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桥头荠菜香

2017-05-12 15:13: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和江南、塞北相比,冀中平原的乡村,应该更蕴涵春天的味道。放眼望去,麦苗、果枝、菜园、小院,处处都铺展着新春的丰盈与饱满。比如,深深浅浅的果树吧,虽说还遗留着冬的痕迹,却在枝杈之间,冒出了短短的新芽,犹如一簇簇饱含激情的火焰。

有的果园,还长出了浅绿的嫩草。初春的草,看似零星,走近了却也一棵棵密实连贯。从杂草里挑出荠菜,把镰刀贴地,往怀里一割,随着“啪”的一声脆响,荠菜就脱离了大地的血脉。轻轻地抖一抖,零星的土块纷纷散落,一棵完整的荠菜,就可以装进袋子里了。

常言道:“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荠菜,又叫地米菜、花花菜、鸡心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野菜。它既可以用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又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民间誉为“菜中甘草”。

冀中菜蔬丰盈,哪怕初春,也能随手拽来星星点点、枝枝叶叶的野菜。难怪《诗经》很早就有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北宋诗人苏轼,非常喜欢吃荠菜,他巧妙地把荠菜美化为“天然之珍”,更称赞它:“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在贬官外放时,苏轼喜用荠菜、萝卜和粳米,不加调料做羹食用,还发明了一种荠菜煮的粥,自称“东坡羹”。

南宋诗人陆游,也是一位难得的烹调高手,他平生喜食荠菜,把吃荠菜当作“人间第一雅事”,并写下了“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等诗句。“羔豚”即乳猪,荠菜做成的羹粥,那种天然的滋味比鲜糯香嫩的烤乳猪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荠菜一出土,就把叶子平摊在地面上,把自己开成一朵莲花,用最大的面积去承接和煦的阳光。叶子向上的一面,由于日照和风沙有些发白,但如果翻转过来,叶子背面的绿就润泽晶莹,悦人心目了。有的荠菜长得着急,从“莲”中间抽出一条细细直直的杆儿,杆上挑着细碎的小白花儿。开过花儿的荠菜食用起来,就显老,口感明显生硬起来。

蹲在梨树下采荠菜,柔媚的阳光铺天盖地,根本不用考虑枝干的阻挡,一路倾泻到人们背上。果园很大,排列整齐的树木引着春光向前延伸,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麦田,又由麦田递接过去,再伸向更远的田野。近处的地头,有果农在为自己的果树灌溉第一次春水。一条水龙从深井里探出来,把洁白如浪的井水喷吐到一个坑里,再让水顺着深深的垄沟,流向四面八方。远处麦田里也有劳作的农人,他们与绿油油的麦苗交相辉映,谱出了一首首平平仄仄、蹦蹦跳跳的诗……

春意萌动的果园,三月温暖的阳光,似有若无的微风,鲜绿的嫩草,三五个田间耕种的女子,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然而看画,远不如身临其境美好。只有亲身感悟,你才会发现,原来,温度是这么怡人,光线是这么明暗适宜,风的筋骨是这么柔媚,而远远近近的声响,是这么富有春的气息。

在冀中乡下挖荠菜,每一侧身,每一迈步,分明感觉到了春风的抚慰。轻盈而简约的荠菜,在冀中乡间的土地上,默默地沉寂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恰在春风初来时,散发出清新的乡野味道。而每个人的无意回头,或者花间一笑,都称得上意趣横生的长辞与短句。或许,这就是枝前篱下、带露初绽的乡间诗词吧。(张爱丽)

责任编辑:杨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