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节香”更在粽香外

2017-05-29 08:57: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张 博

“涉水吟天问,角黍慰灵均。”不知不觉间,飘满粽香的端午节就要来临。前几日,碰到老家的一位朋友,问他是否买好了过节的粽子。他告诉我:“老母亲从来不让买粽子,说如果不一起包粽煮粽,就少了过节的味道。”

确实,现在的我们奔忙在钢筋水泥之间,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也越来越丰富。从网上订购粽子,品类丰富、价格便宜,还送货上门——轻轻松松就能过完“粽子节”。但如此“吃几口送上门来的粽子过端午”,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变迁,这些传统的过节形式与我们渐行渐远。好不容易盼来几天珍贵的假期,但不少人似乎淡忘了一家人围坐一桌,为的不是吃个粽子,而是感受亲情,也淡忘了在这个“最熟悉的陌生节日”背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厚重的家国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日就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仪式。在童话《小王子》中,有这样的对话。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们之所以需要节日,就是因为它上面附丽着我们的“共同体想象”,能够唤起共同的民族情感、共同的历史记忆,能够“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时代在变,节俗在变,原有的仪式简化了甚至消失了,心中的敬畏却不能消退。今天我们过端午,或许没有机会划一划龙舟,更不再需要挂菖蒲除秽驱病,但端午节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却依然需要不断地体悟和传承。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古时人们在端午这一天投粽入江、龙舟竞渡,都与诗人屈原有关——公元前278年,秦军攻下楚国国都,屈原怀着一腔热忱与愤恨,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以端午为节,纪念屈原,就是为了纪念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纪念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热忱追求,纪念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之心,纪念他舍生取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可以说,屈原那峨冠博带、行吟泽畔的背影和他那一缕“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忠魂,经过岁月的沉淀,早已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标识。这才是最值得品味的“端午香气”,才是过端午的价值归依。

过端午,“节香”更在粽香外。吃粽子、赛龙舟,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福利”;铭记端午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这是后人对历史的责任。在端午这样一个节日里,让我们品味历史、追思先贤,让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浸润滋养心田,不断增强那“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