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化解纠纷的“及时雨”——记魏县边马乡司法所所长李海群

2017-06-02 11:14: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李海群(左二)正在调解一起群众纠纷。 张佩摄

16年如一日,走村串户、解释疏导,用耐心、细心调解乡邻矛盾,促进一方和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化解纠纷的“及时雨”——他就是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魏县边马乡司法所所长李海群。

边马乡距魏县县城近30公里,5.8万人、36个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错综复杂。2001年,李海群担任边马乡司法所所长。为了乡村和谐安宁,他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平均每年接待来访300余人次,调解纠纷200余件。今年1至4月,他参与调解民事纠纷65起,制止突发性事件13起,防止民转刑案件8起。

“有事找老三”

因在家中排行老三,李海群把自己的调解室命名为“老三调解室”。由于热线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成功率高,“有事找老三”成了许多群众处理纠纷时的第一选择。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李海群面对的恰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虽然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很可能会酿成大事。”李海群说,做好调解工作,关键是心里装着群众,能让群众把苦水倒出来,彻底解开思想疙瘩。

2013年农历腊月廿九,边马乡高堤村一位老人来到乡司法所,反映3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临近春节老人却无家可归。李海群听罢老人的哭诉,动情地说:“大娘,别担心,肯定让您安心过节。”他先与妻子沟通好,如果一时调解不成,就先让老人到自己家过年。

随后,他通知老人的三个儿子到乡司法所,耐心地讲法律、说孝道,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你们哥仨别管了,过年让老太太到俺家。”李海群抓住时机,佯装要把老人往自己家送。“娘,俺错了!”三个儿子赶紧上前拉住母亲,一家人哭着抱在一起。

李海群是边马乡李庄村人,他的家距乡司法所仅五六百米,但为了方便群众,他坚持常年住在单位。“只要有问题,咱就得马上出发。”李海群记不清自己多少次深夜接待群众来访,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老三办法多”

“老三办法多”,这是边马乡人对李海群的共识。针对当前人民调解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李海群肯琢磨,擅创新。

“这是从全乡129名民调员中评选出的20名优秀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可自主选择信赖的调解员。”在边马乡司法所的外墙上,悬挂着醒目的乡优秀民调员公示栏。李海群介绍,2015年,他在邯郸市率先推行“双向选择、菜单式服务”民调机制,即民调员可挑选自己熟悉的当事人,当事人可挑选调解员,彼此信任促进矛盾化解,变群众“上访”为调解员“下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今年,边马乡10起“双向选择”案件全部有效化解。

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李海群认识到,群众不学法、不懂法是造成农村矛盾纠纷的重要根源。边马乡党委书记秦英说,在李海群的倡议下,他们建立了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定期为村干部、民调员、村民代表等举办法律培训班;中小学开设法律课……

“老母年迈别发愁,不怕儿女家不留。受到折磨去法院,不养老人有法究。”李海群还把法律知识编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歌,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真正让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老三有担当”

边马乡人说:“老三有担当。”今年52岁的李海群,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别人怵头的急事难事,他总是冲在前面。

“有老三在,啥难事都能化解。”2014年2月的一天,边马乡紫岗村村民张某和陈某因宅基地产生纠纷,村支书多次调解未果。一天,双方各召集百余人对峙,矛盾随时会升级。接到村支书的求援电话,李海群立即赶到现场。眼看双方情绪激烈,就要发生肢体冲突,李海群急中生智,拿起地上的一根塑料水管把双方冲开,自己也急得摔了一身泥。随后,经过多次耐心疏导,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多年的默默奉献,让李海群获得了“全国模范司法所长”、“中国好人”、“河北省政法系统优秀干警”、邯郸市司法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记者 刘剑英 通讯员 张佩 郭海民)

责任编辑:杨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