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让斑马线礼让行人成为文明自觉

2017-07-01 09:46:36 来源:

□记者 刘冰洋

今年5月15日,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推出了交通秩序大整治重点举措20条和最严交规20条。其中,明确规定:“机动车遇有行人通过时应停车礼让,对抢行的机动车实施处罚”“行经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罚款50元,记3分”。

“双20条”实施一个多月来,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情况如何?就此,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重拳整治,“车让人”成多数驾驶人自觉

6月2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槐安西路与友谊南大街交叉口,现场探访路面交通状况。

记者看到,现场有3名交警和5名交通协警正在执勤。尽管早高峰时该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很大,但绝大多数司机和行人都能做到互相礼让,路口通行顺畅。

“以前这个路口交通秩序特别混乱,很多司机转向时根本不看斑马线,有的行人也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过这个路口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而且经常堵车。“最近一段时间,这里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从这里路过的时候放心多了。”

“‘双20条’实施以来,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了,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多数驾驶人能自觉礼让行人。”现场一名协警告诉记者,她之前也曾在别的路口执勤,最近一段时间亲身感受到省会机动车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往前硬闯、鸣笛催促的情况也很少出现了。

其实,相关法律法规对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早有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可见,斑马线前减速慢行是驾驶人基本的法律义务。

“因此,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仅仅是驾驶人车德的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很多驾驶人不顾斑马线上的行人,我行我素,根源在于惩戒措施不到位。”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牛学勤表示,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这次最严交规的实施,使得多数驾驶人都能主动礼让斑马线,坚决的执法行为对驾驶人产生震慑作用,提高了驾驶人的文明出行意识。

有了“严规”,还需要依法执行。石家庄实施“双20条”以来,发生于5月30日的“一奥迪车主谩骂殴打礼让斑马线司机”一事成为交通秩序大整治的典型案例,6月1日,该车主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刑事拘留。这一事件的判罚结果对所有的驾驶人都产生了警示作用。

据了解,省交管局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列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要求各级交管部门把此项工作作为城市交通秩序整治的突破口。交管部门将在重点路段、路口建设一批机动车违法通行人行横道自动抓拍系统,提升查处效能;组织执法小分队,加强对违法多发路段、路口的整治,用足罚款、记分手段,严管不按规定礼让行为。

多管齐下,让斑马线成为“文明线”

事实上,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是造成斑马线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省交管局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至2016年,因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斑马线,全省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213起,造成36人死亡、206人受伤。其中,仅2016年一年,因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斑马线造成一般交通事故60起,伤亡68人。

然而,仍有部分驾驶人缺乏应有的重视。“知道斑马线上礼让行人是交通法的规定,但有的时候行人太多,等行人全部过去就没时间过马路了。”司机李先生表示,因为着急办事,才没有在斑马线礼让行人。

“这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有些行人和非机动车存在违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斑马线和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等情况。”牛学勤说。

“文明出行的教育、宣传作用也不可忽视。”牛学勤说,通过媒体以及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出行,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心中有线”的习惯,从而让斑马线成为行人权益的保障线。

“行人过马路,机动车不减速、不停车、按喇叭催促,怎么安然通过?人行道亮红灯,机动车正常行驶,路人扎堆穿行、人车混行,如何保障安全?”牛学勤说,除了驾驶者,斑马线上的文明还需要行人一同来维护。

牛学勤认为,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做到不闯红灯,努力做文明出行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我们呼吁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也要科学合理设置斑马线。”牛学勤建议,斑马线的设置,要结合地方交通实际,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疏,要确保行人和车辆都能安全快速通行。

此外,牛学勤还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科学调整信号配时,重点解决商业区、居民区、学校等交通集聚点附近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不合理问题,特别是人行横道灯信号缺失、配时过短问题。

同时,在未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前,增设警示标志、施划提示标线,提醒驾驶人自觉礼让。

“交通文明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斑马线上的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管控,科学指导,更需要全民守护。”牛学勤建议,要多管齐下、合力共治,这样才能出现斑马线上“车让人”“人让车”的动人场景。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