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围绕产业搞攻关 推广技术促脱贫

2017-07-11 09:20: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围绕产业搞攻关 推广技术促脱贫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 赵治海

 
图为赵治海在会上发言。记者 郭昭摄

■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让我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让新技术、新品种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才是我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我坚信,有些印记、有些情怀、有些感动,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将与生命同在,我还要继续和乡亲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出生在农村,是吃小米饭长大的。小时候家里的日子特紧巴,每年开春,都能看到父亲掰着手指头算打多少粮才能养活一家人。那时的我就有个心愿,怎么能多打点粮食。这个愿望,激励我后来走上了谷子研究的道路,这一路走来,已是35年。

35年前,杂交谷子育种研究正处于低谷,国内30多家科研单位攻关没成果,先后放弃了研究。但我深知,做好谷子产业,对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的张家口来说,那将是农业的一场革命。

农业科研是个周期漫长的工作,一个优良作物品种的诞生,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筛选、考验和培育,盼脱贫的乡亲们等不起。为了缩短研究周期,我和同事们从1984年开始两头跑,每年10月张家口的谷子刚收完,就马不停蹄去海南播种抢农时,到第二年5月再返回张家口,一年当作两年使。为了找到谷子不育的第一手资料,我每个月要观察几十万株谷穗,20亩的试验田走两三遍,一遍下来就是多半个月。

艰难的攻关,是无数个实验室的通宵达旦,是无数次失败后的步履维艰。年复一年的坚持,我终于在2000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杂交品种——“张杂谷1号”,之后又相继培育出“张杂谷”十几个系列品种,在14个省区推广种植2000多万亩,农民增收20多亿元,节水20多亿立方米,并且在非洲、欧洲等10多个国家试种成功,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可。

攻克了“张杂谷”,我也成了名人,鲜花掌声来了,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邀请来了。很多亲友劝我到更高的平台发展,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生命早已和乡亲们连在一起。张家口还有1700多个贫困村,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需要、乡亲的期待,让我舍不得、离不开。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让我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让新技术、新品种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才是我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让乡亲们相信科技、多种谷子,这些年我不知道辗转了多少乡村地头。我的腰椎不好,培训的时候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多半天,讲的时候不觉得,讲完就动弹不了,乡亲们争着抢着把我架回宿舍。我本身对农药过敏,担心乡亲们打药操作不好引起中毒,就尽量多给大家作示范,结果时常中毒,不得不服药输液。

每到谷子授粉关键时期,乡亲们一打电话,我就赶紧骑摩托车过去作指导,不管刮风下雨,不论路途多远。我的电话里保存了四五百个乡亲的号码,他们信得过我,都拿我当兄长、当亲人。为了让乡亲们的谷子卖个好价钱,我还当起了谷子经纪人,2012年推动“张杂谷”酿造黄酒产业,2.6万亩谷子实现订单生产,亩均增收1000元。之后,我又积极跑高校、进企业,多方寻求科企合作,相继研发出谷草颗粒饲料、谷子面粉、谷子饼干等系列产品,1斤小米油卖到99元,黄酒糟卖饲料1斤2毛。

现在张家口全市每年种植“张杂谷”超过50万亩,农村很多地方自发组建起了合作社,农民种植的思维方式悄然转变,通过精准种植、打造品牌,这两年带动30多万群众稳定脱贫。看着乡亲们把“张杂谷”做成实实在在的脱贫产业,我对几十年的执着和付出,感到欣慰、值得。我的新目标是,把谷子产量再一次大幅度提高,把小米保健价值的研究搞上去,把杂交谷子发展到2亿亩,恢复谷子的主粮地位。

很多媒体称呼我“杂交谷子之父”,我愧不敢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一粒普通的种子,是党和人民厚重的土壤,让我吸取营养、扎根成长。为了让乡亲们富起来,我工作得有些忘我,3位老人离世,我都没能送最后一程;常年住工地、住大棚,风湿病成了我的“天气预报员”;这两年我的右眼视网膜时常脱落,看东西有些吃力,但即使右眼不行,还有左眼,依然可以看见我心爱的谷子、我挚爱的故土和我亲爱的乡亲。我坚信,有些印记、有些情怀、有些感动,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将与生命同在,我还要继续和乡亲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