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井陉深山老农病痛中编写村史 临终前完成十万字初稿

2017-04-18 15:13:57 来源: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蔡洪坡 通讯员李忠勇)位于大山深处冀晋交界处的井陉汪里村是个很古朴的小村落,虽然这里交通闭塞,但是千百年来,这里非常崇尚诗书礼教,村里不少人读书写字,近代,也走出了大批大学生。

一年前,该村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农民李恕福为了给村里留下点东西,遍查史料,耗时三年,写了本十万字的《汪里村简记》。在写作过程中,这位老农民被查出患有贲门癌,忍着病痛,在和死神赛跑中,完成了初稿,之后,这位老农民在病痛折磨中去世。

为留住村子历史,萌生写村史的想法

“这就是李恕福留给村民的宝贵财富,一个人写了将近20万字,非常不容易啊。”捧着一本打印装订在一起的书稿,汪里村村民李春晖对记者说。李春晖和李恕福都在汪里村教过小学,又都在村里务农,有着相同经历和共同语言,几十年来在一起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相互之间也很熟悉。

从李春晖口中得知,李恕福出生于1938年,此时,汪里村还属于山西平定县。1957年,李恕福从山西平定中速师毕业,1958年至1959年在山西昔阳县任教,1960年至1984年在汪里村任民办教师,之后一直在村里务农。

在村民们眼里,李恕福性格开朗,仁厚友善,上过学的缘故,加上李恕福在村里也算是文化人,很受人敬重。汪里村历史悠久,景致独秀,出过不少人才,据村民不完全统计,全村共有本科以上毕业生60多人,其中十余人成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已有140余户进城买房居住。

为了留住村里的历史,李恕福逐渐就萌发了为村里写村史的想法。从2012年左右,开始着手搜集编写村史的资料。

为写村史,查阅大量史料

汪里是李姓居多的村庄,李姓分为五支,而每支又来源于不同之地,李恕福属于大股,他考察村史首先从追溯本股族源着手,花费大量时间,编写出李氏大股族源和宗谱,使健在的人们对自己属于哪一支第几代一目了然。而后对村里的大事记、历史沿革、地理、人口、村政、经济、物产、文化、教育、宗教、古迹、军事、人物事迹、风俗习惯等方面,分为专题,逐个进行调查整理。为了保证史料真实可靠,他找来《井陉县志》《井陉历史文化丛书》《井陉县交通志》和《平定县志》等史书反复查阅、摘记、核对。他不会电脑,完全靠手写,每写出一章,就让精通电脑的外甥帮助打印出来。

“不为扬名不为钱,只为家乡爱心献,不想让老祖宗的东西到我们这辈儿断了。”每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件事时,他总这样回答。

临终前完成初稿,村史受到好评

现实生活中,李恕福和老伴有5个子女,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没有守在身边。为了让他们颐养天年,前几年,儿子把他们接到县城居住,正当他一边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一边用心搜集编写资料时,陪伴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妻子突然病逝,这让他很受打击。处理完妻子后事,他又坚强地握起了笔。2015年夏天,李恕福也感到身体不适,不料,李恕福在医院被确诊为贲门癌,尽管子女们瞒着他实情,但病痛的折磨使他预感到不妙,想到搜集到的资料还没有完全写出来,他忍着病痛加快写作进度。

“‘生命将止,黄泉路近,不求高寿,只待善终’‘柴院斜阳照白头,年老体衰无他求,数月心血纸上留,后人观阅著春秋’,这是他病重时写下的诗句,是对他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真实写照。”李春晖说。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李恕福终于在临终前按照预想,写出了这本共计20章近十万字的《汪里村简记》,送给与他一起研究本村历史的村民。“这本小册子尚不完善,他的突然逝世, 是我村编志工作的一大损失”,和李恕福经常在一起商量探讨编写村史的李春晖痛心地说。

李恕福的《汪里村简记》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汪里村村民的好评和赞扬,不少在外地居住的村民们争相翻看,“李恕福是解放初期村里最早的文化人,说话办事有条有理有分寸,大家都 很敬重他,他临终呕心沥血写下的文稿,对于教育子孙后代能够起到很好的正能量作用。”搬到县城居住的退休职工李成根说。

责任编辑:张向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