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渤海创智谷 田园生态城——走进中捷产业园区

2017-05-18 11:16: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位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尼特拉酒庄。

园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

河北犇放牧业有限公司车间。

位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金太阳生态农业园。

盛泰高尔夫大酒店。

渤海之滨,九河下梢,滔滔奔流冲刷淤积,孕育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滩涂,养育着耕耘于此的先民和今人。

这里,东临浩瀚渤海,西连广袤腹地,在渤海湾畔的盐碱滩涂上,每天都在用潮起潮落演绎着沧海桑田的传奇变迁,描绘着朗朗海天与渡轮扬帆的别致风景。

这里,经历了沧海巨变,中欧文化、蓝色海洋文化汇聚交织,慷慨激昂、诚信重义的人文特质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方道德土壤。

这里,是一部浸满血汗与苦乐的感人史诗。六十甲子间,在这片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传承友谊的见证之地,辛劳付出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缔造着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滨海产业新城,唱响了“渤海创智谷,田园生态城”的劳动夯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捷产业园区,感受盐碱滩上的创业传奇。

中捷友谊农场

见证中捷60年友谊

春到渤海湾,大滩绿意浓。在中捷友谊农场,谈到农场走过的60年辉煌历程,作为中捷友谊农场的一号农机手,今年81岁的周传江有些激动,作为中捷友谊历史的见证者,他将这些往事娓娓道来。

“1956年,为支持新中国建设,捷克斯洛伐克向中方无偿赠送670多件、可耕种10万亩土地的全套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接收这批设备的地域被命名为‘中捷友谊农场’。”周传江回忆说。

现如今矗立在中捷友谊农场里的捷克援华专家和中国拖拉机手的雕像,定格了这段难忘的历史。走进中捷友谊农场,在这片占地2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沿着友谊大街前行,友谊广场、友谊纪念碑、友谊公园等与“友谊”相关的元素不断映入眼帘。

“1956年6月,农业机械设备运到沧州,我被分配到安装组,负责安装拖拉机。那时的中捷友谊农场,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盐滩、荒地。”周传江说。

“当时别的农场都用镰刀锄头耕种,而我们中捷友谊农场的设备却很先进。农场的第一台拖拉机是我开的,当时觉得特别光荣和自豪。”周传江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说,“当年从捷克来的专家常给学员们做指导,这是捷克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检修收割机的场景。”

60年过去了,中捷友谊农场机械作业水准已经达95%以上,50%的耕地实现现代喷灌。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葡萄酒基地、现代奶牛养殖牧场……现在的中捷友谊农场,已经是另一番面貌。占地1000亩的中捷·尼特拉葡萄酒庄还成为了人们周末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今天的中捷友谊农场已经实现从一个国际合作型农垦企业到新型产业园区的蜕变。2007年,中捷友谊农场告别传统的农垦经济模式,转型成为中捷产业园区。

60年来,中捷产业园区高举“农垦精神”的大旗,坚持“学习、敬业、创新”的工作特质,秉承“友谊、合作、开放、共赢”的发展理念,在改革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全社会总产值1592.12亿元,年均318.42亿元,完成GDP519.26亿元,年均103.85亿元;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71.7亿元,年均34.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39亿元,年均87.28亿元,分别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36.25%、241.57%、225.89%和588.83%,创造了“十年改制,百倍增值”的经济奇迹,也创造了新的“中捷速度”。

渤海创智谷

培育发展新动能

春天的夜色,静谧安详。晚饭之后,当中捷人走出家门,徜徉在光明路东段的街心游园时,人们惊喜地发现,一盏盏白钠灯光芒四射,光亮就像白天的太阳光,熟悉而温和。

“这些白钠灯是位于中捷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晶朗光电公司研发成功的。”这时,遛弯的中捷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宋李杨告诉我们:该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的科研实力,设立了白钠灯光源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和生产高效、节能、环保的新一代照明路灯——白钠灯。它集纳米技术、稀土技术等世界顶级科研水平于一身,实现了路灯从低显色性到高显色性、从黄光向类自然光、从高能耗向低能耗的革命性转变,拥有光效高、寿命长、体积小、环保低碳等性能。同等功率条件下,比LED路灯节约投资和维护成本50%至70%。目前,产品已投放北京、呼和浩特等市场。

近年来,立足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服务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重要平台,中捷产业园区以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基地为载体,构建双创生态体系,全力打造“渤海创智谷”。

为聚集高端科研平台,中捷产业园区正在全力打造渤海新区大学科技园。位于园区内的河北省绿色化学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化工类研究院,整合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与新启元共建的“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实验室”已启动运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重点开展膜技术海水淡化、污水处理、浓盐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各项课题实验积极推进。中乌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于2016年5月完成全部装修布置,正积极推进与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及国立化工大学对接固态锂电池技术引进事宜。为进一步完善科研体系,集中启动多领域平台建设。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三维显示研发中心,现已完成选址、工商注册等前期工作,内部装修已启动。三维智能视觉技术研发中心前期工商注册等工作也已完成,1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已启动装修,2017年上半年达到运行条件。

为营造双创生态体系,中捷产业园区以高等教育园、高新技术创业基地为核心,积极打造双创中心。建设高新技术创业基地,目前,落户的8家企业在该基地租用厂房8处,合计启用面积达7.7万平方米以上,厂房入驻率占整个高新技术创业基地的近60%。河北东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作为沧州现代汽车的“准一级”配套企业,已开始量产;投资1400万美元的沧州坪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韩国坪山株式会社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目前正办理相关手续;美睿克、三京通用设备为汽车配套服务企业,目前均运营投产。建设高等教育园,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筹备完毕,按照校企双导师的机制,2017年3月首批研究生将正式入驻。为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捷克布尔诺科技大学签署框架协议,其部分合作内容将落户北航沧州教育园;河北农业大学与斯洛伐克尼特拉农业大学、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河北工程大学与捷克兹林托马斯拔佳大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签署协议,发展学术、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基础项目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中捷产业园区还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他们实行了“轻资产入驻”和“保姆式服务”管理模式,对入驻企业单位提供水、电、暖、保安、保洁等基础服务,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政策咨询、研发服务等专业服务,保证科技企业、科创平台用最短时间、最小成本实现投产达效、科研转化。同时,还为入驻单位建设了高标准食堂和宿舍楼,可以充分满足入驻员工食宿需求,既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又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为做好投融资服务,去年9月设立了1亿元的产业引导资金,支持入驻企业短期资金需求。

田园生态城

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循环产业链条

中捷变绿了,上千亩的苜蓿在盐碱荒滩上茂盛生长,上万亩的玉米大田成方连片,点缀着最美的春色;

农场变强了,摒弃了单一的机械化传统种植、耕作,奋力书写“畜乳饲肥田”一体化的开放文章,生态园、养殖、花卉等多元并举,叫响了中捷“田园生态城”品牌。

这一切,皆因河北犇放牧业有限公司的落户。不久前,我们从沧州市区驱车沿石黄高速东行68公里,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这家公司。

广袤的盐碱滩上,成方连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在春风吹拂下,向厂区内的奶牛频频招手。1万余头荷斯坦奶牛正在她们的“宿舍”里悠然自得地吃着饲料。

“半个多世纪前,当别的农场还在用镰刀锄头耕种时,在捷克斯洛伐克支援的670多件农机设备的帮助下,中捷人以开放兴农业,在中捷友谊农场创造了盐碱滩上的绿色垦荒奇迹。”中捷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于连治说,“我们很早就在考虑,怎样以更加开放的思维,立足农场的主业,引进一家规模化养殖龙头,做长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进而打造一个省级一流的现代农业园。”

为此,园区考察了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三地的奶牛养殖企业,经过反复比量,最终,有着“奶牛育种专家”美誉的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脱颖而出。2014年,公司启动建设了占地3900亩的河北犇放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5亿元,分三期建设,每期进口世界顶级荷斯坦奶牛1万头,全部竣工后达到5万头奶牛的存栏规模。目前,一期已经竣工,形成了1.8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日产奶210吨,年产值4亿元,客户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君乐宝、乡瑶等。

“赛科星公司对中捷可谓是‘一见钟情’。”公司副总经理于长辉说,这里的优势是内陆无法比拟的。这里东距黄骅港40公里,北倚京津,向东以港口通达世界,向西深入广阔腹地。为立足京津冀广阔市场,提供优质牛奶,公司漂洋过海,自乌拉圭引进体格壮、产奶量最高,被称为世界名种的荷斯坦奶牛。她们直接在黄骅港上岸、隔离。同时,为保证营养搭配,公司连续三年从美国、加拿大进口2万吨苜蓿,和建厂在呼和浩特相比,每吨节省运费300元,三年下来节省1800多万元。此外,奶牛食用的豆粕在黄骅港的嘉吉粮油公司加工,每吨比进口节省运费200元。公司一年购买1.5万吨,全年就节省300万元。

其次是土地。中捷友谊农场是国营农场,地广人稀。为给犇放牧业提供饲料源,2014年,园区将5万亩国有土地整体流转给中捷农业公司,用于种植6000亩苜蓿和4.4万亩青贮玉米。这样一来,原有的小麦——玉米轮作的传统模式,就转变为小麦良种繁育——苜蓿、玉米青贮种植的新模式。由于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这里每吨饲草收购成本只需850元,而在内蒙古同样的饲料每吨则需1300元。

“牛儿们,开饭喽!”上午10时,一个青年的嘹亮嗓音响彻饲喂车间。这是31岁的饲喂司机赵元涛给奶牛“喂饭”吹响的“就餐号”。在他的操作下,超大型“炒锅”、自德国进口的全日粮混合机将奶牛饲料均匀搅拌开来,一台车就能供上4000头奶牛。厂区共有6台混合机,1.8万头奶牛,只要8个人来喂。

“这是我们产业体系的一环。”在饲喂车间,指着散发着“青贮香”的饲料,于长辉说,这是多家企业合作的结晶。在中捷,发展养殖业不再是一家单打独斗,而是多家企业分工协作、互为动力。

具体来说,犇放只管养牛,而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料源的任务由中捷农业公司承担,园区的河北景明农业公司又来完成收贮玉米和苜蓿的任务。引进的蓝色气候(北京)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奶牛粪等废弃物制成沼气发电、取暖,供这些企业使用;园区内的乡瑶乳业集团每天“吃”下犇放牧业十余吨牛奶。

“从外边看是一家,从事的都是大奶牛产业;从里面看是五家,责任分工明确,专业人做专业事。”他说,这样一来,公司就建起了“良种奶牛繁育—饲草料种植加工—超大规模奶牛安全养殖—原料乳安全生产—原料乳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

在这五家“涉牛”企业之外,又因蓝色气候(北京)能源有限公司形成了另外一条循环产业链。在犇放牧业厂区正南方3公里处,是中捷产业园的设施农业的重点企业金太阳绿色农业生态园;西南方2公里是总投资15亿元的华荷花卉项目。蓝色气候(北京)能源有限公司对犇放牧业的奶牛粪、奶牛尿液、生产的有机废水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生产出液态肥、固态肥等副产品,供生态园的瓜果蔬菜及花卉生长使用,可有效提高瓜果和鲜花质量,助力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启动通用航空园建设

乘势上青云

机场跑道工程预计5月底完成,综合用房、动力中心和导航空管等工程将于7月底完工;机场配套工程在8月中旬竣工……眼下,在中捷通用机场建设工地,掀起了火热的施工热潮,相关工程正在快速推进。

如果说蔚蓝色的海洋开启了迈向广阔世界的海上通道,那么,渤海湾上广袤的天空则为中捷产业园区谋求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借助河北举全省之力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机遇,中捷产业园区把航空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推动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通用航空园作为高端制造产业园的核心项目,借助新形势下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中国低空航线在2015年全面开放的有利时机,填补区域产业空白,打造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通用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以飞行器生产制造为核心,集研发、维修、维护、服务、作业、培训、体验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基地。

2016年,中捷通航产业列入沧州市重点工程,并作为全市的“龙头”辐射带动整个沧州通航产业的发展。2016年2月2日,中捷通用机场成为省发改委首家核准批复的项目。机场控制面积为534亩,主要用途包括农林飞播飞防、护林防火、医疗救护、通用飞机总装制造厂的飞机调整试飞等。先后与西南航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胜通航、北亚通航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把中捷通用机场打造成具有较完整产业链和配套体系的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进行战略合作与资源储备。

围绕做活通用航空产业这一目标,中捷产业园区借助平台承载优势,充分利用省级军民合作示范区这一金字招牌,力促通航产业的军民融合,实现军民通航两个产业的体系互通。为充分结合中捷交通区位优势、气候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主动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航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编制规划所需资料,完成了《中捷通航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为中捷通航产业发展理清思路。

此外,中捷产业园区还进一步整合通航产业资源,力促在通航合作化办学上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形成尖端合力,将建设以民航服务人员实训基地、无人机起飞训练基地、飞机机务维修人员实训基地三大基地为起点,围绕国际合作、通航产业、地方需求等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的教育园区。目前,已确定项目选址并启动沧州北航教育园公司注册及民办非企业申报等工作。该教育园建成后,将成为沧州市、河北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航空教育领域先行示范区。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产业转型期,借力通用航空产业,中捷产业园区必定会展开若“垂天之云”的羽翼,奋力而飞,搏击最广袤的天空。

一片充满希望和奇迹的田园,一座独具鲜活魅力的创智之城,在渤海之滨,正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告慰先民,造福后人!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