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邢台“红石村”:红石头砌就古老宅院 山村暗藏两百年牡丹

2017-04-22 10:53: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古朴的马家大院。

约两百岁的牡丹。

燕赵都市报驻邢台记者 卢玉辉文/图

距离邢台市区20多公里有一个上马庄村,因为该村所在的岗坡为红石岗,村民就近取石建房,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红石村”。在村子里还保留着马家的老宅院,气势恢宏且保存完整,凸显了太行山民居的建筑风格。在马家的后院至今仍保留一株牡丹,花朵鲜艳,层次分明,据马家后人马先生介绍,牡丹已存在大约200年,如今生长旺盛,今年更是开花100余朵。据了解,村中原有两株牡丹,一株经移植而死亡,剩下的这株便成了宝贝,每到花朵盛开时期,村民多来观看。

1 见证几代人沧桑的牡丹

上马庄属邢台县会宁镇管辖,丘陵岗地。在村北有两座渡槽,名为“胜天渡槽”和“群英渡槽”,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因该村所在的岗坡为红石岗,村民就近取红石头建房。在上马庄村有一座夺人眼目的楼房,是马家的老宅之一,楼房的后面有一处院落。

院子里的房屋已经不在,只留下四面的地基,在北屋地基前面有一株生长旺盛的牡丹,花朵覆盖了整个株冠,因为已经过了盛花期,花瓣有些衰败,但仍能显出娇艳和美丽。十年前记者有幸曾经见过这株牡丹,十年后的今天它一如当初,只是株冠的直径更大了。

“今年是长势最好的一年,花也开的最多,有一百多朵。”马先生告诉记者,牡丹长得非常缓慢,扒开嫩枝可看见底部粗壮的枝干,可见生长年代之久。

关于牡丹的来历,马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老奶奶在1958年95岁上去世,在老奶奶做童养媳的时候家里就有这株牡丹,怎么移植的不得而知。

马振凯是马先生的叔叔,今年82岁,在他的记忆中,这个院子最早是花园,后来改为私塾学堂,牡丹就在门口。后来家族衰落书院解散。

该牡丹还有很多异处,马先生母亲去世时正是牡丹开花的时候,长出来的花骨朵儿很快就瘪了,一直等到一个月后,牡丹才开了花。

2 独树一帜的砖混石楼

上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修海介绍,村里保留的石头老宅院还有200多户,其中马家老宅保存相对完整,马振凯老先生如今居住在马家老宅。关于村子的来历,根据村东口石碑记载,该村马氏先祖于明朝永乐二年即1403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岗坡下宋元时期有下马庄,后被洪水冲走,新迁来的村子以方位命名,就叫上马庄。

该村依山岗而建,地势北高南低。走在前街的红石板路上,发现街北的巷子拾阶而上,村中最瞩目的就是马家老宅,底部是青石板,二层以上为青砖砌成。据马振凯老先生介绍,马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民国逐步衰落。

“我们祖上主要是种地,有了钱就买地,逐渐成为附近的大户。”马振凯说,后来家里出了一个抽大烟的败家子,家境开始败落。

3 红石村里的马家大院

马振凯居住的老房为二进院,正屋是二层楼房,屋内有木质楼梯可通向二层,东西两个配房上各建有一个耳房。根据邢台县传统村落的调查统计,该村保存较好的大院有100多处,其中马家大院总占地1.6万平方米,有院落96座,大院地势北高南低,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是颇为壮观的楼群。在这个二层楼的东侧是临街的大门。大门口下部墙体为青石,顶部为大型蓝砖。

在其内部有五条巷道相通,每条巷道有南北大门相连,每片院落之间皆有小门相通,在各种建筑构件上,饰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大量的名言警句,散发着中国传统道德的浓厚氛围。

怎么好好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马修海告诉记者,上马庄村已经申报了传统村落,这些年代久远的石头房子和两百年的牡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上马庄村与众不同的地方,让将来的子孙也能看到祖先的荣耀。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