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解读“一带一路”的历史学智慧

2017-03-24 11:08: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读《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

□戴建兵

由梁勇、石丽娟等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历史学的智慧和学术支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阐发的实践,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细细研读,这部专著彰显出四大学术亮点。

一是深刻揭示了“一带一路”的京津冀历史记忆。百余年前,京津冀有共同的名字——直隶以及相应的畿辅。从元朝的中书省、明朝的北直隶,到清代的直隶省,这里是京师的畿辅之地。《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论述了京津冀的地域一体,从历史文化渊源的角度论述了京津冀的文化一脉,为京津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描摹出发展脉络,揭示了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历史关系,对于进一步科学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做了更加深刻的学术诠释,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学功底。

二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河北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源头就是丝绸产业、产品与贸易之路,而河北在历史上与丝绸有着根性的渊源。河北中部的滹沱河流域是最早的桑蚕发祥地,在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5500多年前的陶纺轮和丝织用的骨匕,更重要的是出土了两件陶质蚕蛹。商周时期河北有辉煌的丝纺织业,世界最古老的绉丝织物“縠”,就出自河北藁城台西商代文化遗址。与北方草原民族多有文化交流,由此出现了战国时期中山国惊艳世界的绚丽丝织品,结出了徐福东渡开启海上丝绸之路之果。

汉唐到北宋时期,河北更是天下丝纺织产业当之无愧的中心。两汉时期河北纺织产业极度辉煌,西汉丝路上最精美的丝纺织品出自巨鹿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古都邺城成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唐代河北道是全国丝纺织品贡赋最多的地区,河北道12个特种丝织品,品种数量远远超过河南道和江南道,居全国十道之首。11世纪,丝绸之路上最富贵华丽的丝织品是“定州缂丝”。五代时期定州丝纺织技艺开始北传并强有力地影响了草原文化。宋辽金时期丝绸之路与茶马互市在河北体现为河北丝纺织业成为“衣被天下”的产业,宋辽金书画家只用河北丝绢创作书画,甚至北宋皇帝专颁诏以河北丝绢作为皇家书画御品。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四大瓷窑并行竞艺,使河北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产品生产、输出及贸易重地,为渤海东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提供河北制造的精品。

三是深刻揭示了“张库大道”的现代化精神。法国人埃利克·奥森纳的《棉花国之旅》一书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是围绕棉花自然产生的。18世纪,欧洲人开始进行棉纺织业。明代,棉花作为一种世界性生产及生活文化产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河北迅速成为棉花产地,在古老精湛的丝绸技艺基础上成就了辉煌的棉纺织业。明清时期的张库大道,中国茶叶作为世界性产品由此通过俄罗斯走向北方世界。晚清时期,张库大道上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并支撑着一亿两白银以上的中蒙、中俄贸易。这部专著引用马克思的原著,揭示了中国茶叶从江南运送到天津港,通过白河、通惠河,经过北京、张家口,沿着张库大道到达库伦和恰克图的历史记忆。

四是揭示了京津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书中论述:“任何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都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任何成功的战略宏图,都需要整合历史与现实的各种资源。把‘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整合起来,‘一带一路’才能辉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才能进一步体现在更大地缘经济中的地位。‘一带一路’才能整合京津冀更加辉煌,京津冀也能接力‘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很好地发展。”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不能没有京津冀。而从当代中国的经济格局来看,京津冀地区既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谋发展、讲协同,更要发挥区位优势和政治优势,充分整合历史与现实的资源,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化大战略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

《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是一部历史与现实深度结合的著作。希望这样睿智的学术专著,不仅在学术领域传播,更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资政作用,让历史学研究从故纸堆中走出来,走向现实,走向社会,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