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邢台威县:老何入股脱贫记

2017-05-23 10:59: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闫立军 通讯员刘永格

不用出去打工,只在家门口干活,每年就可以有几万元的收入。这样的事,如果是在三年前,老何都不敢相信。

“现在我信了。通过入股分红,我家一年挣了8万多。”老何家里4口人,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他家正式脱贫出列,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老何名叫何金瑜,今年52岁,是威县常庄镇何家庄村农民。前些年,老何家除了12亩棉花地的收入,就只能靠农闲时去城里打零工赚点钱,满打满算一年下来收入也才1万多元。除去日常花费,剩不下几个子儿,有时孩子的学费都很难凑齐。这对缺技术、缺路子的老何来说,脱贫致富只是个奢望。

威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495户,7043人。该县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以产业为平台,将扶贫资金、贫困群众自有资源等资产化,由经济实体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并将收益落实到每个贫困群众,从而达到持久脱贫的目标。

让贫困群众有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收入,还需要好项目支撑。2014年在外经商的吴敬收回到何家庄村,成立了“收红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可以采取农机入股、土地入股、劳力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老何一听,第一个报名。决定把自家5.6亩土地和5600元的扶贫补贴入股到合作社。

合作社从搞基础建设到盈利分红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能不能看到效益?”“到手的扶贫款别打了水漂!”很多村民心存顾虑,不敢把土地拿出来入股合作社,但老何认定这事靠谱,还把自家的农机作为资产入股到合作社。

合作社的大棚开工建设了,老何每天开着自家的农机参与合作社的基础建设,看着一座座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老何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到年底算账,老何仅农机分红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加上股金分红,2014年,加入合作社的第一年,老何家的收入是以前的3倍多。

“老何分红了。”这个消息让更多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吴敬收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经过不断考察研究,他决定搞“粮饲结合、农牧结合”的循环生态农业,在土地上种青贮玉米,用作肉牛的饲料,再用牛粪和玉米芯培育双孢菇,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老何和妻子又承包了合作社两个双孢菇大棚,没有投入任何资金,只拿劳动力入股,参与种植过程管理,年底就可以分享销售收入40%的分红,光这一项每年可以给老何家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

在威县,像老何这样受益于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依托全县3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家庭农场和1290家专业合作社,威县实现了扶贫产业对贫困户的“全面覆盖、多层覆盖”。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进来、分享收益,探索了“以区聚企、以企带村、以村联社、以社带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径。2016年威县退出贫困户5814户、13052人,贫困发生率1.57%,比2015年降低了6成。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