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走近河北女子拳击队 感受拳影飞舞的搏击“玫瑰”

2017-04-13 10:42: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女子拳击自由实战训练。 杨一摄

拳击,是体力、智力、心理的综合较量,坚持下来的姑娘们已经体会到了拳击的乐趣。左起张婕、禹立赛、包丽娜、杨一(男)、司海娟、菅礼爽、张荣荣、王英兰。张晶 周聪聪摄

[阅读提示]

尹军花,2016年里约奥运会拳击项目女子60公斤级银牌获得者;

禹立赛,2015年世界女子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少年组63公斤级冠军;

包丽娜,2016年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64公斤级冠军;

司海娟,2014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51公斤级冠军;

张婕,2015年世界女子青少年拳击锦标赛青年组81公斤级亚军。

……

在拳击这项被视为男人的运动项目中,她们展示了女性在高对抗性项目中的飒爽英姿。

她们为何选择拳击运动?她们对输赢又有着怎样的理解?拳击又给她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近河北省女子拳击队,感受这个拳影飞舞的群体。

兴趣是第一天赋

3月29日下午3时,迁安拳击训练馆。

拳头与面颊平行,肩部微微向上挑起。

激烈的搏杀随时会被引燃。

这是一场拳击自由实战训练。

紧张的气氛让人很难想象,在拳击面罩背后紧紧逼视着对方的,其实是两个妙龄姑娘——17岁的2015年世界女子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少年组63公斤级冠军禹立赛,和21岁的2015年全国锦标赛拳击项目女子60公斤级季军史娅卓。

突然,史娅卓发动进攻,一记直拳迫近禹立赛面门。禹立赛一个右闪,瞄准已经近身的史娅卓,照着对方头部重重一个摆拳。史娅卓迅速撤步,一拳抵住对手肩部,一拳由下向上,一个勾拳打向禹立赛下颌……

力量、速度、高对抗性,拳击一向被视为男子汉的运动,但亲眼目睹两个女拳手的激烈厮杀,同样惊心动魄。

2008年5月,省摔拳跆运动管理中心与河北迁安九江公司联手创办河北迁安九江拳击俱乐部,承担起组建和培养河北女子拳击队的重任。至今,河北女子拳击项目已获得奥运会亚军1个、青奥会冠军1个、亚运会冠军1个、全运会冠军1个、世锦赛冠军3个、亚锦赛冠军3个,以及众多其他国际A级赛事和全国比赛冠军。

目前,女子拳击已成为我省优势项目,我省女子拳击队也成为全国拳击人才的聚集地。而且,省内生源正逐渐形成梯队。禹立赛和史娅卓,则是继尹军花、常园等名将之后又一批年轻选手中的佼佼者。

在这次自由实战训练中,禹立赛主练闪躲反击,史娅卓则重点练“二次往返”,针对的都是自己的弱项。

四个回合结束,摘下头盔,禹立赛的下颌上赫然出现一块淤血,史娅卓的脸上也挂了彩。不过两个姑娘并不在意,“我们这次主要是练习技战术,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过瘾!”

虽然短短八分钟对阵,但两人体力消耗极大。禹立赛已是大汗淋漓,但即便累得瘫坐在地上,说起刚刚的表现,口中却滔滔不绝。“这次我感觉节奏对了!”

过瘾,也是这个年轻姑娘选择拳击这项运动的初衷。

与大多数父母不愿意让女孩子练拳击的态度不同,来自邢台市郊的禹立赛练拳击,还是爸妈当的参谋。“上小学时,我学习奖状没得几个,运动会奖状倒是拿到手软。爸妈尊重我的意见,初中让我上了邢台市体校。体校教练建议我练拳击,我爸妈超支持。他俩平时在电视上就爱看打拳击。”

在禹立赛她们一组激烈搏击时,二组的训练也正在紧张进行。

“拳击最怕的是露怯!看着人家的拳朝你打过来,你得琢磨这拳是从哪打的,怎么打回去,怕了那还行?”23岁的包丽娜是2016年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64公斤级冠军。最近,她和七八名经验丰富的一组队员被教练安排给二组的年轻队员上课。

包丽娜教授的是自己最擅长的进攻。

“攻心”,是她口传心授的重点。

“其实一开始我也怕。”包丽娜是内蒙古通辽人,13岁起在当地的体校练习柔道,一年后,四肢修长的包丽娜,因为身形条件好,被我省女子拳击队选中。

这个直到现在都喜欢在宿舍对着镜子跳舞的姑娘,当初也曾嘀咕:“脸不会被打坏吧……”

但基础训练半年后,当包丽娜第一次和队友自由实战,“心里突然升起一股劲儿,我特别想打赢对方!”

“看一个人适不适合练拳击,兴趣是第一天赋。”

杨一是省女子拳击队成立后的第一任主教练。在他看来,那些最终能留下来的姑娘,不管是一开始就大呼过瘾,还是“求胜心”战胜了“恐惧感”,她们的共同点是能够从拳击中找到乐趣。

“拳击,就是要做到让你打不到我,我却能打到你,还能控制住你。是体力、智力、心理的综合较量。”

杨一说,2008年河北队招第一批女子拳击运动员时,女子拳击还没被列为奥运项目,姑娘们都没有任何拳击背景:里约奥运亚军尹军花和2010年全国锦标赛69公斤级季军张荣荣,原来都是练散打的,2014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51公斤级冠军司海娟干脆一点体育底子都没有,初二暑假直接进了拳击队……“只要愿意来,我们就收。”

这些或“半路出家”或“一张白纸”的姑娘们,却成了杨一最得意的门生。

女队的训练,男队的强度

3月30日上午,记者观看了一堂拳击队的足球课。

踢球不仅能锻炼队员的反应能力,对身体素质也是全面锻炼。

而拳击队的这场足球对阵,姑娘们和男队员奔跑在同一块绿茵场上,你追我赶,毫不示弱地从男队员脚下抢球……

这样的对阵,并不仅仅存在于足球场。

和男队一起上课,是女子拳击训练的日常。“除了睡觉,我们几乎总是和男队员在一起。”司海娟调侃道。

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姑娘们自由实战训练的对手,也是爆发力、拳重远大于女性的男队员。

虽然平时大家也都有分寸,而且,教练也会有针对性地安排经验值和重量级都轻一级的男队员对练,但毕竟男子力气大,稍有不慎,就难免有意外发生。

“2013年,尹军花参加全运会前一个月,在和男队员训练时,眉骨被撞裂,缝了10来针。”虽已经时隔四年,但至今队友们说来仍唏嘘不已。司海娟也曾有过被打得瞬间“断片儿”的经历,“对方一拳过来,我被打得瞬间‘白屏’,一下子蹲到了地上。缓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儿。”

和男队一起训练,也意味着,在训练强度上不存在“男生跑1500米,女生跑800米”的优待。

3月29日上午,记者亲身体验了二组的一堂高强度基础训练课。

一进门,一股浓烈的汗味就扑面而来。

这些只有十七八岁的姑娘们,和男队员们一样,正配合着脚下动作,对着沙袋有节奏地击打着。

每次击打,她们嘴里都要发出“嗒嗒,嗒嗒嗒”的喊声。

出拳速度,是拳击的重要指标。不论男女,杨一要求3分钟内必须保持200下左右不间断。

两个小时的加强训练过后,姑娘们都已面红耳赤,额发尽湿。最后进行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举腿等课后放松时,姑娘们已经一个个嘴唇紧闭,都是咬牙坚持的表情。

“兴趣是第一位的,但刻苦也是天赋的一部分。”杨一说,只有刻苦地进行大量重复性练习,才有可能使理论和感觉转变成身体的习惯。

和普通人想象的大强度训练不同,拳击队每天的训练时间一般只有四五个小时。

但这四五个小时绝不轻松。

“拳击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几乎维持在每分钟200次以上。”杨一解释,拳击是一种爆发力强、对抗性高的体育项目,训练节奏就是比赛的强度。

“以抗疲劳的耐乳酸训练来说,我们的高速冲刺跑是快速跑12分钟、休息一分钟,再跑第二个12分钟、休息一两分钟,再快速跑12分钟……一般不超过3个12分钟,要求每次跑动距离在2600米以上。”杨一说,拳击运动,就是要通过这种训练,挑战人体极限,从而激发出人在极度疲劳状态下的爆发力。

“挨了打,也要把心顶起来”

相比于其他对抗类运动,拳击作为格斗类项目,是最直接、最近距离的人与人的身体对抗,对人的心理、精神、技术、身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要想熬到决赛场上手臂被裁判高高举起那一刻,至少要对抗4轮,每轮遇到的对手不同,说不定下一个出场的,就是个比你出拳快、出拳重的狠角色。”蝉联2015、2016两届全国青年锦标赛81公斤级冠军,并于2015年获世青赛亚军的张婕说,拳击比赛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即便“挨了打,也要把心顶起来”。

“赛场上,听到教练喊什么,是‘超级无敌重要’的事。”作为“00后”的禹立赛郑重地说。

的确,在实战中,有很多队员由于高度紧张,很难保持镇静。“拳台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人在不停地动,心却要特别静。要是连教练在喊什么都听不清,那还怎么能判断对手的攻防意图。”禹立赛补充说,“我们有时跟在教练旁边观战,急得跳脚——其实只要听到教练喊什么,一拳就打上去了!”

场上难,但更难的是,即便处于日常训练的低潮期,依然能“把心顶起来”。

“正常人的血色素指标一般在11到13个单位之间,但军花一度只有5点多,甚至出现便血。”杨一坦言,当年,尹军花的身体状况,曾令很多人怀疑她还能否继续练下去。尤其是2010年、2011年时,有两场比赛只打了两回合,尹军花便因体力不支,直接弃权。

对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但尹军花没有因此消沉,她一面积极配合治疗调理身体,一面下苦功继续训练,从全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国际邀请赛冠军,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奥运领奖台。

如今在河北女子拳击队,尹军花是“女神”般的存在。但姑娘们对这位大师姐的崇拜,不仅仅是因为她获得的那枚奥运银牌,更因为她在长期低潮后的绝地反击。

“拳击是一种勇敢者的运动,也是一种智者的运动,进攻、进取、顽强、坚持,缺一不可。这拳打出去,下拳马上就会接着来。站在拳击台上,任何人都不敢说永远不被对手击倒。倒下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于爬起来,带着对胜利的渴望拼搏到底。”省体育局摔拳跆中心副主任张国说,“真正的拳击精神,是一种长期坚持的大格局。”

这些带着对胜利的渴望走上拳击台的姑娘们,几乎都曾经是霸气十足的“假小子”。可经过一场又一场搏杀,摘下拳套和头盔,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变文静了”。

“现在家里人一见我,总说我变了个人,连说话声音都不大嗓门了。”禹立赛开玩笑说,练了拳击,按理说是“更会打架了”,可为啥脾气反而变好了,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心性磨练出来了,人也更平和了。”长她几岁的司海娟这样解释。

作为第一批老队员,司海娟已经是队里坚持训练时间最长的人之一,最近她在考虑退役的问题。“不论成绩,单说拳击能坚持练这么多年,我们的毅力应该比常人坚强很多。”虽然去向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司海娟却很坦然,“能承受练拳击这种苦,到社会上干什么事,我都能坚持到底。”(记者周聪聪 张晶)

记者手记

头盔内外

在拳击训练场,恐怕再找不出任何一个东西,能比头盔带给姑娘们更强烈的反差。

从戴上头盔的那一刻起,姑娘们的目光,就只能用“凶狠”来形容,再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汇。

初见那样的目光,连记者也相信,我们将要采访的,是一个个肌肉感爆棚的“打女”。毕竟,女子拳击还不是大家熟悉的运动项目,对女子拳击手,我们平时最熟悉的,也无非是从电视转播中看到的、赛场上全副武装的“用拳头说话”的“女汉子”。

隔着头盔,我们甚至很难去注意她们的面容。

而训练一结束,就在她们摘下头盔的那一刻,她们的眼神立刻灵动起来。

站在我们面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十七八岁的邻家女孩,爱美、爱唱歌跳舞、爱时尚,甚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地悄悄爱着那些其实不太敢放心大胆吃的零食。一切,都似曾相识。

禹立赛扎着时下流行的丸子头,长着一张白皙的苹果脸,身高1.68米的她是标准的“00后”小美女,一拍照“永远只把侧脸给观众”,因为“这样显脸瘦”;23岁的内蒙古姑娘包丽娜,直到现在都喜欢对着镜子载歌载舞;19岁的天津姑娘张婕,“减肥成果”更是能叫所有同龄人艳羡不已——“刚来的时候200多斤,现在已经减了50多斤”……

据说,河北女子拳击队的“颜值”,在全国女子拳击界里数一数二。

她们是新一代的运动员,虽然每天的生活还是宿舍、食堂、训练场三点一线,但她们的视野并不局限在“项目”的小圈子里,她们像同龄姑娘一样爱美、懂得享受生活。

虽然从事着身体对抗性最强的运动,但教练杨一坚决支持姑娘们留长发。她们自己也会像同龄女孩一样,训练之余聚在一起跟着网上的教程学化妆,通过网购或者趁着到外地打比赛时逛街、“囤”上一大堆化妆品,每逢假日,也会画上淡妆,一起逛街扫货、看电影……

“也不是说长得多漂亮,可练着练着,气质不一样了……”看着她们“女大十八变”的杨一,说起姑娘们,就像夸自家女儿似的,掩饰不住的骄傲。

“我现在比以前沉静多了,遇事很少与人争锋,这就像拳击比赛一样,太急躁肯定不行,一定要沉稳,动脑子,这样才能步步为营。”如今,包丽娜再也不担心漂亮的脸蛋儿上每天青一块紫一块,也同样不再担心拳击会让自己变成一言不合挥拳便打的“荷尔蒙生物”。练了近7年的拳击之后,她说自己懂得了,真正的美和力量来自心灵。

摘下头盔,她们是爱美、爱笑的女孩;戴上头盔,她们秒变不屈的钢铁战士。从训练场到拳击台,恐怕也很难再找出任何一个东西,能像头盔一样,引起她们如此迅速的角色切换。

“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什么”——傅园慧在奥运赛场上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道出了运动员们荣誉背后的艰辛。已经走上和正在走向奥运赛场的河北女拳手,同样如此。

禹立赛每次练完拳,都要先倒在地上“放空”自己一会,因为实在累得连腿都迈不动。张婕在一场比赛中被对手打得嘴唇内侧开裂,仍忍住剧痛击败了对手,赛后她的嘴唇缝了8针……

“每次爸妈打电话都问,‘有没有挨打,有没有受伤?’我每次都神气地说,‘谁能打得过我呀’。”独生女张婕笑了笑,“练拳击,哪能不挨打?不过跟他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如今这些打拳的姑娘,大多不是因为家境限制才选择从事这一体育项目的。她们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女、掌上明珠,家里的条件也完全称得上小康。禹立赛家经营着一家板厂,张婕家开着一家效益不错的超市,包丽娜的父母从内蒙古老家千里迢迢赶来看望独生女儿,一年总要两三趟,有时连爷爷也要跟着来……

她们生活在一个选择更多、追求更多的时代,但她们也还不能被完全理解。

身高1米76、模样俊俏的队医王英兰戴着眼镜,说起话来很温柔,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退役前她是个健将级拳击运动员。可就因为听说她曾经练过拳击,很多相亲对象甚至连面都不愿意见,现在还是单身。

赛场聚光灯之外,每一个运动员都经历过数不尽的艰辛与伤痛。傅园慧如此,中国女排如此,作为一项还不怎么为人熟知的运动的探路者,这些打拳击的姑娘更是如此。

她们的经历、成绩、性格千差万别,但身上都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儿。

“拳击带给我很多精神层面的帮助,让我拥有一颗强大的心去面对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退役后,虽然重新拿起书本的过程一度让王英兰很“绝望”,但她照样硬着头皮完成了运动医学课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队医。王英兰说,“拳击擂台就像一个战场,当你受到伤害被对手击倒,有的人可能就此放弃,但有的人会勇敢地站起来,继续战斗,即使最后输掉比赛,也要站起来成为一个英雄。”

她们,都是英雄。

文/记者 张晶 周聪聪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