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石家庄将启动毗卢寺壁画保护修复工作

2017-03-15 09:16: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毗卢寺内的壁画《广目增长天王》。

毗卢寺内的壁画《广目增长天王》。 图片由毗卢寺博物院提供

让毗卢寺壁画光彩重现

日前发布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文物保护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有“小敦煌”之称的千年古刹毗卢寺,正努力通过实现壁画数字化、启动现代技术修复工作等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相结合的措施,让古老壁画之美光彩重现。

□记者 龚正龙

壁画数字化,让国宝影像永留存

不久前,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和毗卢寺博物院共同举办了“大美若隐”明代水陆壁画展览,展出了由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按1∶1复原的正殿毗卢殿部分壁画,惊艳了众多参观者。3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新华区上京村的毗卢寺。随着工作人员打开大门,一缕光线射进,毗卢殿墙壁上的水陆壁画映入眼帘。

“120多平方米,工笔绘有122组508位人物,个个细腻生动,且使用重彩勾填法,沥粉贴金,使得画面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毗卢寺博物院院长郑建飞介绍,壁画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佛教、道教和儒家人物外,还有俗世人物和古代贤良。画像绘制风格基本延续唐代吴道子的画风,运笔挥洒自如,造型、勾线、设色技巧高超,是研究古代社会风俗及宗教史、美术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毗卢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寺内保存有明代精美绝伦的水陆壁画,与甘肃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相媲美,被誉为国内四大壁画之一。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壁画在沧桑岁月的洗礼中,必然会遭遇褪色、脱落等问题,如何让其“延年益寿”成了一道难题。

“你看,这处壁画墙皮都脱落了。”郑建飞指着壁画说,“就像人得了慢性病,不敢碰,只要碰一处,就会引起并发症。我们能做的就是随着时间流逝,尽可能延续其生命力,延缓其衰老。”

为此,毗卢寺博物院启动了壁画数字化保护工程。“这个工程是为了抢救性保护。因为壁画受环境、气候、温度影响太大,而壁画数字化可以原汁原味地保存壁画的原始素材,越早数字化,资料保存就越详实。”郑建飞说,毗卢寺博物院专门请来国内最权威的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壁画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信息摄影采集,再拼接处理成整幅的全景图像,达到1∶1的比例精确体现壁画原貌。

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摄影工作室主任孙洪才说,正殿120多平方米壁画,拍摄了6000多张照片,耗时一个多月时间,而后期工作更繁复细致,需利用数字技术把单幅图像校对拼接处理成整幅全景图像,再由顶级打印设备按照1∶1的比例,采用矿物质材料将壁画打印到专用宣纸上。

据了解,目前毗卢寺壁画的数字化工程已结束,该博物院正在利用数据库资源设计制作多媒体系统,尽快让人们通过现代传播手段欣赏到这些精美壁画。

毗卢寺博物院院长郑建飞正在展示壁画修复对比图。

毗卢寺博物院院长郑建飞正在展示壁画修复对比图。 龚正龙摄

现代技术修复,重现壁画历史“真容”

“数字化保护只是第一步。”郑建飞说,数字化保护是为了抢救性“兜底”,即在现有科技条件下,首先保证把这些壁画瑰宝原生态地永久影像保存,真正考验保护水平的,则是预防性保护。

在靠近毗卢殿门口的两面墙上,记者注意到靠边的壁画已斑驳、脱落,且颜色变淡,西墙最下方壁画出现发霉、起皱、空鼓迹象。郑建飞说,对壁画影响最大的是环境,尤其是气候影响,每到伏天,墙面就非常潮湿,久而久之便起皱脱落。平时空气湿度、环境粉尘,包括人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对壁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必要的复原修复。”

壁画保护修复是十分专业的工作,国内专家屈指可数,省内也没有这方面人才。毗卢寺博物院和设在敦煌的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反复洽谈磋商,于近期最终确定壁画修复方案。3月11日,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文化遗产院的三名专家,专程来到毗卢寺对前期保护修复试验性工作进行评估,结论是:“保护手段先进,措施得当,可尽快修复。”

在毗卢寺正殿的一角,工作人员取出试验性修复后的效果比对展板,记者看到以前壁画酥碱、掉色、坑洼等部分经过修复后,已初步恢复原貌。“文物保护不是仿古重修,而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原貌,绝不人为地去补充上色。”郑建飞介绍了一些保护手段,比如对主要由水汽侵染所导致的掉色,就会采用中性水喷洒,然后用特质纸张去吸附水分,“这种纸张绝不粘连,在吸附出水分后,壁画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让其原有颜色自动显现”。

“唯有通过预防性保护,壁画才能鲜活地留在世间。实施预防性保护工程,也必然会带动我们掌握最先进保护手段,完善日常保护措施。”郑建飞说,此次修复工作是毗卢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现代技术修复,预计正式修复工作将在3月底启动,届时人们可以近距离观摩,见证这个过程,期待尽可能原汁原味地重现毗卢寺壁画的历史“真容”。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