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永年抬花桌,流传千余年的民间舞蹈

2017-02-14 09:31: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燕赵都市报邯郸记者 乔宾娟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抬花桌,我都抬了二十年了。”2月10日,也就是正月十四的下午,在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的北大街,47岁的和贤齐与7名村民一起抬着花桌,穿行在大街小巷。当日,该镇六道街的跑旱船、跑驴、抬花桌、吹鼓乐等元宵节传统民间活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遍插花饰、形成高拱造型的花桌最引人眼球。记者也有幸欣赏到了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永年抬花桌”表演。

至今已流传千余年

永年区文化馆馆长徐扶民告诉记者,永年抬花桌主要流传于当地临洺关镇的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北东街、北西街等六道街。该表演始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它融民间工艺制作、抬舞、吹奏、打击等于一体,其中抬舞是其主体部分,是一种具有强烈燕赵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样式。

花桌制作有独特的传统工艺,一般重达百余公斤,在类似八仙桌一样的桌子上遍插各类花卉,形成高拱造型,由八人或十六人抬着原地舞动或舞蹈行进。“人动杆不动”,抬舞者需掌握一定的传统舞蹈动作技巧。花桌以鼓吹乐队为前导,常演的曲目一般为《霸王鞭》《小木碗》《扯不断》等。一个花桌队伍一般要有四五十人组成。抬花桌一般固定在农历正月元宵节期间表演展示。

正月十五最热闹

“一般都是正月十四下午开始抬桌表演”,永年区文化馆副馆长杨振义向记者介绍,“六个街道的六个表演队伍先是在自己街里面表演,期间会到本街的一些厂房、小区、庙宇等处表演。正月十五上午,六支队伍会抬着花桌到镇里汇合表演,下午,再分别转到其他五个街表演……有时都转到晚上十一二点了”。

正月十四14时许,记者跟随北大街的表演队伍,欣赏他们在不同场合的精彩表演。“谁要想看表演就可以在自家门口摆上凳子,放上糖果、烟酒等”。从厂房、饭店到门市、小区……当天的抬花桌表演一直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在北大街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听到热闹的锣鼓声,许多村民都涌了过来。“小毛驴”跑起来,扇子舞跳起来,唢呐、笙等乐器吹起来,锣鼓声也敲起来了……伴随着响亮的鼓乐声,8个着仿古服装、戴黑色礼帽的村民肩抬着花桌舞动着,花桌中央的“王母娘娘”花枝招展。

记者看到经过多年的演变后,如今的花桌已经从木质的改为铁焊的,以往手工扎的绢花也换成了塑料花,花桌上也没有了蜡烛,取而代之的是彩色的灯泡和灯带缠绕在花桌上……“以前做花桌需要的时间长,现在差不多需要两天时间,这花都是一朵朵系上去的,是个耐心活儿。”北大街社区居委会主任说。

希望继续传承

如今随着城区发展,以前泾渭分明的六道街已经与永年城区融为一体。在北大街,国道107从这里穿过。村民们抬着花桌穿行在107国道,身旁不时有轿车经过,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有种时空的穿越感。

今年74岁的程宜信老先生一直跟随着抬花桌的队伍。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十七岁开始抬桌,抬了几十年的花桌,对花桌的感情特别深。“腿要踢起来,头要扬起来,要打起精神”,程宜信边说边给年轻人认真地做示范。

“抬花桌源远流长,形式完整,蕴含着百姓追求人间太平和美好的传统文化情怀,是研究民间仪式文化和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标本。”程宜信感叹说,“希望能将老祖宗的这门艺术传承下来”。

在表演队伍中,永年区文化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也都在不停地拍摄着。“今年已经兵分三路对六道街的抬花桌表演进行跟踪拍摄了。下一步要出画册、光盘等,将永年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久传承下去。”徐扶民馆长说。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