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临西积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创新发展补短板

2017-02-13 08:51: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 通讯员张玉坤)临西县是一个土地低洼盐碱、远离大中城市的省级贫困县,但近些年,其经济发展速度却不慢。去年,该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3%、6.5%和9.2%;在“十二五”期间,这四项指标分别增长1.54倍、2.88倍、1.68倍和1.94倍。

临西县委、县政府扭住创新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补短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取得了很好效果。

2015年9月,光明九道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在临西投产。当听说这座投资达8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厂能够在5年内收回成本时,一些人直摇头。临西县的决策者却是这样看的:初看临西远离大中城市,然而临西正好处于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三者的黄金交汇点,辐射区域广阔,而且当地玉米秸秆、麦麸、木屑等食用菌生长原料非常丰富,劳动力资源也很充足,因此非常看好其前景。

果然,该项目投产后,市场效果超过预期。此后,追加投资5亿多元启动了包装生产基地、蘑菇深加工等项目。食用菌项目吸纳了当地1000余名劳动力就业,同时能带动6000多个农户每年实现增收1.8亿余元。

紧跟着,总投资12亿元的现代化轴承交易中心、总投资15亿元的建材五金博览城等项目陆续落户该县。

创新发展,就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临西县在不能种庄稼的沙荒地发展林木种植,同时进行林下药材间作,不仅让沙荒地见了效益,还使全县绿化率提高了4%。此外,原来的臭水沟、垃圾堆如今变成了北湖、玉河、阳光“三大公园”,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县城西部老官寨镇的大面积砖窑区几十年间取土挖掘,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坑塘,废弃后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溢。如何变废为宝?临西县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将窑坑内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建设了容量达9兆瓦的漂浮式光伏发电站,年均发电1100余万千瓦时,年产值1000余万元。水面下还养殖了多种鱼类,建成了垂钓观光园。

而对砖瓦窑所占土地的凸起部分,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后,建成了一条条光伏与特色种植相结合的混合产业长廊:顶面上是高架式电池板,下面则是设施农业大棚。光伏电站总容量达20兆瓦,年均发电2200余万千瓦时,年产值2000多万元。而在光伏电池板下的大棚中则种植蓝莓、油用牡丹等高效农作物,发展观光、采摘等业态,年收入可达4000余万元。

轴承产业是临西县的传统产业,但缺乏尖端技术和拳头产品。如何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临西县聘请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专务委员何加群为首席专家,每月一次为企业家们授课;3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发达地区参观,让企业家寻找自身差距;成立轴承产业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全方位的促动,全县轴承产业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创优、创新、创牌”工程,几年间投入近200亿元,先后完成技术改造创新项目21项,运用新技术工艺28项,研发新产品10个,获国家专利31个。目前,临西轴承产品行销国内外,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轴承产业增加值在5年间增长了2.85倍。

责任编辑:秦秋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