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黄骅麒麟舞:麒麟一出,威严自生

2017-02-13 11:04: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黄骅麒麟舞:麒麟一出,威严自生

麒麟吸引着孩子们。

黄骅麒麟舞:麒麟一出,威严自生

麒麟舞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黄骅麒麟舞:麒麟一出,威严自生

舞者

2月8日上午,在黄骅市政府前的广场上,一场民间文艺汇演正在精彩举行。“压轴”节目麒麟舞还没登场,那几只庞大的“麒麟”身边就已围满了观众。锣鼓队的锣鼓响起来,舞动起来的“麒麟”似乎不是用竹片扎起来的“死物”,而是真正有了生命,它在与“骑”在身上的舞者既顺应又角力,不时腾空而起,又不时甩出长长的尾巴,引来人群中一片惊叫。

在黄骅北部一带的乡间,这项古老的艺术因其富有震撼力的表现而具有了独特的美感。麒麟一出,似乎一股震撼全场的威严油然而生。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乡间代代流传

当天上午,黄骅市齐家务乡小王庄麒麟舞表演队出动了两只“麒麟”,齐北村也出动了两只。一共4只“麒麟”参加了汇演,给周围的市民带来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享受。

小王庄村支书王道东当天上午也跟着村上的“同乐会”一起来到了表演现场。他说,小王庄有村民850多人,村不大,但“同乐会”的历史却很长。别的不说,他从记事起村上就有,当时的表演形式很多。后来,村上的“同乐会”慢慢地以麒麟舞为主了,这也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来,麒麟舞就这样在这个村庄扎下了根。

麒麟舞并非只在这一个村庄世代流传。据介绍,黄骅市齐家务乡的多个村庄都有着表演麒麟舞的传统,并最终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道东说,村上“伺候”一支麒麟舞队伍不是易事。一只“麒麟”表演时需要踩着高跷、“骑”在麒麟身上的表演者还需要藏身麒麟当中,配合着鼓点进行表演。“麒麟”重达85斤到90斤,表演者体力消耗巨大,所以每只“麒麟”必须得配备两组替换者,再加上锣鼓队,负责运输、服装等工作的人员,这两只“麒麟”就得需要将近40口子人“伺候”。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麒麟舞表演的“旺季”,就拿小王庄这支队伍来说,最多时一天要表演七八场。说明这项古老的艺术仍旧深受人们的喜爱。

气势磅礴 雄风浩荡

据民间考证,黄骅麒麟舞的形成时间不晚于清朝乾隆年间。老艺人杨印海小时候听太爷爷杨燕春讲,明朝灭亡之后,本地一位皇宫艺术家将他的麒麟舞绝技带回家乡齐家务,教乡亲们娱乐玩耍,百姓非常喜爱,随从者甚多,并逐步演变成节日表演,此后,黄骅麒麟舞远近闻名。

黄骅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集龙头、鹿身、马蹄、牛尾、狼额于一身,身披五彩鳞甲。分大、中、小三种尺寸。其中,装扮齐整的“巨麟”身高3米多,体长4米多,高大威猛,气势夺人。大麒麟道具45公斤,中麒麟道具37.5公斤,小麒麟道具30公斤。表演时,一红一绿,代表一雌一雄,成对出场,金童玉女端坐其上。每只麒麟由两位青壮小伙足踏高跷,一前一后装扮,前者腰挎麒麟头,做骑麒麟状,后者在其内做尾部表演。全场六大四小十只麒麟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一起跳跃舞动时,演出场面气势磅礴、雄风浩荡。

传统的套路有麒麟送子、吉祥如意、合乐团圆等。民间表演的套路有麒麟踏宝、麒麟送子、祈福、赠禄、献寿等。

期盼年年响起熟悉的锣鼓音

黄骅麒麟舞分为麒麟的扎制技艺和麒麟的表演技艺。传统的扎制方法使用竹木做成骨架后,用宣纸糊好,再用画笔绘出鲜艳的鳞甲等。这样做出的麒麟容易破损。后来民间艺人改进了工艺,竹木做出骨架后,用稀白布包裹好,再用彩色丝绸和镭射纸做出一片片鳞甲,把鳞片缝制在麒麟的白布外套上,头部还要用到油彩、锡布等,这样做出的麒麟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且结实耐用。

麒麟表演时用大鼓、云锣、大锣、小锣、铙钹、吊钹、唢呐伴奏。

黄骅麒麟舞展示了燕赵地域的人文风貌,凭借色彩绚丽、威风凛凛的艺术造型,糅进杂技表演的惊、险、奇、绝等高难度动作,伴以铿锵锣鼓、激情唢呐,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震撼力。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