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平泉90后小伙把机器人教育从山沟沟做到北京城

2017-05-15 10:12: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郭金秋。

郭金秋和冠军小队员。

燕赵都市报驻承德记者 陈宝云 文/图

一份年薪20万元的工作,对于许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来说,是个很难拒绝的选择。然而,承德90后小伙儿郭金秋,面对这个机会,却选择回到平泉县老家,投身到家乡人认知度几乎为零的机器人创客科普中。

创业过程中,他曾面对赔光积蓄、合作伙伴退出、父母苦劝……但接二连三的挫折并未让他放弃,通过邀请专家指导,让了解本地情况的教师加入团队,他最终熬过创业初期的艰辛。

如今,事业基本步入正轨,郭金秋在积累了创业经验和技术后又返回北京,在“平泉总校”的基础上,开设了“北京分校”。

放弃20万元年薪回家乡创业

5月8日,在平泉县双桥小学路对面的一间商铺里,记者见到了郭金秋。

这位1991年出生的创客,一开口,聊的不是自己的机器人,而是如何装修自己的创客中心。“刚租时,这里脏乱差,打扫卫生的事,都是我一个人干的。”郭金秋说,地上两层加上地下室,除了吊顶和给墙面刮大白,其他活儿都是他亲手完成。

“创业还没成功,先当起了装修工。”郭金秋自嘲道。

说起来轻描淡写,但那段经历是一位创业者在资源、资金相对匮乏的起步阶段的真实写照。

不过,如果没有选择创业,郭金秋现在可能会坐在北京某座写字楼里,做着相对轻松的白领工作。

对自己的经历,郭金秋喜欢从2012年考入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说起。其实,他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高中时,郭金秋曾得过一场重病,生命差点戛然而止。“虽然他很少跟其他人提及此事,但那场病可能让他更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每一天都让自己过得充实多彩。”

步入大学后,郭金秋有了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我们学校有个兵器博物馆。很幸运的是,从大一开始我就在那里做科普讲解员。”郭金秋说,课余时间,他参加过乐队,做过摄影工作,钻研机器人技术,还曾在学校附近一家培训机构兼职指导儿童学习机器人技术。

大三实习时,郭金秋放弃了学校安排的到工厂实习的机会,将自己的简历挂到网络上。很快,北京一家国内一流的创意科教公司邀请他前往北京面试。“之前的积累这时派上了用场,没毕业,我就拿到了10万元的年薪。”

2016年,郭金秋正式毕业后,北京那家公司更是承诺,待正式入职后,他的年薪将提升到20万元。然而,他的父母希望他回家乡工作。

“我父母都是公务员。我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他们希望我回家考公务员。”郭金秋说,为了平衡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不同诉求,他做出了回乡创业的决定。“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积累,机器人也是可以长期发展的项目。另外,我早在2015年6月,就已开始在县里推广机器人教育,都为我现在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回家后,郭金秋一面备考公务员,一面向父母介绍机器人教育项目。面对他的执着,父亲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还给他提供了部分创业资金。

平泉机器人教育的拓荒者

就这样,郭金秋在家乡平泉县创立了承德市首家机器人创客科普中心——维度创客。

为了节约成本,从选址、装修、卫生、采购,到招聘、宣传、教学,郭金秋都亲力亲为。“有一天,我正在打扫卫生,一个应聘者打来电话想面试。我赶紧脱下脏衣服,换上西装,从一名清洁工瞬间变成了面试官。”

创业之初,当地对机器人技术缺乏了解,成了最大的难题。“许多家长直接问我们玩具多少钱一套。没等我解释完,他们会说‘不就是玩玩具吗?这还用学呀?’”郭金秋说,组织团队也是个难题。“在北京的经历告诉我,团队成员必须是年轻人,这样干劲更足,年龄大虽然有经验优势,但思路不易对到一起。”

郭金秋“成型的经验”回乡后还是遭遇“水土不服”。

“一是小县城很难找到接触过机器人的年轻人。另外,我还像在北京那样,满口术语地向家长们介绍,很难引起人家的兴趣。”郭金秋说,于是他找来一些老教师,让老教师们从当地实际出发,把术语变成了大白话。慢慢地,家长们愿意来看一看了。“记得第一次组织了100名家长来参观,最后只有一个人愿意报名。”现实让他失望,但也给了他希望,“大家对机器人不了解,说明未来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对郭金秋来说并不适用。若想推进机器人培训项目的发展,郭金秋认识到,必须从科普宣传入手。于是,他和当地科协联系,让团队4名成员都加入到了科普宣传员队伍。平时,他们不仅走出去向人们讲解各类科普知识,还把创客空间里的3D打印机、VR眼镜、无人机、arduino开发等最新的科技成果,免费提供给大家参观。目前,已有2000多名平泉儿童到郭金秋的机器人创客科普中心——维度创客参观学习,其中80多名孩子已经开始接受机器人教育培养。

到北京开分校,教研成果获认可

在维度创客的地下室里,有一张长2.3米、宽1.1米的长方形桌子。“里面是今年乐高机器人比赛用的地图场地,取名为‘动物之友’。”郭金秋说,这张不大的桌子上不仅有理工科枯燥的设计编程,也有文科的人文情怀。

“这张地图,需要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让机器人完成15个不同任务。”郭金秋说,“如果让我这个理工男说,就是把物品从A点运送到B点。而给学员介绍任务时,要说把海豹从大海里送到水族馆里。”

据悉,在这个2平方米多的桌面上,还曾经出现过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挤牛奶、放熊猫出来放风、清理动物粪便等生动形象的机器人工作的场景。

现在上六年级的王惟(化名)是个机灵的男孩,一年前开始接触机器人教育培训。

“我们一般每4个人一组,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相互配合。”王惟说,一个单独任务,至少要经历十几次失败才能成功。“我们的机器人能够一次性完成‘动物之友’设定的所有任务时,恐怕失败的次数更多。”

郭金秋说,机器人虽然没有生命,但通过接触机器人,可以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开阔想象空间、提升注意力,还能让孩子们懂得相互协作、勇敢面对挫折。“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器人也可以成为打开我们情感世界的钥匙,成为沟通彼此感情的桥梁。”

据悉,在上个月于衡水举办的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王惟和队友们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FLL项目小学组冠军,将于今年7月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竞赛。

就在人们都以为郭金秋要在家乡安心创业时,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不久前,郭金秋经过四处奔走,加上自己的积蓄,凑齐了30万元,在北京开创了维度创客机器人北京分校。有了在家乡创业的经验,北京分校做得顺风顺水,短短3个月时间就招生80多人,创造了40万元的收入。“一位学生家长看到了我的创业热情,也加入到我们的创业队伍中,并投资60万元和我们一起创立了维度创客廊坊分校。”

“现在我每周都要往返于平泉和北京之间。”郭金秋说,虽然创业已小有所成,但他没有忘记研究和学习。他和他的团队一起钻研业务,研发课程,已经编写教材20多本,还被多所学校、校外机构看中并与他们开展教师培训、课程合作等。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