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以品牌建设促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7-05-31 09:54: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杜欣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河北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而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满足消费升级的客观要求。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就进入品牌消费时代。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8000美元,已进入品牌消费时代。从实际情况来看,我省是一个产品大省,但品牌创建意识和能力总体不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自主品牌出口仅占全省外贸出口的1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为满足市场和消费升级需要,我省必须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技术优秀、产品优质、服务优良的河北品牌形象。

品牌建设是保持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营销专家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当今时代,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带动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提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相继伴随大规模品牌化的过程。例如,韩国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依赖于三星、现代、LG等一批优势品牌。过去一个时期,我省多数产业处于“微笑曲线”底部,资源环境代价大,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现阶段,要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将传统的数量、价格竞争优势转为品牌竞争优势。

品牌建设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按照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品牌包含质量、服务、技术创新、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五个要素。品牌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打造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服务改善的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而这恰恰契合了当前经济发展由“量变”转向“质变”的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需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壮大品牌经济,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层次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提升河北制造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我省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在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可以说,品牌建设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影响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近些年来,在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要看到,目前我省知名品牌的数量与我省经济在国内的地位并不相称,还存在企业创建品牌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品牌建设缺少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和配套措施等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消费升级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另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导向作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具体工作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克服传统思维定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扭转盲目追求总量、急于求成的发展倾向,使质量、效益、品牌成为各行各业的价值追求,推动我省经济由大变强,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同时,摒弃过去那种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思维方式,在经济工作中,既要重视物质生产,也要重视品牌资产积累,加强“老字号”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顶层设计。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都有着成熟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培育规划。相较而言,我省在品牌战略实施和品牌培育方面还有待强化。“十三五”期间,我省应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品牌发展的统筹谋划和综合协调,使发展品牌经济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促进各方面资源向品牌发展聚焦,形成体系,协同推进。

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当前,品牌的培育、发展、壮大,面临着多种技术壁垒和竞争压力,而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品牌发展壮大的根基。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科研创新上投入资金。同时,要坚持创新创优创牌并举,引导企业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打造知名品牌,充分实现其市场价值,把创新的驱动作用和品牌的引领作用更好结合起来。

培育工匠精神。在过去人均收入低、消费档次低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愿或不能购买高质高价的产品和服务,这也导致许多企业缺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结构开始向高级化升级,低端、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适应这一需求变化,广大企业要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下大气力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以诚信为核心、视质量如生命的价值取向,大力提升河北品牌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

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建设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但目前商标恶意抢注、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仍大量存在,抑制了自主品牌发展壮大。各地应在提高市场准入标准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市场运行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反不正当竞争的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优质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