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73家京津冀药企进军渤海湾 中国北方原料药基地初露雏形

2017-05-12 10:09:15 来源:北京日报

自朗依制药顺利在沧州生产出首批“北京药”后,成立两年的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近期捷报频传:签约入园制药企业增至73家;国内知名的华润双鹤、协和药厂纷纷开工建设……京津冀药企抱团进军渤海湾,总投资已达243亿元,中国北方原料药基地初露雏形。

总投资已超240亿元

受环境、土地等因素制约,北京医药产业亟待疏解,化学原料药制造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迁出北京。经多方考察,北京药企最终“落子”沧州,于2015年开建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个专业化产业园区。

据了解,该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化学制药区、中药产业区、高端医疗产业区等功能区块。谋划推进大健康产业,以保健品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健康医疗、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业。

渤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表示,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从2015年年初开始,正式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

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局副局长白雷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努力,园区已签约京津冀地区超亿元医药项目73家,包括上市公司7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签约项目总投资达243亿元。在这些签约项目中,已竣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17个。今年上半年,国内知名的协和药厂、华润双鹤、银谷制药,中日合资的康蒂尼以及美国独资三期临床新药的珐博进等7个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中国北方原料药基地初露雏形。

一天接待6个考察团

成立仅两年的园区能获如此快速发展,得益于全国独创的异地监管政策。

据白雷介绍,按照惯常的规定,药品监管以省级行政辖区为界。也就是说,如果北京药企到河北建厂,就出现了跨省情况,需要报批药品品种转移,审批周期至少需要两年半左右。为了给迁移到沧州的北京药企提供便利,促进京冀两地医药产业升级转移,京冀两地决定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方式,即集中转移至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京籍药企,仍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延伸监管。入驻的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

异地监管,给很多迁至渤海新区的北京药企吃了一颗“定心丸”。北京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药企接连准备签约入驻。白雷透露,最忙时一天要接待6个前来考察的企业。按照目前的进度估算,到年底时落户园区的企业项目有望达到90家。

产能翻番成本减半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4家京企通过北京食药监局验收,其中北京朗依制药沧州分公司已通过GMP认证进入试生产阶段,在沧州生产出“北京药”。

朗依公司自2015年年初签约入园,当年4月开工建厂,去年10月就已开始试生产。生产总监王玉东还清楚地记得,去年10月17日,该公司生产的300公斤匹多莫德原料药在沧州问世,随后被运往北京总部,成为北京药企集中外迁产出的首批药剂。

园区内各家药企共享资源,让一些企业在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料,变成了另一些企业的原料。试生产半年多来,朗依公司产能翻了一番,成本反而减少了一半。有了这样显著的成效打底,该公司计划今年在园区内启动二期工程建设,“5月绘图、9月建厂,争取年底上设备,再增加四五个产品!”王玉东信心满满地说。

环保指标全国最高

药企迁至沧州,沧州人担心的环保问题无法回避。记者了解到,北京与河北协同提高环保标准,要求园区的京籍药企提高设备设施现代化水平,减少排放,并加大环保改造投入。

与此同时,园区也建设了专门的废水、废气、废料处理设施。白雷介绍说,园区编制了《污染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在准入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鼓励引进企业类型、限制引进企业类型和禁止引进企业类型,并从生产物料管控、生产工艺装备、废水废气排放、固体废物管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入手制订了严格的标准,坚持“源头控制和终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污染源头上减量控制,降低“三废”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此外,园区还启动了污水排放“一厂一管”和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为了减排和园区内企业的长远发展,园区的环保相关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全国最高标准,力争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高标准、绿色的生物医药示范园。

责任编辑:张向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