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黄玉柱:五十余载义务传授开门八极拳(图)

2017-02-14 08:30: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正在教弟子习武的黄玉柱。

图为正在教弟子习武的黄玉柱(左一)。杜娜摄

沧州武术传人

开栏的话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拳种丰富,名家辈出,享誉四海。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拳械门派多达53种,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40.3%,在“南有统浦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1992年,沧州被评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

为传承和弘扬沧州武术文化,今日起,河北日报开辟《沧州武术传人》专栏,挖掘推出一批为弘扬沧州武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典型。他们或者教人学习武术,或者研究武术文化,或者出版武术典籍、传承武术文化,敬请读者关注。

□胡林 杜娜 戴绍志

一位80岁的老人,自8岁与八极拳结缘,从二十几岁就义务授徒。五十多年来,他用一天天的坚守诠释着对武术的传承,用一颗低调平和的心担负着一位拳师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开门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黄玉柱。

自幼习武得真传

黄玉柱出生在沧县刘家庙乡肖官屯村,从小师从本村的八极拳师邵师傅和霍师傅。其曾祖父曾经在东北当保镖,武功了得。父亲黄公亮是位教书先生,也是习武之人,文武兼修。

黄玉柱回忆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祖父竹竿担水的场景。一根毛竹竿,木桶满水,四桶上肩,那就是200多公斤。只见曾祖父挑起竹竿,步伐轻盈,走了几步竟然一手举起了四桶水,还来回换手。水面随着木桶的晃动激起丝丝涟漪,却一滴水不曾溅出。幼小的黄玉柱看得目瞪口呆,心想一定要习好武,也能像父辈一样,力顶千斤。

从此,无论风霜雨雪,夕阳朝霞,都有一个小身影在院中修炼。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中,随着这个小身影的变大,他的功夫也逐渐扎实。在求学的路上,黄玉柱也秉承了武术精神,坚韧不拔,最终成了天津师范大学的高材生。

一说起岳父张福顺,黄玉柱一脸敬佩。岳父家住沧县狼儿口,是当地有名的八极拳师,授徒无数。因女婿从小习八极拳,老人就把传承的希望放在了他身上。28岁那年,黄玉柱开始第一次带徒弟。起初只在小院中带两三个孩子,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加,习武场地就挪到了西体育场的那棵大柳树下。1988年,黄玉柱建立了沧州传统八极拳武馆,直到现在,他的徒弟已遍及全国各地。

授徒严格以德为先

黄玉柱做人低调,挑徒弟极其严格。品德不好的不教,行为不端的不教。

黄玉柱在黑龙江佳木斯有一个徒弟,酷爱武术,曾于少林、峨眉、武当等武学发源地广寻名师,20年前投师黄玉柱门下,对他十分尊敬。有一次黄玉柱住院,徒弟千里迢迢从佳木斯赶来,在床前陪伴三天三夜。黄玉柱说,这样的徒弟可教。

现在已经60多岁的苗文才,原来是一名电工,练过燕青拳。时年37岁的他,慕名拜师黄玉柱。“我不能教。”“你不教,我就在旁边蹲着等着。”就这样,执拗的小伙子在大槐树下蹲了一个多月,黄玉柱一看,此人毅力可嘉,可教,于是收下了他。

文武兼修重传承

沧州武术技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一些拳师从小习武,文化水平低。“学问都在肚子里”,许多绝技妙招濒临失传,急需保护和抢救。黄玉柱在这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不但能武,且颇通文墨。

走进黄玉柱的家中,书房的大书架上摆满了诸子百家的书,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他经常研读《易经》《道学》《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不断从这些典籍中吸收营养。黄玉柱说,祖传的东西不可随便更改,要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但又不能泥古。

现在黄玉柱已有徒弟上千,遍及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但是因为八极拳,他们集合在一起,一脉相承。去年5月,天南海北的徒弟们齐聚沧州为师祝寿。黄玉柱说,如今年纪大了,他特别希望能有热爱八极拳、品德好、文化水平又高的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沧州是武术之乡,不能浪得虚名,必须把沧州武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