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看图说平山:平山的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

2017-04-04 12:50: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张志平

清明节专稿:看图说平山|平山的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一)开篇、南甸河

编者按:谨以此文献给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5048位平山革命烈士。献给抗日战争时期遇难的14000位平山同胞。

2014年初,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等3部门决定拍摄大型纪录片《平山记忆》。3月7日,《平山记忆》摄制组成立。当时找来了20张平山地图,分发给摄制组全体成员。本文是在成立会议上作者按平山的河流山川做的一次辅导。

值此清明节之际整理发表。由于文章较长,公众号将分5天的时间分别发表。敬请关注!

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革命烈士和遇难同胞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开篇:红色摇篮 英雄平山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的东部的中段,它的东北是灵寿,西北和山西省的五台县交界,偏东南一点是鹿泉,再往西南依次是井陉、山西盂县。面积2648平方公里,717个村,1399个自然庄,人口50万。平山县海拔最高2281米,最低120米,中间落差有2000多米,地形地貌呈多样化,有丘陵、有平原、有浅山、有深山、有库区、有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山古称嘉阳、房山、桑中。从地图上看,平山地形像一枚漂亮的桑叶,早在2000多年前,《诗经》上就有一首“桑中”诗,说的就是这里。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的情景,诗句十分优美。古代的平山也是一个蚕桑大县,从中山国出土的丝绸上可见一斑,应该说,平山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诗经》桑中图

平山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古代的县志里对这里的地形地貌有生动的描述:“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揖其西,背靠光禄,面对林峰;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党中央毛主席之所以选择了平山这个地方,把西柏坡作为它的总指挥部,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地战略位置重要。西柏坡到石家庄是90公里,到北京是350公里。如果遇到敌人进攻,可以退到层层峦峦的太行山;如果战局顺利,可以东下大平原,夺取大城市。

平山是八路军的故乡

平山县城位于滹沱河的南岸,这是个钟灵毓秀的形胜之地,背靠光禄,面对林峰,西边是冶河,北边是滹沱河,两条河在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前汇合。故称“两河”,就是两条河汇集的地方。一条滹沱河在平山县境内横贯东西,全长220华里,河两岸稻麦两熟。文天样曾有诗曰: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千仞数滹沱。聂荣臻也讲过,平山是“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滹沱河平山县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了两座大水库,岗南水库15.7亿立方米,黄壁庄水库12亿立方米。在一个县里,建有这么两座将近30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滹沱河北岸、林山脚下就是古中山国都城的遗址,方圆10平方公里。

风光秀美的岗、黄两大水库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起初是北方狄族鲜虞游牧部落,为姬姓白狄,在陕北绥德、清涧、横山、榆林生成发展后,逐步迁移到太行山一带。中山国地处燕、赵、齐三大国之间,长于乱世,生于忧患,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方圆500里,存210年,人称“战国八雄”。创造了以“悲歌慷慨、忠勇稳定、仁厚实在”为核心的中山国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和精神几千年间薪火相传,源源不断。抗战期间,平山人民用自己的献血和生命,又谱写了“悲歌慷慨、忠诚勇敢、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

平山的平原地带,主要在东部。大家看,这个地方是井陉县的南陉,顺平涉公路北行是东回舍镇,“回舍”就源于韩信“背水一战”,“退兵三舍”的典故,古称“嘉阳第一镇”。著名学者李开元最新考证,韩信用兵处不是井陉微水,而是威州,此地距东回舍也就是30华里。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诞生过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装——回舍大枪班。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平山县城,继而在温塘设立据点作为桥头堡,对以洪子店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进行进攻。此地常年驻有日军一个中队,还有伪军300人。1940年,我军强力反击,一举收复了温塘,把敌人挤压到东回舍和井陉。由于兵力不足,日军1939年10月才占领东回舍。东回舍大枪班于1940年3月成立,最早的领导人是邢连双。这支部队特别能战斗,作战200多次,发展到100多人,有周边的郜家庄、封城、南、北水等十几个村的民兵参加。曾配合我主力部队攻打过东回舍、孟耳庄、蛤蟆嘴、白塔坡等敌军堡垒,1941年5月4日,在陈家院举办的边区青年节上,向聂荣臻司令员敬献缴获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等武器。“东回舍民兵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民兵典型”。

大枪班向聂司令员敬献武器

大枪班部分老战士的合影

东回舍镇的封城,正太战役时曾是聂荣臻的指挥部,中央工委的刘少奇、朱德从陕北过来,在此与聂荣臻会合,做出了中共中央选址西柏坡的重大决策。郜家庄曾是新华社住地,张胡庄是中央电台(当时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住地,在这里播音5个月,我军攻克济南的消息就是从这里传遍全中国的。著名诗人何其芳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称张胡庄是我的“第二故乡”。

何其芳

丁一岚

齐越

丁一岚与齐越都是著名播音员,曾在平山县张胡庄播音。

东回舍北行过孟耳庄再往东拐是大吾川,大吾川是目前平山县保存最完整的滹沱河故道,全长25华里,上接郭苏、邾坊,下连王母、庙头,大吾川南面是横山,北面就是南甸、中石殿地区了。西大吾再东行是两河乡,继续向东过了三汲就进入了灵寿县,这一条线是当时敌人划定的封锁沟,全长80华里。当年八路军和老百姓过封锁沟背粮死了很多人。大吾川的群众在抗战中牺牲也很惨重,因为封锁线在这里,日寇杀了好多人。你注意看一下抗战胜利后的《寇灾损失表》,邾坊、西沿兴、“五荣村”被杀了100多人。当地的老人们回忆,他们最恨的是孟耳庄碉堡的日本鬼子,架上大炮向这里猛轰,炸死了很多人。

田兴革命烈士陵园(2016年建)

大吾川参军参战也很踊跃,组建平山团时,田兴村有30多位青年参军,组成了一个排,这个村的“土炮队”也很有名。田兴村还出了一位文化名人张学新,他是《铁血剧社》骨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创作的话剧《六号门》、《吉鸿昌》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平山县的平原基本就是这么一块,滹沱河往北是南甸地区,属丘陵、浅山地带,西柏坡地处丘陵浅山接壤的地方,再向西走就到了平山的深山区。

革命胜地西柏坡

抗日战争时期,平山曾经有两段时间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1937年11月平型关战役以后五台分兵,中央指示聂荣臻留下来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5师分出一个独立团和一部分其他部队。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在晋察冀战斗生活有多长时间呢?整整6年!从1937年11月一直到1943年的11月去延安参加七大。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以后,他乘飞机直接飞到张家口,因为当时晋察冀边区的党政机关到了张家口。抗战时期,他在平山和阜平这一待就是6年的时间,他率领边区党政机关两次驻扎在平山,第一阶段是1938年的8月到1939年的4月,军区司令部驻蛟潭庄;第二阶段是1940年11月到1943年的5月驻寨北。我根据《聂荣臻年谱》和《晋察冀边区革命史编年》等历史文献和资料,逐天进行过计算,聂荣臻在平山战斗生活的时间是3年零2个月,其他的时间驻阜平城南庄、唐县的和家庄等地,因为是游击作战,他经留过许多地方,但住的时间最长的是平山。

1938年9月聂荣臻在平山县蛟潭庄

南甸河——65个堡垒 白骨累累

南甸河流域区域图

滹沱河在平山境内横贯东西,十二条支流河纵横其间。我们从北岸开始,从东向西看,第一条河是南甸河,发源于王母观山的湾子、冷泉、海眼、营盘等村,到郭村入滹沱河,全长60华里。海拔1252米的王母观山就是南甸河的源头。

1937年,日军占领平山后,实际只控制了平山县城和温塘两个地方,南甸地区也是我们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从1943年3月起,日寇纠集了2000多人,侵占了南甸地区,境内王母观山地区的北顶、北山、黄巾寨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是这个地区的制高点。为了加强对我抗日根据地封锁、骚扰和监视,日军在当年秋天就开始抓来当地及石家庄周边县的百姓和战俘充当民夫,在这三处战略要地修建堡垒群,参与修建的民夫数达5000人以上,外地人居多。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俯瞰图,这是河北省现存规模最大较完整的侵华日军堡垒群。

经过一秋一冬,日军构筑起三组设施完备、互为犄角的军事堡垒群。第一组,黄巾寨,建堡垒2座,碉堡6座,驻扎日军一个小分队;第二组,迪山北北顶,建堡垒2座,碉堡6座,营房30间,每个营房墙体上都留有机枪眼射击孔,营房之间有战壕相连接,战壕总长达521米,此处驻扎日军两个小分队;第三组,王母观北山,修建堡垒2座,碉堡8座,营房50间,驻扎司令部和一个日军中队,统管北山、北顶、黄金寨三处堡垒群,主要设施有:办公室、军械室、机要室、被服库、粮库、日军及翻译官宿舍、医务室、情报班、浴室、伙房等,另有地牢、杀人坑、水塘、操场等各1处,遗址保留较完好。

王母观山北山山顶3号碉堡遗址

敌人在修筑堡垒期间,强逼被抓的民夫背石运料,每人每天三四两玉米面粥,有时连这点食粥也不能保证。隆冬时节,广大民夫衣不蔽体,浑身冻得发紫,日寇动不动就用枪托、棍棒毒打,轻者皮开肉绽,重者当场身亡。每天被打死或冻饿而死者不下四五十人,日寇还将丧失劳动能力的民夫和战俘,用刺刀挑死,摔下几十米深的悬崖深沟。据老人们说,当年惨死的民伕和战俘大都是外乡人,当地民伕也受苦,但他们晚上可以回家,第二天再上山。而抓来的外地人就只能蜷伏在野外的山上,寒冬腊月,腹中无食,身上无衣,大部分人是冻饿而死的。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北侧的“抛人台”,当年失去劳动能力、生病的及八路军战俘,经常被日军杀害,从这里扔下百丈深的山崖。

据不完全统计,日寇在修第一组堡垒时,杀害民夫550余人;修第二组时,杀害民夫600余人;修第三组时,杀害民夫600余人,三处合计致死1800多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王母观山堡垒群惨案”,这是日军在平山制造的持续时间最长、最惨重的惨案。堡垒周边的党组织和民兵也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埋地雷、割电线、袭击敌人供给线、用“大粪战”破坏日军水源。日军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据统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共杀害10个村庄的146人,包括海眼、樊土沟、葫芦峪、迪山北、湾子、冷泉、桃林、石圈、石板、陈家院、阎庄。被杀的人有村干部和民兵,也有无辜的群众。

为日军做过劳役的89岁迪山北村村民杨尚忠在现场讲述日军的残暴。

当年参与为日军服劳役的湾子村民张庆录在讲述当时的情形。

陈家院村90岁的霍普口述:数十次去过迪山北北顶堡垒和黄巾寨堡垒周边埋地雷和往日军的水源地泼大粪。

当年参与为日军服劳役的湾子村民张吉昌在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形。

大家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王母观北山蔡墩坡、迪山北北顶、樊土沟黄巾寨三个日军大碉堡群,以王母观山主峰为中心,滹沱河以北,沿东西两条山脉,当年日军曾修建了56个碉堡,和灵寿交界,东面主要有刘杨村、西岳村、北七汲、西林山、相公庄、寒虎河、南甸、北策城、雀城岭、孔家庄、娘娘山、河岸头、堂堂铺、二青炭、谷青炭、贾青炭、湾子村到北山;西面是两河、胡家疃、南白雁、耿白雁、王陈庄、阎庄、马圈、黄巾寨、樊土沟、觉石院、冷泉到北顶。最大的碉堡是在南甸,它驻有150个日军。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的兵力也逐渐空虚了,在我军的攻击和当地民兵组织的袭击下,驻南甸地区的日军于1945年4月撤离,有些碉堡也就由伪军来把守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插队那会儿,当地老人们讲,伪军真正死心塌地的很少,多数当伪军是为了混碗饭吃,见了八路军把枪抬高三分射击。

日军在平山县碉堡分布图

调查:县党史办 张志平 郄新龙 绘图:薛娟

晋察冀边区四个分区的两个分区,四分区和二分区一直驻扎战斗在平山,每个分区都有主力部队,四分区的主力部队,一个是盛治华、傅崇碧的35团和36团,一个是晋察冀军区五团,团长萧锋。

盛治华

傅崇碧

萧锋是一员骁勇的战将,名气很大,研究平山地方革命史应该知道有一个《萧锋日记》,他从红军时期起就写日记,其中抗战八年,关于五团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五团组建于1939年3月,是个有5000人编制的大团,其中三分之二是平山子弟。这个团在抗日战争期间作战230次,参加了陈庄战斗、娘子关战斗等,是个能打硬仗的部队。仅在滹沱河北岸的南甸、中石殿地区作战就有50余次。1941年,聂荣臻曾带着五团去支援晋冀鲁豫,在讨顽战役中表现也很出色,这个团在平山的时间最长,常驻南甸河的闫庄。1939年8月,修建了五团烈士陵园,在这里安息的烈士有223名。

萧锋及夫人在陈祖林团长墓前(右三为萧锋)

闫庄五团烈士陵园

两河乡山头村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就有1.2万人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边区是最多的。平山县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508名,加上遍布全县的烈士陵园(墓),数字就更大了。河渠烈士陵园66名,周建屏陵园86名,辛庄战斗牺牲的115师344旅688团的烈士有200多个……

新建的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平山革命烈士陵园座落于平山县平山镇南山坡村东南,北距县城7.5公里,规划占地13万平方米。陵园背倚光禄,面向林峰,左襟冶水,右带滹沱。虎踞龙盘,风景秀美。陵园于2014年选址筹建,分两期规划建设。一期工程于2015年7月动工,规划建设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碑、遇难同胞纪念碑、纪念碑广场及其附属设施。二期建设平山县革命历史陈列馆等设施。目前,一期工程中的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基本完工。

纪念碑参照人民英雄纪念碑样体进行设计,仿古纳今,气势恢宏。碑高26.48米,寓意平山县2648平方公里的面积,烈士们与家乡的山河共存。四面碑体用5048块山东五莲红花岗岩砌就,象征着5048位平山烈士永远活在全县人民心中。碑名“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彭真于1986年题写。碑文共106个字,由中国共产党平山县委员会、平山县人民政府撰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书丹。内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平山烈士们永垂不朽,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平山烈士们永垂不朽,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平山烈士们永垂不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牺牲的平山烈士们永垂不朽。

纪念碑四面的八块高浮雕,分别题名:山乡播火、风起云涌、抗日中坚、铜墙铁壁、革命圣地、不涸源泉、无私奉献、走向明天。展现了平山人民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四个时期忠诚勇敢、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浮雕由雕塑家汪耀明先生设计创作,河北鑫特园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制作,选用了湖南优质汉白玉为料。每块浮雕高2.15米,长3.2米,总重量约35吨。

纪念碑浮雕(八幅)

山乡播火

风起云涌

抗日中坚

铜墙铁壁

革命圣地

源泉不涸

无私奉献

走向明天

平山县烈士5048个,是河北省牺牲烈士最多的,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这里制造了上百起惨案,有14000名无辜群众被杀,是河北省惨案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几乎家家有人当兵,村村有人牺牲。这样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英雄县,建国后至今竟然没有一座烈士陵园,英烈的灵魂不得安息。现在建的烈士陵园建成后将使烈士们有了“家”,有了安放灵魂的地方,也使后人有了谒拜烈士的地方。希望平山儿女们都为平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呼吁鼓劲,加油出力,争取革命烈士英名碑、遇难同胞纪念碑,平山革命烈士陈列馆早日完工。

丰碑

八百太行记征程,男儿一走不言生。

慷慨话别情不尽,小村炊烟也入梦。

此去关山多少约,都付枪林弹雨中。

光禄有幸埋忠骨,丰碑万丈祭英灵。

诗作者:张志平(中共毛泽东、刘少奇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书法作者:石庐(平山人,著名书法家)

清明节专稿(二):看图说平山 | 平山的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郭苏河、文都河与柳林河

郭苏河——布满红色印记

郭苏河流域图

从王母观山西南余脉处翻过山就是瓦口川。这里有迪山北、阎庄岩豁两条小路进入郭苏河的石板和东横岭北。郭苏河发源于两界峰,另一条支流源于榆树坪,经段峪沟到会口入郭苏河,尔后到苏家庄入滹沱河,全长60华里。从空中看,郭苏河流域像一个瓦口,瓦口川的称谓由此而来。这条大川历史悠久,“刘秀走国”的故事在这里广为传说,留下了南、北滚龙沟,主投沟等地名传说。

百团大战前夕,聂荣臻召开主攻首长会议。舒同、聂荣臻、杨成武、聂鹤亭在瓦口川的吊里村。

1939年9月,贺龙率领120师在离这里20华里的陈庄打了著名的“陈庄战役”,平山县举全县之力参加战斗和支前。战后,贺龙和120师在平山县的蛟潭庄休整,后转移到会口,一住就是七个月,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1940年11月至1943年5月,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党政军机关在这里生活了30个月,粉碎了敌人的“扫荡”,积蓄了革命力量,召开了许多重要的会议。

贺龙(左)和聂荣臻(右)在蛟潭庄

两界峰曾是西北战地服务团的驻地,著名诗人方冰和作曲家李劫夫在这里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

王二小雕塑

1942年1月1日《晋察冀日报》刊登歌曲《歌唱二小》

《晋察冀日报》社在南北滚龙沟,创造了“七进七出铧子尖”游击办报的奇迹;为掩护报社,南北滚龙沟的100多名群众被日军杀害;邓拓和丁一岚在南滚龙沟结婚,邓拓由此写下了“滹沱河畔订心盟”的著名诗句。

邓拓与夫人丁一岚

“滹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1942年2月19日写于滹沱河边之西柏坡村外,邓拓。

2006年,我在北京见到原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周巍峙时,他还历数了这一带的村庄和发生的事件,记忆力非常惊人。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在平山县碾盘沟创刊,沙飞任社长,这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份画报。著名战地记者雷烨牺牲在这里的南段峪。为纪念他,这里有雷烨树、雷烨像和雷烨小学。

碾盘沟 摄影:杜录山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在平山县宅北乡碾盘沟创刊,沙飞为画报社主任。

前两天我看一篇报告文学《追我魂魄》,写的是晋冀鲁豫边区学生与日寇周旋战斗的故事。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青年女学生,在敌人扫荡时牺牲了,战斗及其残酷,情节惊心动魄,建议大家找来看一下。类似的事平山也有,听当地老乡说,滚龙沟和段峪沟交界山峰处的白龙堂,日军大“扫荡”时,华北联大的四五百名师生被敌人包围,他们不是战斗部队,手无寸铁,但用血肉之躯和敌人英勇拼杀,全部牺牲了。这几百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有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日军撤退后,仅掩埋转移学生们的遗体,就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侄女杨展,华北联大的青年干事,就牺牲在郭苏河的大岭沟,当地群众在主投沟为她修了墓地。1951年,毛主席给杨开智(杨开慧的哥哥)写信说,“展儿已经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牺牲,她是千百万为国牺牲的烈士之一,请你们不要太悲伤”。

这是杨展仅存的一张遗照,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坚强、漂亮、聪慧的好姑娘。

位于平山县宅北乡主投沟的杨展烈士纪念碑(2000年重修)

郭苏河往下走,陈家院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所在地。这个村的抗日活动非常活跃,1941年秋季大扫荡时,日寇曾在这里制造过一天屠杀我同胞74人的惨案。赵家庄是战斗英雄贾玉的故乡,一个村的十几个民兵组成了一个游击组,对日寇进行袭扰打击,两年多的时间就打死打伤37个日伪军,1944年2月,和戎冠秀一起出席了边区第二次群英会,贾玉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游击组被授予“模范游击组”。韩丁、水峪曾经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所在地,彭真、姚依林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依林还回来看过乡亲们。

战斗英雄贾玉(左一)

郭苏河近出口处的十里沟、乱泉、山门、上东峪、苏家庄、东红岭北都曾发生过惨案,200多人遇难。聂荣臻还在寨北策划、组织了晋察冀军区的百团大战,部署了战役方案。日军北顶、黄金寨碉堡交界处东侧的支角沟、石板、陈家院、东红岭北的党组织和游击组,经常对日军进行袭扰,牺牲也很大。

抗战老兵

苏家庄十里沟革命烈士陵园 资料提供:平山县民政局

当年的太行山上,集合了一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其中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大城市,出身豪门,家庭生活优越,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曾远涉重洋,出国留学,在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义无反顾、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太行山上,和这里的人民结合在一起,穿粗布衣、吃糠菜粮、住土坯房、用笔作刀枪,抗击着凶残的敌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雷烨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优秀代表。从鱼米之乡的浙江来到贫瘠的大山里,为掩护群众撤退,打尽了最后一粒子弹,把年轻的生命融入了重重叠叠的大山之中。我还是通过中央党校的同学、浙江广电集团的好友钟桂松先生,了解到了雷烨及其家庭的一些情况,为写作填补了许多鲜活的佐证。当年雷烨牺牲后,人们从他身边翻出一部带血的相册,这个相册后来被一个叫赵烈的摄影记者收藏起来,他甚至还在相册上写了一段话以纪念雷烨。可是没想到,雷烨牺牲仅仅四个月后,赵烈和雷烨一样,也在掩护群众撤退时牺牲了,当时他们只有二十多岁。现在我们看到相册上的血迹,那是两个年轻人的鲜血啊!平山,你这块光荣的土地,承载了多少英雄儿女啊!雷烨和赵烈牺牲在这里;杨开慧的侄女杨展牺牲在这里;八路军115师的英雄团长陈锦秀牺牲在这里;千千万万的八路军战士牺牲在这里……你这片洒遍烈士鲜血的土地呀,千古不朽,炽情如焰,灵魂不灭,万世相传。

聂荣臻与雷烨及其战友的合影

文都河——抗战文化的摇篮

文都河流域图

郭苏河穿过段峪沟就是文都河的南坪、六亩园,还有一条小路从曹家庄到南段峪,郭苏河口西面还有一条路,经缑家庄、封家沟,翻过马蹄山,就到了文都河的土岸村,向上是石板水库。文都河的源头是安门和碾盘,至唐家沟沙湾入滹沱河,全长90华里。文都河也是个可圈可点的地方。明代长城从灵寿入文都河上游的六亩园安门,自西北向东南,横穿山脉,经古榆树关、秋卜洞、桑元口、合河口、神堂关、白羊关、杨家桥、水关长城、黄安、清风口、六令关,分两路进井陉和山西。

平山县境内明代长城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坚强的根据地,军区和四分区的后方机关驻在这里。这里也是抗战文化的摇篮,著名文化人田间、王莘、魏巍、崔巍、陈强、田华都在这里战斗生活。卢肃在这里创造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魏巍创作了长诗《滹沱河》,周而复写下了《洪子店》,康濯在东白面红创作了小说《我的两家房东》,被郭沫若称为“惊人之作”。

在平山战斗生活的艺术家(版画)

作者:傅锋明

邓拓

沙飞

田华

周巍峙

曹火星

王莘

孙犁

魏巍

陈强

卢肃

周立波

1941年至1943年,日军进行了三次大“扫荡”,对这里实行“三光”政策,约有四五百群众被杀害。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牺牲。

抗战老兵

位于上文都的孟家庄革命烈士陵园 资料提供:平山县民政局

1943年10月,日寇在六亩园、白草坪、南段峪、石人梁一次就杀了53人。文都河中游的元坊村就是华北联大的校部,“七七”事变前,这个村的韩英和北庄的齐学韶,西回舍的张凤三,七亩的安文斗并称平山县的“四大财主”。其中,安文斗在事变前去世,张凤三名声不好,韩英和齐学韶都积极参加抗战,捐款捐物,是开明绅士。韩家抗战中有20多人参加八路军,10人牺牲,其中和韩英齐名的韩植庭任平井正获游击队参谋长,1942年壮烈牺牲。村支书韩志刚告诉我说,现在全国各地有四五百的韩家后人。武汉空军原参谋长韩琳参加了115师,他的战友们也都很有名气,水碾的郄晋武是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司令员,屯头的张平是原68军的军长,平山西街的夏川(卢镇华.已去世)是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后任西藏军区副政委,他们都九十多岁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郄晋武(左)、张平(中)、夏川(右) 资料提供:郄冀彬、张平、芦继兵

当年这条沟里面还驻着华北联大的4000多人,政治部、教学部、音乐系、文学系……,1940年1月进驻,校长是成仿吾。当年10月,转移至李家沟、李家口一带。

华北联大主要领导人合影

抗战壁画

柳林河——诞生英雄的地方

柳林河流域图

柳林河发源于骆驼鞍和罗万、麻地沟,翻过山就是灵寿的漫山、五岳寨,再往上走就是驼梁了。现在从骆驼岸有一条小路可通木厂的坪岭村。柳林河全长90华里,在建都口入滹沱河。从文都河到柳林河,有三条道路可以到达。一是从孟家庄、北坪、偏岭沟到两岔;二是从上下文都间到柳林河;三是从六亩园、营盘地到下盘松。

下盘松是全国著名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家乡,关于她的事迹,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这次采访要补充更多的细节。戎妈妈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2009年,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在评选出的全国英雄模范“双百人物”中,河北170个县市区只有15人,而平山就有两人入选,一位是戎冠秀,一位是新时期石油系统“铁人”秦文贵。试想,在13亿人口的国度,2500多个县,平山就有两人入选,这是何等的荣光啊!这也是共和国给“子弟兵的母亲”们一次崇高的敬礼!

戎冠秀照顾伤员

1942年,胡可、胡朋为创作话剧《戎冠秀》在下盘松深入生活。

80年代,胡可、胡朋重返下盘松看望戎妈妈。

下盘松的自然庄“湾子”是孤胆英雄韩增丰的家乡,抗战开始时,其父韩永年和元坊的韩植庭、苍蝇沟的韩贵选都是大户人家,国难当头,大义当先,倾尽家产支援抗战。韩增丰就是韩家的优秀代表,他毕业于太原军官学校,有文化、有胆略、有军事才能,曾参加晋绥军大同、忻口抗战,后回到家乡组织民团,集体加入八路军。他身经百战,使日寇闻风丧胆,打炮楼、夺军列、奇袭飞机场,是一个“李云龙”式的传奇英雄。因工作关系,我到灵寿、行唐等地调研时,当地老百姓说起“韩猛子”无不啧啧称奇。韩增丰是八路军第八独立团团长,是抗日战争中平山县牺牲级别最高的烈士,去世后被追授为“上校阶衔”。他的弟弟韩增荣牺牲于山东战场,弟、妹也随后参加了革命,是一个革命家庭。

孤胆英雄韩增丰。

“磁河边洒热泪,寒林啼鹃数行泪。湾子里哭英魂,长空归雁几度书”。——韩增丰墓志铭。

柳林沟当时属孟家庄区一部分,是我党领导的坚强抗日根据地,村村住过八路军,家家护理过伤病员。花木村是晋察冀军区的后方医院,白求恩大夫曾经两次到这个地方来给伤员做手术,据当地的群众说当时牺牲的八路军伤员有几百人,都散落埋在村子周边的三条大沟里。上柳、下柳、寺沟是四分区休养连所在地。

1939年白求恩(二排左一)初到平山县洪子店,三排左一为熊伯涛,三排左二为刘道生。

大家看,顺观音堂向下走,西南方向有个村叫柏叶沟。1943年12月,晋察冀军区五团在这里和日寇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战斗,五团撤出战斗后,敌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杀了81个无辜的老百姓。日寇问八路军的去向,拉出一个老百姓,回答不知道!又拉出一个,还是不知道!连续杀了81个人,这就是著名的“81个不知道”。有一个幸存者,是当时15岁的梁文彬,被日寇刺了9刀,后参军复仇,成为一名战斗英雄。梁文彬老人是柏叶沟惨案最后一位幸存者,春节前在昆明去世,享年89岁。

梁文彬 资料提供:韩存锁

柏叶沟惨案纪念碑

日本鬼子在晋察冀制造了无数暴行,而平山县是杀人最多的。为什么?就因为这里是坚强的根据地!就因为这里抗战最坚决!就因为这里有边区的党政军机关活动!就因为这里住有几万人的八路军部队!敌人一“扫荡”,边区党政军机关就转移到了平山县。1938年“五路围攻”到了蛟潭庄。百团大战以后,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又到了平山。1940年11月,冈村宁次开始大“扫荡”。1941、1942、1943年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艰苦的一个阶段,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是在平山县度过的。据党史记载,八年抗战中,日军先后在这里制造了50多起较大的惨案,屠杀无辜百姓14000人,遍布全县300多个村庄。当时平山县有600多个村,柏叶沟惨案还不是最大的,1938年4月,辛庄惨案108个人,黄巾寨、北山、北顶碉堡惨案1800人,焦家庄惨案400人,驴山惨案700人,岗南惨案135人……

下槐镇下刘家坪革命烈士陵园 资料提供:县民政局

戎冠秀

    太行山的女儿

    子弟兵的母亲

■词句作者:张志平(中共毛泽东、刘少奇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书法作者:刘鹏翼(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忆杨展

长沙一别 热泪欲零还往 湘女从兹去

延安两载 烽火太行转战 展儿应无恙

■诗作者: 张志平

■书法作者:王建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平山十二河

最美应是古时月

(古月河,发源于平山县阎沟,长12.2公里)

百泉竞涌不复还

(险溢河,发源于山西省盂县石寨沟,长62.4公里)

七十六村根连系

(营里河,发源于平山县东沙岭,长53公里)

千崖流翠瓦岔山

(蒿田河,发源于山西省盂县下响罗村,长38公里)

观音堂上喜晴雨

(柳林河,发源于平山县骆驼鞍,长45.5公里)

冷热交融紫气凝

(温塘河,发源于平山县玉皇阁,长18.5公里)

山高水长汇滹沱

(卸甲河,发源于平山县驼梁,长60公里)

桃红柳绿出山门

(文都河,发源于平山县碾盘村,长45公里)

此水应是天上来

(南甸河,发源于平山县王母观山,长30公里)

冀晋水浅沧波平

(冶河,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流经平山7.5公里)

崔氏望族生根处

(郭苏河,发源于平山县两界峰,长30公里)

高山流水掉头东

(甘秋河,发源于平山县观南庄,长16.4公里)

平山十二河皆流入滹沱河

■诗作者:张志平

■书法作者:王延荣(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会员)

清明节专稿(三):看图说平山 | 平山的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卸甲河与营里河

卸甲河——红色记忆 山高水长

卸甲河流域区域地图

卸甲河的源头,一条在驼梁的前大地。还有一条支流叫王家坪河,从杨家庄庙沟、郝家洼的东沟发源,向下流经王家坪和卸甲河汇合,称“合河口”。往下走到沟口到郄家庄入滹沱河。卸甲河沟有两个特点:一是河流最长,全长120华里;二是面积最大,300多平方公里,含蛟潭庄、合河口和小觉镇的一部分。比南甸河、郭苏河、文都河、柳林河和营里河各山川的面积都大。最上游的驼梁海拔最高2281米,是平山县的最高点,是两省四县(山西省五台县,河北省平山县、灵寿县、阜平县)的交界处。1942年8月,蛟潭庄、合河口、营里三个区与盂县合并,成立盂平县,1945年又划归平山县。

奔流直下的卸甲河

1938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发动“25路围攻”,聂荣臻率部转移到平山境内,蛟潭庄成了当时晋察冀的指挥中枢。至1939年4月,晋察冀党政军机关在这里住了9个月,由于山西境内环境残酷,二分区也有五年的时间在此地驻扎,司令员郭天民、政委赵尔陆就长期住在蛟潭庄,这两个人都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中将。郭天民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当地老百姓都称他“郭铁锤”。1942年反扫荡,他们率部在蛟潭庄、营里和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1938年冬,聂荣臻和战友们在蛟潭庄。前排右起第一人为聂荣臻,右二关向应,右三彭真,后排右起第一人为王震,右二为黄敬。

从上往下看,常峪、王家坪住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大夫1938年10月18日到达洪子店(古月镇滹沱河流域),熊伯涛司令员接见了他。一周后,沿滹沱河上行转向卸甲河到军区驻地蛟潭庄,会见了聂荣臻司令员。10月27日,在花木村(柳林河流域)为被俘的日军官兵做手术,并同他们合影;10月30日到军区卫生部住地常峪村,为负伤的军区副参谋长唐延杰做手术;11月9日—12月10日,到晋北灵丘359旅巡回治疗,期间,还为“八团”(平山团)负伤的战士做手术并输了血;1939年2月,回到平山北苍蝇沟参加边区第二次党代会,会后离开平山赴冀中前线。白求恩在晋察冀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里,曾先后两次到平山,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多是在常峪、军区后方医院花木和四分区医院做手术,其它村庄都是路过。

1938年10月白求恩在花木村亲自拍摄的照片:林金亮与日本战俘伤兵。

上下马串是边区政府住地,宋劭文在这里住了九个多月的时间,目前旧址仍存,但有倒塌的危险。上马串也是革命烈士韩荣恩的故乡。再往上走,是营盘地、天花梁,这里是个很险要的地方。桑园口是供给部住地,油瓮是边区银行住地,冀晋党委住拦道石(中共北方分局),这是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现在建有“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陈列馆”。

蛟潭庄军区司令部旧址

常峪村军区医院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陈列馆(拦道石) 摄影:周艳芝

蛟潭庄住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在这里向党中央写了10多万字的军事报告,毛泽东给予了高度重视,要聂荣臻补充修改,成书出版,并为之作序,亲自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李家岸住军区政治部。《抗敌报》在蛟潭庄附近的土楼创刊,当时的社长是洪水和沙飞,洪水是一位经过长征的越南籍的老红军,邓拓就是后来的《晋察冀日报》的社长了。1939年1月,中共北方分局在北苍蝇沟召开晋察冀边区第二次党代会,宣布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方分局。沿河向下走,上、下龙窝至卸甲河沟口多是四分区后方机关住地。卸甲河的上端郝家洼村有个著名的民兵英雄郝玉林,他大布“天雷阵”,给了日寇沉重打击。

毛主席高度赞扬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

司令部驻蛟潭庄,政治部驻李家岸,卫生部及医院驻常峪、王家坪一带,供给部驻李家岸,边区政府驻上下马串。1939年1月,在北苍蝇沟召开了边区第二次党代会。此后,边区党政军机关经常会转移到这一带隐蔽,和敌人周旋。1938年,日宼纠集五万以上兵力进行扫荡的“九路围攻”,重点都在这里,仅奶奶庙、蛟潭庄、上下龙窝、四道洼、东西苇园、杀反沟、西大地就有100多人被杀害,300多间房子被烧毁。

抗战老兵

营里河——牺牲奉献 铁壁铜墙

营里河流域区域图

卸甲河翻过山梁就是营里河,从东枣园(蛟潭庄镇)到桑林口(营里乡)是主要通道。营里沟包括瓦房头、杀虎和白羊关三条沟,主流源于东沙岭,从清水口(小觉镇)入滹沱河,长约100华里。这一带都是当时二分区重要根据地。抗战时期,晋察冀的四个分区有两个分区常年驻守在平山,二分区应驻山西五台县,由于山西环境比较残酷,还有阎锡山的力量,所以住在平山县,五台县委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住在平山。老百姓一说郭司令、赵政委都知道。1942年秋,傅崇碧率领35团在这里打了“三岔战斗”,战斗进行的很激烈,敌人出动了飞机大炮狂轰乱炸,双方伤亡都很大。

二分区司令员郭天民(左三)、政委赵尔陆(右一)和分区高级干部在一起

由于营里沟是老根据地,日军在这里实行了残暴的“三光”政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断断续续的走过营里沟,从东、西沙岭、高山寨、神堂关、杀虎、到三岔。另一路从石槽、黑山关、瓦房头到营里。到处都能听到愤怒的控诉和血泪的回忆,日军在这条沟里制造了很多惨案,飞机轰炸、扔细菌弹、烧房子,老区人民作出了太大的牺牲。

二分区烈士墓地

二分区军区医院旧址

1986年,我随县委书记贡林庭到高山寨调研,抗战时期这里是二分区的后方医院,当地乡亲们为救治伤病员付出了很多。我问一位老大娘,当时伤兵住在哪里?她说,我们家的炕上住的满满的。我又问,那你们住在哪里?她说,我们就睡在地上。我说,有多长时间?她回答,有好几年!我又问,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吗?他们后来回来过吗?她摇摇头说,没有回来过。看着这破旧的房屋,黑黢黢的墙壁,锅里煮的土豆和一脸朴实的老大娘,我们都落下了眼泪。

另一个平山老乡张煜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战斗结束后,一对八路军夫妇急于撤退,把他们的孩子托付给了老乡。但老乡自己家里也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孩子,奶水不够吃,为了养活“公家”的孩子,他们毅然把自己的女儿送了人。后来,待孩子养的白白胖胖时,他们又辗转几百里把孩子送还给了父母。若干年过去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也长大了,不管别人怎样说和,这个孩子就是不和他们来往。这个故事非常凄凉而又悲壮,战争时期,在平山县像这样的事是很多的。

二分区的主力团是4团和19团,26团、34团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所以我们寻访西部山区老兵时,他们大都是操着山西口音。我问,你是哪年当的八路军?是19团吧?他说,我是参加的19团。然后一说平山团,那是参加120师走了。魏应吉是下庄村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他是参加115师走的,和郄晋武、张平、夏川是战友。在很多纪实作品里,都有关于“尖兵连”连长魏应吉的描写,他是进藏的英雄,是一员骁勇的战将。

魏应吉将军 资料提供芦继兵

敌人“扫荡”后的村庄

去,当光荣的子弟兵去

平山县从1937到1945年,有1.2万人参军。仅1937至1938年参加主力部队的就有:120师3800人、115师徐海东旅800人、115师曾国华支队1100人、115师教导队300人。

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平山县25.3万人,抗日战争结束剩下了19万人。周边的县,有的两个县加起来烈士人数也不如平山县的多。大家可以查一下资料,在我印象中,平山县的烈士是河北省最多的,仅抗战就牺牲了三四千人,瘟疫和灾荒死了14000人,被日寇杀害14000人,两个14000。房子烧了20万间,据县党史办统计,八年抗战,日军共在平山制造惨案263起。其中10人以上的61起,50人以上的16起,100人以上的7起,这个数字既血腥又悲壮,抗日战争结束后,6万人没有了。你看这个贡献多大!老百姓把亲生骨肉送去当了八路军,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粮食交到部队上,军鞋做了57万双,粮食4500万斤,是晋察冀贡献最大的。

“八路军前方打胜仗,大娘大嫂纺线忙”。有这样的人民支援,敌人注定要灭亡。

有人问,日本鬼子为什么要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呢?战争初期,日军在进攻东部平原、战略重镇、交通要地时遭遇了抵抗,制造过一些大的惨案,像“梅花惨案”“成安三屠”等。待站稳脚跟后,为了笼络人心,实现他们长期奴役沦陷区老百姓的目的,又实行了“怀柔政策”,加强了“连坐”保甲制度,强化他们的统治,大的惨案就发生的少了。

油画《屠杀》 作者:陈承齐

而根据地就不一样了,如平山,一过温塘,苏家庄就是根据地,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中,115师、120师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我边区的党政军首脑机关和直属部队都长期驻在这里,平原斗争紧张时,一些机关和部队就转移到这里来了,晋察冀军区的一分区、二分区、冀中军区的司令部和部队都在平山休整过,平山县200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里到处都住满了八路军和后方机关,日军没有能力占领这么大的面积,所以就采用“扫荡”战术向我根据地发动进攻,寻找我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作战,往往大的战斗后,都有惨案发生,日本鬼子毫无人性的制造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妄想把八路军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摧毁。除辛庄惨案外,平山发生的重大惨案都发生在“百团大战”后,敌人对这里制造的是“报复性惨案”,所以平山的老百姓遭受的损失和牺牲就极其惨重。

抗战老兵

平山团

常忆往岁从戎日

正值太行起烽烟

河山无声哭国难

男儿有志挽倒悬

八百关山云和月

三千里路生与还

故乡一别十三载

泪雨十万洒衣衫

齐阙声

【注释】

这首诗是根据革命前辈齐阙声老人的传奇经历写的。齐阙声,现年101岁,平山县东黄泥村人,离休前任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协副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初,17岁的齐阙声告别了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在平山县洪子店报名参加了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平山团”)。此后十多年间南征北战,先后参加几百次战斗,多次负伤。由于关山阻隔、战马倥偬,他入伍后即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建国后回到家乡探亲,此时母亲已因儿子多年音信皆无,以为他已经牺牲,悲伤过度,哭瞎了双眼。重逢时,母子相拥而泣,母亲双目失明,只能用手抚摸跪在面前的儿子。妻子在他参军走后也参加了八路军,重逢时,已是解放军团卫生队的队长。夫妻虽然分别十多年,音信皆无,好心人也多劝她再婚,但她坚信齐阙如还活着,要坚持等他回来。这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广为流传,感动了很多人。“平山团”从1937年组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2年间,作战上千次,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主要经历了晋西北保卫战,上下细腰涧战斗,驻防黄河,南泥湾开荒,南征北返二万七千里,陕北著名的“三战三捷”自卫战,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阿克苏等。其间,先后参加“平山团”的几千名平山子弟血洒疆场。齐阙声老人现在石家庄休养,作者于2010年秋采访了他。

■诗作者:张志平(中共毛泽东、刘少奇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书法作者:王世成(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平山十二关山

双峰挺立天地间

(东西林山,最高海拔482米)

刺破青天锷未残

(瓦岔山,最高海拔1494米)

最忆当是国破日

(天桂山,最高海拔1054米)

明月高悬越千年

(光禄山,最高海拔385米)

楼台雉堞桑中地

(黑山关,最高海拔1910米)

拱守冀西第一关

(六岭关,最高海拔912米)

昔日英雄呼啸处

(十里寨山,最高海拔1112米)

今朝钓雪清凉天

(驼梁,最高海拔2281米)

西风一起东边雨

(紫云山,最高海拔1200米)

烟云两袖天上泉

(天台山,最高海拔1252米)

玉龙飞起三百万

(五龙山,最高海拔630米)

大爱无垠洒甘泉

(观音山,最高海拔1260米)

■诗作者:张志平

■书法作者:张德君(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清明节专稿(四):看图说平山 | 平山的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滹沱河

滹沱河——母亲河 血泪河 光荣的河

滹沱河流域图

滹沱河属海河水系五大河流中子牙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下,流经山西省雁门关、代县、定襄、五台、经盂县阎庄流入平山县。从杨家桥河西头起,横穿小觉、下槐、西柏坡、岗南、大吾、两河、城关等地,到鲍庄入获鹿县,由西向东纵贯县境220华里。其间还有12条支流汇入其中,上边已经讲过滹沱河北岸的6条支流河,还有南岸的蒿田河、险溢河、古月河、温塘河、甘秋河、冶河。

滹沱河在晋西北急流而下,裹挟着大量黄土,在太行山峡谷里左回右转,进入平山境内,山势逐渐平缓,地域十分开阔,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的冲积平原,当地人叫做“滩”。滹沱河为平山县创造了13万亩肥田沃土。平山县最大的产粮区黄泥滩、夹峪滩、大吾川、王母滩,水碾、义羊滩地就在滹沱河流域。

滹沱河是平山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供养了世世代代的平山儿女;滹沱河是血泪河,见证了日寇的残暴,印证了平山县人民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滹沱河又是英雄河,她串起了平山县许多重大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

周建屏司令

周建屏烈士陵园

杨家桥向下是小觉镇,这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八路军进入平山,组织发动群众的第一站。抗战初期,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曾一度住在这里,周建屏司令员积劳成疾,伤口复发,不幸去世,年仅48岁。为了纪念他,1940年北岳区党委和晋察冀行政委员会批准,把平山县的城东区,与井陉县、获鹿县、正定县的一部分,新组成一个县,命名为建屏县。

滹沱河向下60华里,就进入了冀西重镇洪子店。据当地老人们讲,修水库之前,旧城东门上曾高悬“洪州”牌匾。县城一条东西大街,长约3华里,街两旁店铺林立,贸易十分兴隆。“七七”事变前,有人口2万,良田5000亩。是个稻麦两熟,非常富庶的地方。这里是平山革命的摇篮,抗战的中枢,坚强的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四分区长期住在这里,周建屏、熊伯涛、陈正湘、邓华、郑维山、马龙先后任司令员;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诞生,首任县长是徐达本。

1944年4月,四分区干部会后在平山县夹峪村合影,二排右四为邓华,右三为刘道生,右一为王宗槐,左五为萧锋。

洪子店还是建屏县的县城,建县后在此13年;英雄的平山团在此组建,2017年是平山团诞生80周年,在平山的革命史上,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大事。

洪子店的“平山县第二高小”为革命培养出了大批领导干部,主要的有:平山县主要建党创始人于光汉、栗再温,孤胆英雄韩增丰,革命烈士栗政清,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韩怀智,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焦林义,电子工业部原副部长齐一丁,原衡水地委书记郄俊升等。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向洪子店发动了八次较大规模的“扫荡”,造成了许多惨案。双方进行了上百次的“拉锯战”,敌人欲“摧毁首府”,以动摇我军民的抗日意志和信心。1938年1月,辛庄战役发生的背景就是日寇向洪子店的进攻,被我115师344旅688团阻击,八路军有200多人牺牲,团长陈锦秀战死。也是巧合,平山县和三位姓陈的团长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都来自南方,都经过长征,都是团长。另外两位,一位是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平山团)的团长陈宗尧,牺牲于南征北返途中;一位是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第五团团长陈祖林,殉于平山县中石殿。

念三陈词

来自红土地,万里长征转战,黄河东渡,伫马太行山,百战威名寒敌胆;

驰骋晋察冀,将星辛庄陨落,南征北返,碎梦湘和赣,千载忠诚心无憾。

■词作者:张志平

■书法作者:杨涵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书画院院长)

抗战期间,在平山县境内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共有11位。他们是: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长陈锦秀;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晋察冀军区第五团团长陈祖林,参谋长曾飞;第二军分区政委吴润德;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朱潘显;第二军分区副参谋长熊德臣;第二军分区组织科长王达;第四区队参谋长张国瑞;建屏支队副队长白慧光;雁北区队政委王纯一。他们大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够活下来,那将是一批将星灿烂的群体。陈锦秀的副团长韩先楚、周建屏之后的邓华,都是1955年授衔的上将。这么多团职干部牺牲在平山,可见当时环境多么残酷。

古月镇西洪子店革命烈士陵园 资料提供:县民政局

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进行了一年的准备,从1941年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平原地区的八路军都撤到了太行山区。尔后,日军又向以平山为中心的北岳抗日根据地开始了长达3年的“扫荡”。1941年敌人进攻洪子店,制造了两起大惨案:一个是发生在滹沱河南岸的“九一二”驴山大屠杀,包括白龙池、大陈庄、梁家窑、冷泉、红草洼等十多个村庄的700多人被杀;一个是发生在滹沱河北岸的“九一四”大屠杀,一天之内,日寇就残杀我无辜百姓513人,包括东黄泥,南、北庄,通家口,东、西柏坡,燕尾沟、盖家峪、西沟等处。

惨案幸存者王朝玉(左)、齐朝英(中)、闫更有(右)

抗战期间,我主力部队120师、5团、35团、36团、军区特务团就在洪子店与敌人作战100多次,这里的沟沟坎坎都浸满了烈士的鲜血。我查了一下,当年的《晋察冀日报》等报刊,仅“洪子店”这个名字就出现了80多次,著名战地记者和作家周而复、魏巍、周立波、戴烨等,写了大量的通讯和纪实文章,阐述在洪子店的见闻,赞扬平山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志和牺牲精神。

有人问,日军为什么这样看中洪子店,八年中,集中优势兵力和八路军反复争夺。原因有三,一是洪子店是四分区、平山抗日政府的所在地,敌人意欲“摧毁首府”,以动摇我军民的抗日意志和信心。;二是洪子店是“粮窝子”,上下五万亩,产粮千万担。自古至今,打仗就要备粮食,敌人也缺粮,粮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谁占有了粮食,谁就占有了主动权。当时的抢粮和反抢粮,组织河南送粮河北背粮,都是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政权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三,此地战略位置重要。敌人欲向西进攻,必须控止洪子店。在敌人上百次的进攻下,洪子店像钢打铁铸的巨人,屹立在滹沱河畔巍然不动,最后以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无独有偶,两年后,毛主席、党中央选择了近在洪子店咫尺的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毕其功于一役,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家就明白洪子店的重要和意义了。洪子店,是平山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聂荣臻拉着美穗子的手。

封奇书受美穗子委托向陈文瑞妈妈的墓献花圈。

美穗子给封奇书的信面。

说起洪子店,我们就想到了日本小姑娘美穗子。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她被解救,几天后辗转120华里,被送到了洪子店的中古月村,在这里生活了46天,她妹妹叫溜美子,还在吃奶。然后找了平山的奶妈叫陈文瑞,她放下自己的孩子哺养日本孩子,负责照看美穗子的小战士是封奇书,他去世后,美穗子还曾到他和陈文瑞妈妈的墓上拜谒。现在说起美穗子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井陉和矿区,其实那里是一起一落,生活时间最长的却是在洪子店,照看和哺养她们的都是平山人,此次拍摄时,要关注这个重点。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也曾先后到过洪子店。

抗战时期的古月区包括险溢河、蒿田河流域的北冶、下口两地。这里是平山革命的红色摇篮。大家注意看,三家店一直往上走,高洼、猫石、观音堂、杜家庄、官道峪,然后大桥、望南峪、赵家沟、下口镇,下口镇一直往上走到石滩、盘里,然后盘里从这个地方开始就上了著名的“十八盘”,非常险要。

锦绣太行十八盘

下口砸盐店旧址与革命烈士墓

上去以后就是山西省的盂县,海拔一下子就提高了300米。土地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下口砸盐店”的武装斗争就发生在这里。从地图上看,红色的是北冶,黄色的是古月,绿色是下口。这一片热土是平山县土地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策源地和地下党组织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被人称作“共产党的窝子”。

杜家庄村不大,有一个自然庄叫南沟,这里是栗再温的家乡。1935年1月,栗再温回到了平山县。他是北京孔德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任北平市委秘书长、河北省委秘书长、山西省特委书记。有文化,有魄力,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丰富的地下党斗争经验。原石家庄地委书记梁雨晴生前和我说过:“我们都是地道的农民,加入共产党,也只知道是打倒地主吃饱饭,不懂什么大道理,‘大共产党’栗再温回来后给我们上课,我们才明白了许多革命的道理”。到1936年底,栗再温回乡的一年间,平山县的党员就由350人一下发展到700人,700人当时是什么概念?有人说,这个数字占到了当时河北省全省党员总数的一半。也有人说,这个数字占了当时华北地区党员总数的七分之一。

栗家三烈士:栗再温(左)、栗政通(中)、栗政清(右)。

大家可以查一查文献,当时在“七七”事变以前,刘少奇就华北地区党政组织的情况,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其中说华北地下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几乎被破坏殆尽,当时的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天津、北京,这么大的范围只有5000多党员,平山县就有700多党员,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平山党组织为革命保存了实力,发展了队伍,为抗日战争积蓄了力量。

1937年10月,王震、刘道生来平山征兵。一个月内就有200名党员带头,1500名平山子弟集体报名参军,组成了八路军一个主力团,老百姓都叫它“平山团”。“平山团”先后补充平山子弟3500名,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我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被聂荣臻称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一称谓就来自聂荣臻对平山团的赞扬。

《抗敌报》发表社论《学习平山团的光荣》,聂荣臻颁布嘉奖令称平山团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右)、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袁任远(中)、三五九旅参谋长郭鹏(左)

栗再温的主要贡献是:进一步用先进的革命理论武装了平山党组织,发展壮大了党的基层组织;创建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108支队”,开展了武装斗争;粉碎了叛徒张惠森的阴谋,保全了平山的党组织;作为晋察冀四地委书记,积极领导了平山及周边县的抗日救亡活动。栗家也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栗政清、栗吉子、栗政通壮烈牺牲;栗家15名党员,27人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可谓“满门忠烈,举家革命”。现在杜家庄南沟有旧址和烈士墓园。

在这里,我要讲一下在片中对平山早期党的斗争历史和重要人物的把握。平山党组织初建于土地革命时期,由于白色恐怖,当时环境非常残酷,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共产党人,都是久经考验、信仰坚定,百里挑一的。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于光汉、栗再温和王昭。于光汉创建了平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做了打基础的工作;栗再温宣传发动群众,壮大党的组织,开展了武装斗争;王昭是于光汉、栗再温革命斗争事业的接棒人,是从平山本土走出来的优秀干部。

于光汉、栗再温、王昭

1993年,我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修改当时的陈列展览,在编撰大纲时,增加了序厅“模范边区晋察冀”,重点介绍平山县的情况,铺垫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于光汉、栗再温、王昭等老一辈革命者为平山革命斗争做出的重大贡献。1998年,为使平山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原序厅内容由原来的“模范边区晋察冀”改为第一展室“光荣的平山”,由“面”回到了“点”。近20年过去了,西柏坡的陈列展览几经修改,都延续了'98改展的基本框架,“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主题没有变,“光荣的平山”没有变。这个展厅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平山早期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重要贡献,为以后党中央、毛主席选择西柏坡作为大决战的总指挥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次修改陈列展览,都征求了党史专家、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战书同志说,平山党史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要认真研究,与中国革命全局紧密结合在一起,选准其地位和作用。研究反映平山党的历史,一定要客观真实。栗再温是平山早期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要放在平山革命斗争的大局中去反映,要多反映平山党组织和老百姓的贡献。

进京之前 作者:胡振宇

洪子店地域内的甘秋河发源于观南庄,在小米峪入滹沱河,长33华里。入河口的天井村是王昭的故乡,他和栗再温、于光汉是平山党的重要创始人。15岁参加共产党,19岁担任中共平山县委书记,23岁担任晋察冀四地委书记,29岁被任命为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兼市长。尔后,1946年1月,以少将军衔任石家庄军调处我方首席代表。30岁时,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参加了清风店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太原战役,直至解放大西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王昭任64军政委赴朝作战,先后参加指挥了几百次战斗。1952年,35岁时,任志愿军19兵团政治部主任。36岁,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是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年轻的部长。1961年,44岁时,被中央任命为青海省第一书记、省长,兼任青海省军区政委。1970年2月12日,被“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享年53岁。2017年是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拍好这个纪录片,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1946年1月,王昭同志以少将衔任石家庄军调处我方首席代表,右起第四人为王昭。

1947年5月,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首长合影,前排左一胡耀邦,左二李昌,左三曾思玉,后排左一王昭,左二陈正湘,左三唐子安

洪子店地域内的险溢河发源于山西省盂县石寨沟,长125华里,在曹家庄入滹沱河,曹家庄是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韩怀智将军的家乡,他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打的第一场仗就是“辛庄战役”,当时年仅16岁。此后南征北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建国后的两次边境自卫反击战,像这样的阅历,在军人中是不多见的。其中有两件事感人至深。其一,在自卫反击战中,他任54军军长。向前线进发时,像一尊钢打铁铸的雕像,站立在指挥车上,随着滚滚向前的炮车、坦克车、辎重车和大部队开赴前线,并喝令警卫员把吉普车两侧的沙包扔掉,把车窗拆下来全速前进。巍巍然,凛凛然,大将军韩怀智是也!其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大战在即,一高干夫人从北京打电话给前线指挥部,要求把儿子撤下来,据称确有此事。韩怀智身为军长,却首当其冲把自己儿子韩东军带上前线,在战场上相遇,儿子给父亲敬礼,请求指示,父亲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老子不怕死,儿子也不能怕死!”说完甩手而去。后来韩东军也在前线荣立了三等功。有诗称韩怀智:“少时离家鏖兵百战犹多,一生磊落父子两代英雄。”

1979年,韩怀智军长在自卫反击战战场上。

1979年,韩东军(右一)在自卫反击战炮阵地上。 资料提供:韩东军

险溢河入河处有聂荣臻题写的“胜利桥”纪念碑。险溢河畔不但是共产党的“红窝子”,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沕沕水点燃了新中国的第一盏明灯。以罗汉坪为中心的上下十几个村,遍布兵工厂,这里生产的炮弹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太原前线。现在罗汉坪村建有“军工纪念塔”。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沕沕水还是平山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2010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队对沕沕水的“水帘洞”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达10万件之多,填补了河北境内太行山东麓没有洞穴遗址的空白。后经专家确定,“水帘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山顶洞人”的时代相当,距今3万年左右。

沕沕水发电站旧址

过了洪子店,滹沱河向下10华里,就是革命胜地西柏坡,是我党武装夺取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35年,是我们党非常艰难和坎坷的14年,在这个14年的重要时刻,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从遵义会议开始了我们的胜利之途。从遵义会议到1949年又是一个14年,这又是一个重要时刻,毛主席、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谋划了新中国的蓝图,给新民主主义革命划了一个句号。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平山县和整个中共的革命历史紧密相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活动的中心是在南方。后经过长征到达陕北。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为毛主席、党中央在陕北13年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我党的工作重点转向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向华北转移,到达平山西柏坡,这是有着紧密衔接关系的。从延安到平山,再从平山到北京,平山无疑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个醒目的坐标。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迎接胜利的落脚点,也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出发点。平山,在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大决战的时候,在筹备新中国的时候,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坚定的后方,所以平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于光汉、栗再温、王昭等为代表的平山党的早期领导人从30年代点燃的星星之火,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为中央五位书记最终在西柏坡会合、指挥国共大决战、筹建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位书记铜铸像 作者:隋建国 展望 摄影:尚二明

据胡乔木同志回忆,当年中央和华北人民政府机关,住满了平山县的100多个村庄,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的两岸,上至李家口,下到南义羊。这一带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坚强的根据地,有东、西柏坡惨案,驴山惨案和岗南惨案。北庄村是著名的民主人士齐学韶的家乡,他毁家纾难,向八路军捐献粮食八百石。

南庄村的刘汉兴是晋察冀边区的参军模范,当年沙飞为他拍了18张照片,发表在《晋察冀画报》上。“父母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参加八路军。现在这张照片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时代经典。

刘汉兴参军,左一为刘梦元

刘梦元,2016年去世

滹沱河再向下走11华里,就是和回舍镇、洪子店镇齐名的郭苏镇了。郭苏镇古时是平山县六大镇之一(其它五个是:回舍镇、洪子店镇、南甸镇、田营镇、白沙镇),郭苏镇还是北齐宰相崔昂的首居地,崔氏是北方望族,后裔遍布全县,有四处重要墓葬遗址,在三汲和西岳村发现。抗战期间,郭苏镇的人民积极参军参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有20多位青年参加八路军壮烈牺牲,100余人被日寇杀害。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党校和中央供给部驻地,为保障中央机关的后勤供应作出了贡献。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迁建,现在一分为四,“空望滹沱两行泪,家乡一别六十年。”郭苏镇再往下走,就到了大吾川。

抗战期间的郭苏村运粮小车队

太阳一出东方红

滹沱河流水长又长

哥哥在山上放羊羊

这山望着那山喊

十里八村都听见

满天里的星星一颗颗明

大山里藏着咱八路军

石榴榴开花一瓣瓣红

西柏坡来了毛泽东

穷人跟着共产党

砸断了骨头连着筋

山前的云来山后的风

太阳一出,东方红

■诗作者:张志平(中共毛泽东、刘少奇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书法作者:张鹤龄(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柴婷婷 李悦天 黄子爵

摄影:卢白子、李灵巧、杜庆奎、李君放及其团队

(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