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探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盐碱地上崛起新粮仓

2017-06-03 06:58: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盐碱地上崛起新粮仓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探访

□记者 赵红梅

麦收在即,南皮县穆三拨村种粮大户李胜利,已对自家小麦收成充满了信心。他估算,今年小麦亩产将在450公斤以上。

“别小看这个亩产量,这可是在盐碱地里种出来的。”李胜利说。

2013年,在种植棉花亏损后,李胜利决定换条路走。通过土地流转,他以每亩700多元的价格承包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南皮示范区内的500多亩盐碱地,开始种植耐盐小麦。

“说实话,刚开始播种时心里并没底,直到当年有了不错收成,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李胜利说。在项目实施区域,很多村民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他们都认为,盐碱地里能丰收,是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功劳。

多项抗盐碱新技术,为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增粮节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启动于2013年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涉及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省市,力求通过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将环渤海区域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田,到2017年增粮30亿公斤,到2020年增粮50亿公斤。其中,河北省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区域,实施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60%,涉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4市和唐山曹妃甸区,共有43个县(市、区)。

科研人员首先从培育耐盐农作物品种入手。他们将普通小麦与美国耐盐植物偃麦草进行杂交,使普通小麦有了耐盐特性,培育出抗盐稳产性能十分稳定的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偃81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小偃60亩产达到500多公斤。

抗盐稳产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后,科研人员继续努力,针对环渤海各地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研究开发出不同的抗盐碱新技术。

在宁晋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研究人员通过“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亩增产小麦8.3%的基础上,实现节水50%以上,连续3年实现亩产吨半粮。

在唐山曹妃甸示范区,通过种植盐生植物、高耐盐植物进行吸盐,使土壤全盐含量迅速下降,重度盐碱荒地3年实现可利用。

“随着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一批科研成果接踵而至。”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河北项目区域首席专家王慧军介绍,根据我省项目实施区的生态条件,我省完成了项目示范区的布局,建设了以南皮、景县、武强为重点的咸水补灌和微灌节水增产示范区,以黄骅为重点的旱作雨养节水增产示范区,以宁晋为重点的水肥一体化节水超吨粮示范区,以威县、曲周、南宫为重点的棉改增粮示范区,以曹妃甸、海兴为重点的盐碱地改良植棉示范区。

同时,我省在项目示范区还完成了咸水利用、盐碱地治理、土壤改良、旱作增产、节水灌溉、品种筛选等各类试验,形成了河北环渤海低平原不同途径的节本增粮8大主推技术模式,为增粮节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开展套餐式、保姆式技术服务,把写在纸上的技术变成农民的实际行动

在靠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的同时,为让新技术从试验站走向田间地头,把写在纸上的技术变成农民的行动,转化为生产力,我省在建设项目示范区的同时,在项目实施区域,通过政府与科研院所共同推进、企业与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参与,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种业、农机、植保、土肥、农技5个社会化、市场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开展套餐式、保姆式技术服务,引导项目区农民采用新技术。

如今,雨养旱作亩增粮百公斤技术、多水源高效利用及适水灌溉技术、测墒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冀中南低平原区农田土壤肥力演变与高效施肥改土增粮关键技术、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抗旱节水示范、梯次种植利用滨海重盐碱地技术、农牧结合循环经济模式、杂粮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等8大主推技术模式,已在项目实施的43个县(市、区)实现了县域整体推广应用。

拓展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土地流转、农业服务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种粮也能赚大钱,渤海粮仓南皮种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公司依托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开展抗逆优质作物品种的选育、良种繁育和生产加工,在环渤海区推广耐盐农作物品种。”公司负责人崔玉溪介绍,按照公司规划,他们将带动项目区5万亩土地进行耐盐农作物品种繁育,去年帮助1000多户农户走上了增收路。

白坊子村村民就是种业发展的受益者。自从改种繁种田后,中科院负责提供小麦品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对土地实施统一经营,渤海粮仓南皮种业公司按2.8元/公斤的价格回收麦种,同种普通小麦比,每亩增收300多元。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近年来,我省在项目实施区建设了沧州南皮、邢台威县、邯郸曲周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2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促进了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土地流转、农业服务业发展,为农民拓宽了增收路。

责任编辑:田士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