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沧州市五措并举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2017-05-02 10:02: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张近情、戴绍志)年底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较去年净削减10万吨以上;加强重污染河流治理,确保今年白洋淀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子牙新河、南运河、青静黄排水渠、黑龙港河水质基本消除劣五类……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会精神,沧州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为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创造良好的环境。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沧州市上下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07天,比2015年增加4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1.91%,年度排名未进入全国“后十”;污染减排刚性指标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1.9亿立方米;全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5%。

今年,围绕打造京津生态环境支撑区,沧州市将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从大气、水、土壤等关键领域入手,采取五项重点举措,狠抓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下大力改善环境质量,集中力量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严控燃煤污染。2017年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较2016年净削减10万吨以上。推进中心城区“气(电)化工程”。二是严控企业排放。2017年6月底前,全部关停“地条钢”。对“散乱污”工业企业及集群开展专项行动,根据产业布局和环保达标情况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三是严控扬尘污染,对市区现有和新增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凡监测数据超标的一律停工整顿。四是严控机动车(船)污染。2017年9月底前,港口煤炭实现主要由铁路运输,禁止接收柴油车运输的集疏港煤炭。五是严控烟尘污染。市区和县城建成区内严禁露天烧烤,一律进店,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建立秸秆禁烧网格化监管机制。六是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对。加大钢铁、焦化企业限产力度,钢铁、焦化企业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限产不低于30%,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强力推进水、土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方面,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的治理目标。加强重污染河流治理,确保今年白洋淀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子牙新河、南运河、青静黄排水渠、黑龙港河水质基本消除劣五类。同时,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重点整治廖家洼河、南排河、石碑河、宣惠河等入海河流及河口海湾污染,到2020年,全市入海河流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土环境治理方面,组织开展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超前谋划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以污灌区、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污染行业聚集地、受污染农用地、废弃物堆存场地为重点,科学施治、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好打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制革、小电镀等涉重金属企业一律取缔。加快修复农业污染土壤,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市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强力推进生态修复。一是推进引水节水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节、引、蓄、调、管”五方面工作。加快推进引黄工程,今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李家岸饮水工程建成通水。全面治理深层地下水超采,确保今年年底前关停南水北调受水区公共供水管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二是开展绿色沧州攻坚行动。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开展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加快城镇园林绿化、村庄绿化和绿道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湖泊湿地保护。实施黄骅古贝壳堤、南大港湿地、海兴湿地和海兴小山火山遗址4个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及淡水、河口、芦苇湿地等生态敏感区保护工程。

强力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对环保部第一季度空气质量督查和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主动认领、立行立改,抓紧制定整改方案,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确定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拉条挂账、督办落实、办结销号。同时,要坚持举一反三,全面开展环境问题及隐患大排查,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压”:即淘汰落后产能,守住绿色门槛。实行最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6月底前关停全部“地条钢”,年底前压减旋窑水泥产能21万吨。二是“控”:强化源头把关、减少污染排放。对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严控污染项目上马;新上项目必须符合新环评法要求,现有项目不符合新环评法要求的,必须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环境影响小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三是“转”: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升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及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高附加值、高技术、高成长和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