 邢云

在记者老家冀南平乡的小村庄,特别是进入正月之后,村北梅花拳祖师邹氏墓群的武术广场里,便少不了寻根祭祖、习武亮拳,其热闹程度,尤令村民引以为傲。特别是近些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得到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传扬力度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品牌越擦越亮。

拿出稀罕的武术器械舞几趟

村庄不大,名为后马庄,千余口人,尚武之风盛行。村北有处“邹氏墓群”,邹氏即梅花拳祖师邹宏义,村民称他邹师爷,关于他的传说多了。除了梅花拳祖师邹宏义墓之外,还包括其子邹文聚、其孙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曾孙邹魁元的墓,现存墓7座,晚清、民国石碑3通。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对记者说,咱村是梅花拳的老家。

根在平乡,花开四方。文场敬祖师,武场练武功。拳法分桩步五势,宛如梅花怒放,故冠此名,其又名“梅花桩”。那几根直立的梅花桩,原本直径不长,仅是脚底板儿宽度。身怀绝技的梅花拳师站在约一人高的桩上,静极复动,身若蛟龙。

逢年过节,村里拳师都会将家伙什摆出来,除了刀枪剑棒,还有很多稀奇器械。老拳师讲,想当年,邹师爷就是推着一辆独轮车行走天下,传拳授艺。

正月伊始,村北墓群广场就人山人海。村里拳师轮番上阵,亮出最为拿手技艺切磋交流。记忆中,一位七八十岁的老拳师舞起双刀,依然轻灵迅速,干脆利落。而村东头的田建文则擅长枪、棍术。还有的舞一把好剑,其中,不乏女性村民的身影。更激烈的则是两人或者多人的器械对练,比如单枪对双刀,单刀迎战三节棍等等。亮拳现场的鼓声、镲声震天响,围观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鼓掌叫好声一阵接一阵。

昔日凄凉的墓群如今越发气派

进入村中,街道两边的墙上都有关于梅花拳的墙体画,梅花拳的武势、套路和历史渊源,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让人仿佛走进一个梅花拳文化的世界。

和往年一样,今年回家,记者特意到村北的邹氏墓群走了走,看了看。

早些年,广场入口处竖立了一座书写着“梅拳圣地”的牌坊,紧接着,依傍着祖师爷的墓群,建了一所武术学校。后来,广场上立起梅花拳纪念碑以及面积不小的碑林。再后来,又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始祖大殿。现在,又在建一座展演传习中心……邹氏墓群早已没有当年的凄凉场景,愈发气派。集梅花拳祭祖拜师、参观学习、武术培训、竞技表演、影视拍摄为一体的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梅拳祭祖,就在这天达到高潮。来自国内外的梅拳弟子和爱好者数万人,大家齐聚邹氏墓前寻根祭祖、亮拳比武,争相切磋,借此展示这一古老拳种的魅力。利用这一契机,平乡县政府部门精心打造梅花拳文化品牌,自1991年始,每年都要举办梅花拳联谊会。

“非遗”之珠未来可期

梅花拳这一优秀拳种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积极推进梅花拳进校园等措施,平乡县梅花拳保护传承协会会长田建文等一些拳师都身兼几个学校的编外体育老师,义务向中小学生教授梅花拳。谈起梅花拳的将来,田建文颇有信心。

按照中央、省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和“梅花拳源地”的平乡定位,该县启动了梅花拳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据了解,平乡县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107.45亩,总投资10.2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已在邢台市发改局立项,下一步拟联系省发改局列为省重点项目。

日子的乐趣在一个“过”字,年更是如此吧。如此阵势之年俗,热闹非常,很自然地,就把对好日子的憧憬支撑得和谐而饱满,整个乡村都欣欣向荣了。(图片由平乡县文化馆提供)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