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那年,我高考之10年代】高考是我迈向理想的第一步

2017-06-06 17:45: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爱打篮球的樊文凯

难忘的高中时代

励志标语

高中时代的教室

本报记者 孙磊

樊文凯,24岁,山西临汾人,1米8的个头,阳光帅气,在省会石家庄一家律师事务所刚刚工作半年,律所的同事领导都对他赞赏有加。采访他的那天下午,他刚刚接待了一位委托人,言谈举止之间,洋溢着热情和活力,这都是因为樊文凯热爱这个职业,他从小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律师。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孩子,这个愿望曾经对他来说是那么遥远而不可触及。2012年的高考,是樊文凯迈向理想的第一步。

从小想当律师

山西临汾是一个煤炭城市,樊文凯出生的霍州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煤矿,这些煤矿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樊文凯的许多同学初中没上完,就去煤矿工作了。尽管工作辛苦,可收入比较可观。同龄人很少玩儿的随身听、MP3,他们都可以轻松地买到,收工之后骑上摩托车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好不威风。可樊文凯从来没有羡慕过,他小小的心灵中有另外的打算。

樊文凯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母勤劳努力,家里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许许多多朴素的农民一样,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樊文凯和他的弟弟健康长大、有出息。樊文凯爱玩、爱动,可他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殷切盼望,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

十来岁的时候,他在电视上看了一部电影《警花燕子》,让樊文凯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汤唯,而是演员田雨饰演的律师端木。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樊文凯已经记不清楚了,可他从这部电影中汲取到了一种特别的力量:端木律师为了一个“理”字,不畏艰难,起诉交警队,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小小年纪的樊文凯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端木律师这个角色,让他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伸张正义的,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从此,当律师这个想法,种在了他的心里。

樊文凯的父亲说,他们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对孩子的学习帮不上忙。但是他们俩坚信一条,那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最好能上大学,看看外面的世界。樊文凯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大家都说他是一块学习的料,他们无论如何也要供他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的路,就要靠他自己去走了。

为了让樊文凯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小学一毕业,父母就把他送到与霍州相邻的灵石读书。因为学校远,通常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从上初中开始,樊文凯就开始了他的住宿生活。从小到大,樊文凯的成绩没有特别好过,但是也从来没有特别差。樊文凯的老师说,他是聪明的孩子,就是心思不太在学习上。这一点直到高中的时候依然如此,高三之前,他还在和同学们热衷于打篮球,课余时间大部分都消耗在了运动场上。

高三发奋读书

即使是高三,樊文凯也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他和同学们都切实感受到了高考的临近。在高三的一天早上,班上一个女同学突然不见了。这位女同学平时学习就比较优秀,是老师和家长眼中公认的乖孩子、好学生,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学校开始联系她的父母,班上的同学也开始到寝室和学校里找她,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她,直到下午,这名女同学自己出现了,说自己只是想静一静。

从那儿以后,樊文凯开始感受到了压力。将来的路怎么走,他开始在心里考虑这个问题。高三开始,他便彻底离开了运动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樊文凯说:“以前也紧张,但是这次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晚上10点下晚自习,同学们回到宿舍之后仍然不休息,自己打着手电学习,一直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樊文凯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老师都说,他学习的劲头高过平时好几倍。高三的时候,他常常是第一个到教室学习,又最后一个离开的。这种努力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模拟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很快都结束了,高考如约而至。“踏上考场前还是有一点小紧张的,但是卷子一发下来就没有了。”樊文凯说。

孩子终归是孩子,当考完最后一门课程走出高考考场的时候,樊文凯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像是“飞了起来”。他和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到青岛旅游,第一次见到大海的他非常激动,把自己整个埋到了沙滩中,请朋友拍照。轻松了没几天,在高考出成绩的前一天,班主任老师组织班里的聚会,说:“今天请大家来聚会,大家还能聚齐,要是明天出了成绩,恐怕就有很多人不想来了。”这句话一下子让大家都焦虑起来。第二天出成绩,樊文凯和父亲到邻居家的电脑上查询,过了二本线,和樊文凯预估的差不多。报考学校的时候,他就认准了一条,学经济或者学法律,学经济是觉得将来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而学法律是他从小的梦想。因此,当报考吉林师范大学法学院时,他勾上了不服从调剂的选项。

“这个学校的法学院在我们这儿只招两个人,而我才刚刚过了二本线。当时做这个决定挺大胆的,但我就是认准了法律,如果考不上,我宁愿复习一年再考。”他说。报上志愿后,大大咧咧的樊文凯第一次有了焦虑的感觉,“我不想复习,我们学校有复习班,可我还是不想复习,我没跟任何人说过,可我每天在心里祈祷,希望我能被录取。”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十几天后,录取通知书到了,樊文凯长出了一口气。

“高考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父亲带他到县城买了一个皮箱,还有很多零食。樊文凯从来没有那么开心过,他当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陪他入学的所有东西。

8月底,樊文凯一个人踏上了大学的旅程。从霍州出发,要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站,然后再从北京西站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吉林师范大学所在的四平市。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到东北,这个19岁的大男孩并没有太多的畏惧,相反,看到人山人海的北京火车站,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让他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从那时起,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愿望可能要实现了。

登记入学、军训、迎新……大一新生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尽管这所大学比他们的高中只是大了一点点,尽管远离故乡、举目无亲,樊文凯很快就融入了大学的生活当中。在这里他开拓了眼界,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了繁重的学业,他又能回到运动场上飞奔了。可始终,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学习法律,那就是要当一个律师。

从小就非常独立的樊文凯开始规划自己将来的人生,首先是要通过司法考试,这是所有从事律师、检察官、法官职业的人必须要通过的一项考试,因此,樊文凯把这件事情当成了自己的重中之重,大三他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因为一门成绩略差,遗憾没能通过。去年他又第二次报考,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这意味着我实现理想的第二道坎也跨过去了。”樊文凯说。

毕业之后到哪里发展呢?樊文凯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自作多情地定在了石家庄,我大学交了一个女朋友,她是河北人,将来要回去工作,我想将来我们都去石家庄发展。”现在回想起求学、求职的经历,樊文凯说:“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假如没上大学,我儿时的理想可能就要放弃了。”

马上要开始的高考,对樊文凯来说也有点特殊,他的弟弟今天也会步入高考考场,作为哥哥,樊文凯一直非常关心弟弟的学业。有时候跟家里视频聊天的时候,他还鼓动弟弟说:“你也考法学专业吧,这样将来你毕业的时候,我也已经积累不少经验了,还能带带你。”

责任编辑:张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