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研究生产钢丝成全球行业老大,河间农民谢铁桥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7-05-17 14:29: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接待参观客人。

谢铁桥坚持搞产品研发。本版图片/陈双双摄

谢铁桥赴欧洲访问。

通讯员 陈双双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为表彰谢铁桥在发展我国制造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为其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喜讯传来,全城轰动。

谢铁桥,作为河间市北石槽乡张庄村的一位农民,是如何走到现在的?

64岁的谢铁桥幽默地说,“我这辈子,就做了一根钢丝。”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

谈起谢铁桥与钢铁结缘,要追溯到45年前。

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谢铁桥被派到邯郸修铁路。整整两年,他凭借自身才华,从修路工干到政工员,长了不少见识。工程结束后,他回到河间市张庄村,当村会计、文书,后来又被选为村办企业拉丝模具厂的业务员,工作做得很出色。1981年,村集体企业全部按要求解散。谢铁桥无奈之下干起了个体户,自己生产拉丝模具。

“我这人有个毛病。啥事都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谢铁桥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他在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专家对弧形模具的分析探索,受到启发,从而创新性地研发出直线型拉丝模具。在一场于天津召开的座谈会上,他的新产品获得一致认可,从而奠定了他走出河间的事业基础。

1988年,谢铁桥承包租赁天津预应力二厂。1998年,谢铁桥创办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前后近30年的发展,如今,谢铁桥的企业已在全国各地拥有分公司9家,员工2000多人。“银龙的产品、规格、数量、产能,今天算得上(同行业的)全球老大,我们占领市场的根本就是技术和质量。”谢铁桥说。

“这样一根钢丝,全世界有千万人在做,而我就想做到最好!”谢铁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是血液中注定的。从1990年申请第一个专利——螺旋肋拉丝模具以来,他陆续研发出填补世界空白的“高粘结预应力钢丝”,国内首创的“螺旋肋硬质合金拉丝模具”等8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包括15项发明专利。

驱车于乡间小路上,谢铁桥指着路边的电线杆说,“从1997年开始,全国所有的混凝土电线杆里面用的,都是我发明的螺旋肋钢丝。原来的混凝土电线杆经常被大风刮折,自从换了钢丝,降低了很多风险。”

广泛应用于轨道板的螺旋肋钢丝,也代表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一根看似不起眼的钢丝,却有着国际尖端的生产工艺,其中的高强度大直径螺旋肋钢丝获得德国认证,出口到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不让我干事就是最大的惩罚”

铁道部专家钱树青说,“老谢太聪明了。只要把东西给他,没有做不出来的!”

谢铁桥的妻子艾秋季却感慨地说,“他就是个工作狂。40多年来,他每天都是三四点就起床工作。只要他在家,一家老小走路都得悄悄地,怕打扰他研究。”

1994年10月7日,谢铁桥研发的PC钢棒生产线进行试验。在前往工厂的路上,他突遇车祸,头部被撞伤,血流满面。司机要紧急把他送往医院,可他却晃晃脑袋,觉得没事,用凉水把伤口冲洗干净,包上纱布就跑到车间,坚持主持了4个小时的试验。

2015年12月,谢铁桥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董事会和亲属都要求他去北京、上海甚至国外做手术。谢铁桥却拒绝了,直接来到河间市医院,在手术半个月后,就回到公司继续工作了。

对于自己的病,谢铁桥丝毫不放在心上,“我现在才60多岁,还年轻,还能再干20年!”

在谢铁桥的书房里,满满一屋子都是图纸、杂志、笔记本。

艾秋季说,“这些年,经他手绘制的图纸一张张摞起来,比他的身高都得高出几倍。”

64岁的谢铁桥听了,笑得像个孩子,说,“我这大半生,唯一的爱好就是搞科研。不让我干事就是对我最大的惩罚。”

不会做买卖的“谢老大”

有同行说,“谢老大,你不是商人,你不会做买卖!”

2009年5月,大连到哈尔滨全线铁路招标,银龙中标3个段位。然而,短短3个月内,钢材价格猛涨,每吨涨价1000元。其他供货商纷纷弃标。结果,在炎热的夏季,全线铁路施工工地数万人等着材料开工。谢铁龙的银龙没停,继续保质保量地按时供应到货。铁道部负责方为保障材料供给,主动要求给银龙补贴差价。谢铁桥却说,“这钱我不要。市场价格波动很正常,当初合同怎么约定的,咱们就怎么办!”

此事在铁道系统产生强烈反响。当时铁道系统流传一句话——有困难,找银龙!

在随后的弃标重投中,银龙以绝对的商业信誉接连中标,从而开启了银龙的新时代。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用的是银龙的钢丝;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上杭铁路、津秦铁路等,用的还是银龙的钢丝。银龙钢丝延伸到全国各个角落。

银龙还成功研发无砟轨道板,并应用于中国铁路,从而打破国外垄断。

当时,德国进口的同类产品是每块1.32万元,银龙轨道板质量不输德国标准,定价却低很多。很多人说,“老谢,你太实在了!不趁这机会多赚点儿钱,这不是傻吗?”谢铁桥却说,“我不能挟技卖高价,这是杀鸡取卵。人不能太贪,只有赚取合理利润,企业才能做长久。”

创新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谢铁桥靠实实在在地做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行业内都尊他一声“谢老大”,只要银龙参与投标,同行企业都躲着,甚至干脆放弃竞争。

走在村里看不出他是大老板

2006年,桑梓情深的谢铁桥回到家乡投资,先后创办天津银龙河间分公司和河间宝泽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2016年,银龙集团纳税超亿元,其中河间公司纳税2000多万元。

谈起家乡,谢铁桥的眼里饱含深情,“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有能力了,就要为家乡做点儿事。”

尽管天津是企业的总公司,但谢铁桥现在一多半的时间都会留在家乡。只要他们夫妻二人在家,他家的那个小院里,欢笑声就没断过。

张庄村党支部书记谢连群说,“谢总夫妇人缘特别好。只要他们在家,找他们玩儿的村民、上门请教的年轻人,都能站满屋子。”

“他那么有钱,但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夏天就穿着拖鞋、大裤衩在街上溜达,和老农民没啥两样儿。去厂子上班,他也不开车,就骑着自行车或破摩托车。”一位村民说。

通往张庄村的公路,是谢铁桥修的。最初,乡亲们都说起名叫“铁桥路”,但他坚决不同意。乡亲们浇地不方便,他捐款1000多万元兴修水利,灌溉全村1717亩耕地。逢年过节,他给全村乡亲发福利。有乡亲家里办喜事,他出人出车,有时甚至亲自去当婚车司机……

“他太善良了。有村民遇到困难,不好意思求人。他一旦得知,就会主动去帮忙,哪怕是以前和他不对劲儿的人,他都会尽力去帮。”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记者深深感受到谢铁桥的善良、质朴。

谢铁桥对人总是面带微笑,睿智的目光仿佛可以看透一切。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要学会认识自己。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